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抗逆轉錄病毒療法 (ART) 對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 共感染成人患者的肝纖維化模式的長期影響尚不清楚。中山大學聯合首都醫科大學對此進行了研究,近期發表于Virologica Sinica雜志。
本研究旨在調查肝纖維化的軌跡,并確定基線變量與肝纖維化演變不同模式的關聯。本研究共納入 333 例 HIV/HBV 合并感染并接受長期 ART 的個體。在基線和年度訪問期間收集人口統計學、臨床和生化數據?;诶w維化-4 (Fib-4) 和天冬氨酸轉氨酶與血小板比值指數 (APRI) 評分的縱向數據,采用基于組的軌跡模型 (GBTMs) 檢測肝纖維化演變模式。進行 Logistic 回歸分析以確定肝纖維化演變的基線預測因子。所有參與者的年齡中位數為 33 歲。其中,89.5% 的患者最初接受了含替諾福韋酯 (tenofovir disproxil fumarate,TDF)的 ART方案。GBTMs 使用 APRI 或 Fib-4 評分確定了肝纖維化演變的兩種不同模式。 大多數個體 (78.5% 的 APRI 評分和 75.3% 的 Fib-4 評分;模式 A) 表現出穩定或低纖維化且無顯著變化,而其余參與者表現出從高纖維化水平消退 (APRI 評分為 21.5%,Fib-4 評分為 24.7%;模式 B) 。 與 B 型參與者相比,A 型參與者更年輕,基線時 CD4+ 細胞計數較高,淋巴細胞計數較高,白細胞計數較高,血小板計數較低 。 對于具有不同程度初始肝纖維化的 HIV/HBV 合并感染患者,長期 ART 已顯示出差異化的肝纖維化緩解模式。
Fig. 1. Flowchart of the study population inclusion
Fig. 2. Patterns of liver fibrosis trajectories throughout long-term ART given by the group-based trajectory model.
Table 1. Description of the study population with two liver fibrosis patterns by using two non-invasive biochemical scores.
Table 2. Baseline description of the excluded 139 participants.
Table 3. Baselin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trajectory patterns of liver fibrosis.
來源 中國病毒學英文版
編輯 老Q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