"春聯貼罷酒香濃,萬戶千門對仗工";“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從中也能看出中國人骨子里對這種對偶句式的鐘愛。
對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結構字數要相等,平仄要相對,詞性要一致,這樣才能使對聯在形式上整齊美觀,才能給人以和諧的美感。
在這些基礎上,一副好的對聯,它上下聯所表達的內容要相互關聯,或互補,或對立,共同表達一個完整的主題,這才更能體現出它的魅力。
正因為如此,對聯才充滿了趣味性和挑戰性,吸引著無數人去創作,也流傳著無數個有趣的對聯故事。
話說江南某地有位屢試不第的書生,名喚柳文卿。此人雖才情平平,卻嗜酒如命,卻娶了一位知書達理、溫柔賢惠的女子。妻子常常勸誡他要少喝點酒。
這日清明,柳文卿又在鄰家酒肆喝得酩酊大醉,踉蹌歸家時碰倒了院中青瓷梅瓶。
他妻子林氏聞聲而出,見他這般模樣,忍不住勸道:"夫君還是要少喝點酒,今日只是砸碎了自家瓷瓶還好,下次喝多了砸到旁人就麻煩了。”
每次妻子勸他時,他都會不耐煩地擺擺手,說:“你一個婦道人家,懂什么!我讀書之人,飲酒作樂乃是雅事,你不要在這里瞎操心了。”
在旁收拾的林氏,聽到丈夫這句話,便說了一句“喝喝喝,每日就知道喝酒,且看這滿地碎瓷,像不像您那破碎的功名路。"
文卿最忌人提科場失意,如今又喝了酒,于是借著酒勁拍案道:"你說什么?你本事大,那今日我就出個上聯,看你能否對出,若能對,今后我絕不再飲;若不能,便莫再聒噪!
說罷他稍微定了定神,大聲說出了一個上聯:"抱貂蟬,遇貴妃,問昭君,想西施。"
貂蟬是三國時期王允的義女,有著傾國傾城的美貌。楊貴妃是唐玄宗的寵妃,她姿質豐艷,能歌善舞。王昭君也是漢朝時期大美女,為了漢匈和平出塞;西施是春秋時期越國的美女。
這個上聯一出,可謂是別有用心,他喝了一點馬尿,就開始胡思亂想,并且心思全放在了古代的四大美女身上。用 “抱”“遇”“問”“想” 這幾個動詞,將自己對四大美女的心思表達得淋漓盡致,其心思之齷齪可見一斑。
林氏望著得意洋洋的丈夫,想起昨夜讀的《世說新語》,忽然靈光乍現,便不卑不亢的對出了下聯:"擲潘安,窺宋玉,歌長恭,看衛玠。"
文卿醉眼朦朧看去,先是一怔,繼而冷汗涔涔。這下聯看似平鋪直敘,實則藏著四段典故:潘安出游時婦人擲果盈車,說的是女子自主表達愛慕;
宋玉也是一位著名的美男子,他的一位女鄰居對他心生愛慕之情,于是常常爬上墻頭偷偷地看他,這一看就是三年,這便是 “鄰女窺墻” 的典故。
北齊蘭陵王高長恭容貌英俊,武藝高強,但因為長相過于柔美,擔心在戰場上不能震懾敵人,于是戴面具作戰。他在邙山之戰中率領五百騎兵沖入敵陣,奮勇殺敵,取得了勝利。為了歌頌他的戰功,將士們創作了《蘭陵王入陣曲》。妻子用 “歌” 這個動詞,也表達了對他的贊美之情。
衛玠是西晉時期的美男子,他風神秀異,容貌出眾。但他身體十分虛弱,有一次他到建業游玩,當地的人聽說他來了,都紛紛趕來圍觀,把他圍得水泄不通。由于過度勞累,衛玠回去后就一病不起,最終去世,這就是 “看殺衛玠” 的典故。
林氏的下聯用典精妙,與文卿的上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既展現了自己的才華,又有力地反擊了丈夫的無理取鬧。
文卿見識到了妻子的厲害,訥訥無言以對。
林氏緩緩道:"昔年劉勰說'造化賦形,支體必雙',對仗之道本在陰陽相濟。夫君只見美人如月,卻不知皎皎者易污;妾身雖引檀郎為典,并不是駁夫君面子,實則是想讓夫君戒酒,好好準備科舉,考取功名。"
文卿聽后低下頭來,感到十分羞愧,隨即答應一日沒考取功名,一日不喝酒。
說罷將酒壇封泥重新按緊,壇身"女兒紅"三字在燭光下泛著溫潤的光。
--完--
這場發生在尋常院落里的文墨交鋒,恰似千年對聯文化的縮影。那些工整對仗的文字游戲里,藏著中國人特有的處世智慧。
文卿的上聯,屏幕前的你能對何下聯,歡迎評論區留言。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歡迎大家點個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