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才培養深化協同育人
中國政法大學召開涉外法治基地建設推進大會
澳門都市報訊(記者 王怡蕓、孫銘、張涵睿) 3月15日上午,由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市司法局和北京市朝陽區聯合主辦的涉外法治基地建設推進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大會正式啟動中國政法大學涉外法治基地(北京朝陽)并簽署涉外法治人才協同培養合作協議。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和最高人民檢察院以及司法部、教育部和北京市委、北京市司法局、北京市朝陽區委、區政府均派員參加了本次大會,中國政法大學黨委書記姜澤廷、校長馬懷德出席會議。有關國家部委和北京市相關領導,兄弟高校、企事業單位、仲裁機構、律師事務所等實務機構代表和在校師生代表等參加會議。
中國政法大學黨委書記姜澤廷在致辭中表示,學校始終以卓越的學科優勢、師資優勢深耕涉外法治,入選教育部首批“涉外法治人才協同培養創新基地(培育)”,更是國家級涉外法治研究基地。學校依托“人才培養”“科學研究”雙基地平臺,進一步釋放資源動能,協同打造中國政法大學涉外法治基地(北京朝陽),致力于完善以實踐為導向的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養機制。支持朝陽區升級“高端商務+頂級法務”雙輪驅動模式,助力打造全國首個“商務區+法務區”法商融合創新生態樣板。未來朝陽基地將逐步構建實踐、實訓、實戰“三圈”賦能,“教學+業務+場景”有機統一的高素質復合式實戰型涉外法治人才協同培養模式,實現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與創新發展。
同時,通過“校-市-區”強強聯合,建立“人才支撐、機制創新、價值輸出”的戰略布局,積極推動我國從國際規則適應者向全球治理引領者的跨越,為國家的涉外法治建設提供新的增長極和更強大的戰略支撐力。
“基地將創新構建‘三位一體’創新服務體系,聚焦涉外法治中三個重點領域,一是聚焦國際經貿規則與商事爭端解決領域,培養大批在經貿規則談判和商事爭端解決領域有“戰斗力”的后備人才。二是聚焦數據跨境流動合規領域,全面推進培訓、研究、人才培養工作。三是聚焦知識產權跨境領域,搭建服務平臺,助力高精尖產業‘走出去’?!敝袊ù髮W校長馬懷德介紹。
會上發布了《中國政法大學涉外法治基地三年行動計劃》,確定了基地高質量發展的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同時,大會還分別舉行了中國政法大學涉外法治基地(北京朝陽)的啟動儀式,與權威仲裁機構和知名律師事務所等涉外法治人才協同培養單位的簽約儀式,并為來自國家部委、國際組織、涉外仲裁機構、涉外企業和律所的40余位實務導師頒發聘書。
中國國際法學會會長、中國國際私法學會會長、世界法學家協會副會長黃進以“加快推進涉外法治建設和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為題發表主旨演講。在隨后舉辦的第二屆涉外法治研究和第一屆涉外法治人才協同培養兩個平行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分別圍繞“中美博弈新形勢與我國涉外法治工作”“涉外法治人才協同培養模式與經驗分享”等議題展開深度交流。
“作為實務導師,我希望將自己在涉外部門積累的工作經驗通過基地傳授給更多的同學,增強他們在國際場合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能力和水平。同時也希望通過研究成果的共享、培訓項目的開展為全國的涉外法治建設提供公共產品,使更多人受益于基地建設,共同推動中國涉外法治事業的進步?!币晃唤邮懿稍L的實務導師說。
多位參加本次大會的學生告訴記者,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國際法律合作與對話將是推動世界發展的關鍵。基地的成立為我們提供了更高的實踐平臺、更多的實訓機會,我非常珍惜學校為我們搭建的這個平臺,希望自己早日成為政治立場堅定、專業素質過硬、通曉國際規則、精通涉外法律實務的高素質法治人才。
記者了解到,作為中國政法大學“一中心多基地”戰略布局中首個啟動的基地,中國政法大學涉外法治基地(北京朝陽)將整合學?,F有的 “國家級涉外法治研究基地” “涉外法治人才協同培養創新基地(培育)”兩個國家級基地和中央政法培訓學院資源優勢,組建成立涉外法治基地,堅持“實踐、實訓、實戰”教育理念,聚焦國際經貿規則重構與數字時代法律挑戰,構建“三位一體”創新服務體系,打造國際爭議解決和法律服務新高地,形成國際(涉外)法務區的朝陽探索和首都實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