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風拂面,桃花、櫻花、梨花競相綻放,然而對花粉過敏的人來說,這卻是 “一把鼻涕一把淚” 的煎熬時節。今年春季花粉季比往年提前一周,因過敏就診的患者激增 20%。許多人在出現鼻塞、咳嗽等癥狀時,誤以為是感冒,結果延誤治療。如何區分兩者?又該如何科學防護?
花粉過敏與感冒癥狀看似相似,實則大不相同。感冒常伴隨發熱、肌肉酸痛,而花粉過敏患者體溫正常,主要表現為鼻癢、連續打噴嚏、清水樣鼻涕,且癥狀持續時間長(可達數周)。更需警惕的是,部分人會出現 “交叉過敏”,例如突然對蘋果、桃子等水果過敏,出現口腔黏膜瘙癢、嘴唇腫脹,這可能與花粉中的蛋白質和食物成分相似有關。
這些細節幫你早識別
- 時間規律性:過敏癥狀在晴天、刮風天加劇,雨天緩解;感冒則與天氣無關。
- 眼部癥狀:超 80% 的花粉過敏者會并發眼睛紅腫、流淚,感冒則罕見。
- 藥物反應:服用感冒藥后若癥狀未緩解,需高度懷疑過敏。
1.物理隔絕: 外出佩戴 N95 口罩 + 密封防花粉眼鏡,回家后立即更換外衣、沖洗鼻腔。 上午 10 點至下午 5 點花粉濃度最高,敏感人群盡量避免外出。
2.環境控制: 關閉門窗,使用帶 HEPA 濾網的空氣凈化器,濕度保持在 40%-50% 抑制花粉飄散。 衣物晾曬選擇室內,避免花粉附著。
3.飲食調節: 增加富含維生素 C(如獼猴桃)、Omega-3 脂肪酸(如深海魚)的食物,減少辛辣刺激飲食。 發現特定食物引發口咽不適時,及時排查過敏原。
4.藥物干預: 提前兩周使用鼻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噴霧劑),可降低 70% 過敏發作風險。 急性期遵醫囑口服抗組胺藥,合并哮喘者需配合吸入制劑。
破除誤區:激素不可怕,科學用藥是關鍵
許多人對激素類藥物心存顧慮,但現代鼻用激素生物利用度低于 0.1%,長期使用不會導致依賴。相反,拖延治療可能誘發鼻息肉、哮喘等并發癥。建議每年花粉季前進行 “預防性治療”,通過舌下含服免疫制劑逐步建立耐受,3-5 年療程后部分患者可達到 “脫敏” 效果。
特別提醒:若出現胸悶氣促、喉頭水腫等嚴重反應,需立即就醫,隨身攜帶腎上腺素筆的過敏患者應熟練掌握急救方法。
春色雖好,健康更貴。掌握科學防護技巧,查清過敏原,才能在芬芳季節里自由呼吸。轉發給身邊總在春天 “感冒” 的人,或許你正在拯救他的春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