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導 讀
① 終于自由了
② 重新開始
姐妹們,大家好哇~
蘇敏,終于迎來了她的自由。
這場離婚,經歷了長時間的艱難抉擇,終于在去年7月15日迎來了結果。
那時,56歲的蘇敏發布視頻宣布:“和孩子爸經過調解,最終達成——我付16萬,簽訂離婚協議。”
這一消息讓許多人震驚,也引起了網友們的廣泛討論。
盡管她自己感到不甘心,律師告訴她,如果進入法庭,分割的財產遠不止這些。
更為重要的是,連她經營的自媒體賬號的所有權,也將面臨分割。
為了自由,蘇敏幾乎傾盡了所有積蓄,而她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50歲后,我不僅是在拯救自己,也是在守護這個賬號的粉絲。
這是我一生最值得驕傲的事。”她決定從此活得只為自己,放下了對過去的執念。
蘇敏的前半生如同一場沒有盡頭的壓抑。
作為家中長女,背負著沉重的責任,她的童年幾乎被勞作占據。
高考失利后,她沒有選擇復讀,而是早早進入社會,所有賺到的錢都交給了父母。
她的生活,似乎注定充滿了服從與壓抑。
她曾認為,結婚是人生改變的契機。24歲時,在別人介紹下,她與丈夫匆忙成婚。
她以為這能帶來新生,然而,婚后的現實卻令她失望透頂。
“婚姻中的壓力,始終沒有停止過。”蘇敏曾這樣描述她的婚后生活。
丈夫的言語羞辱,家務事一手包辦,卻不給她絲毫的尊重與支持。
每一次爭吵后,蘇敏都會感受到無法忍受的冷漠。
她不僅要照顧孩子,做飯,還得迎合丈夫的口味,稍有不順便會被指責。
她一邊做家務,一邊還要打零工,供孩子上學。
丈夫不僅在經濟上要求AA制,還要求她逐項報告每一筆開銷。
甚至,蘇敏給母親買藥的錢都被丈夫指責,醫保卡的密碼在事后被悄悄更換。
這些日漸積累的不滿,最終將她推向了抑郁的邊緣。
“過得像兩家人一樣”,是蘇敏對那段婚姻最深刻的感受。
直到有一天,她因情緒崩潰,拿刀刺向自己,才意識到自己已經陷入中度抑郁。
那時,她才明白,自己從未真正善待過自己。
56歲,蘇敏決定徹底改變。她開始了一段屬于自己的旅程。
一個人、一輛車、一個帳篷,她背上行囊,踏上了尋找自由的道路。
從重慶的火鍋到三亞的沖浪,蘇敏一一嘗試那些一直渴望的事情。
西藏的山間,摘野果的日子,仿佛是她與世界親近的方式。
蘇敏的自由,令人羨慕,但背后卻是一段難以言喻的痛苦歷程。
她曾對記者說:“在我開始過自己的生活前,我不曾知道那是怎樣的美好。”
這種重新出發的勇氣,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
與蘇敏有相似經歷的還有余秀華。
這位腦癱詩人,用15萬元和丈夫結束了維持20年的婚姻。
她們的選擇,可能在許多人眼中是“離經叛道”,但她們明白:當婚姻已經無法繼續,何不放手讓自己重新開始?
正如小說《我的前半生》所言:“人為什么結婚?是為了在艱難的人生中找到一個陪伴者。”
而當婚姻已經變得沉重,為什么還要繼續拖延?
她怎么這樣了?
他怎么這樣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