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世界最接近末日的時刻?來自世界末日時鐘的警告,那么這是怎么回事?末日時鐘是一個象征,它表示由于核武器和氣候變化,人類距離末日還有多遠。時鐘指針由《原子科學家公報》設定 , 該組織由芝加哥大學曼哈頓計劃的科學家組成。末日時鐘自1947年設立以來,末日時鐘是對不受控制的科學技術進步對人類威脅的一個比喻,而非預言。如果指針到了午夜24點,則意味著末日的到來。目前時鐘在每年的一月進行評估調整,影響末日時鐘的主要因素是核戰爭、氣候變化和人工智能等。
末日時鐘
末日時鐘在2023年被調整到了距離午夜還剩90秒的位置(2024年保持沒變),而到了2025年則向前移到了1秒,現在末日時鐘距離午夜還剩89秒,這是末日時鐘成立以來,世界最接近末日的時刻。公告指出,就核風險而言,現在世界局勢越來越復雜,存在著核失控的風險。還有就是氣候變化的影響在不斷加劇,海平面上升和全球地表溫度等多項指標均創下歷史新高。導致氣候變化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持續上升。極端天氣和其他受氣候變化影響的事件(洪水、熱帶氣旋、熱浪、干旱和野火)影響到各大洲,并且世界應對氣候變化的長期前景仍然不容樂觀,還有很多國家并不重視氣候問題等。公告還指出了在生物領域存在的問題以及一系列其他顛覆性技術的發展讓世界變得更加危險。
核威脅一直是末日時鐘調整評估的一個重要指標,因為如果發生核戰爭將會對世界造成巨大的影響。大家要知道核武器爆炸不僅有巨大的破壞力、核輻射等,它還會對氣候產生巨大的影響——那就是核冬天。核冬天理論在1983年被提出以來,它指的是由核戰爭引發的全球性氣候災難,可能成為人類文明的終結者。核冬天的觸發機制源于大規模核爆炸。大量的核彈被引爆,產生的巨大能量將數無數的煙塵和煤煙拋入平流層。這些微粒形成一層全球性的"遮陽傘",阻擋陽光到達地表。
氣候系統的崩潰將會很快顯現,開始是地表溫度急劇下降,某些地區可能降溫20-30攝氏度。隨后是季風系統紊亂,降水模式改變,干旱和暴雪交替出現。地球將進入一個持續數年的"小冰河期"。這樣的結果會讓生態系統的崩潰,植物光合作用受阻,食物鏈基礎瓦解。大多數動植物無法適應驟變的氣候,物種大規模滅絕,屆時地球可能失去90%的生物多樣性。
總之就是2025年末日時鐘距離午夜還剩89秒,這也是世界最接近毀滅的時刻。不過這種情況現在改變還來得及,包括穩定局勢以及積極應對氣候問題等。不要等到不可挽回的時候,在后悔莫及。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感謝大家的觀看。我是火宗君,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