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俐辰
搶人大戰愈演愈烈。
從一線城市到中小城市,從沿海發達地區到內陸新興區域,各地都在全力吸引人才,為區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各地“搶人”大招頻出
廣州南沙擬面向在校大學生、應屆畢業生等重點人群推出一攬子人才政策,集中聚焦住宿、路費、生活補貼、企業招聘、獎勵政策等領域人才需求,對到南沙發展的人才最高獎勵100萬元。
深圳2月公布的政策提出將制定更具針對性的住房保障政策,供應更多的保障性住房,讓有志在深圳發展的各類人才進得來、住得安、留得下、能成業。
海南亦在全國兩會期間表示,正構建更加完善的“1+N”人才政策體系,“1”是《海南自貿港人才薈萃之島建設方案》,“N”是人才建功自貿港、人才特派員助力自貿港建設、人才支撐現代產業高質量發展等“三年行動方案”。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正如火如荼,海南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望人才,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有條件為人才提供更多的發展機遇。
重慶近日發布《促進2025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留渝來渝就業創業工作方案》,明確2025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留渝來渝就業創業人數要達到40萬人以上,其中市外來渝人數需超過6萬人。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均設上萬崗位攬才。
此外,天津、河北邢臺、邯鄲、珠海、橫琴等多地也紛紛推出吸引人才政策,涵蓋住房保障、就業創業扶持等多個領域。
“攬才”現象的新變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宣曉偉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指出,當前各地頻頻推出的人才政策與地區經濟增長動力的轉換息息相關,更加契合各地加強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
宣曉偉說,以往各地的經濟增長更為依賴工業園和產業新城等基礎設施建設的“硬件”拉動,更側重于對各類制造業等傳統產業的招商引資。
當前,我國經濟進入到更為依賴創新驅動的階段,各地經濟增長的動力正更多從“硬件”轉向“軟件”、從“物”轉向“人”。
創新要素的集聚、創新企業的發展,關鍵是人才。近期出圈的Deepseek、宇樹科技等企業正是其中的代表。因此,吸引人才尤其是創新人才,成了各地加快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
與此同時,隨著各地紛紛出臺人才政策,區域間人才競爭也在升級。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陳建偉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表示,人才作為創新驅動的核心要素,在推動產業升級、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這種趨勢不但反映了區域發展對人才的高度依賴,也反映出區域經濟發展模式從過去依賴資源和勞動力向依賴知識和創新轉變。
人才政策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宣曉偉認為,一直以來,我們都把區域差距理解為經濟增長上的差距。實際上,區域差距不僅包括經濟發展水平,也包括公共服務水平。
在全國加強統一大市場建設、促進各類要素包括人才要素自由流動的大背景下,國家目前正大力推進不同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的均等化。
人才自由流動與公共服務水平的均等化相結合,一方面可以縮小不同地區的公共服務水平差距,另一方面可以使各個地區聚集自身比較優勢、避免惡性競爭,因地制宜、各展所長,從而更有效地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