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今天下雨看不到月亮。
——今天的編輯土豆兒
話說前幾天路過四川博物院本想看看有啥新展,走到《傳奇之旅馬克·波羅》門口發(fā)現要付費,不大想花錢,正巧看到桌上貼了張紙“張大千畫展在大屏幕后面”,隨著指引把展看完了。
正在想吃啥呢,突然就聽說了博物館剛開了對外食堂。
來了這么多次,還真不知道川博有食堂,以前逛完展要么吃門口的神仙面、要么穿到對面巷子吃青海釀皮、或者去河邊吃雞嘎嘎,帶外地朋友的話就吃青羊宮門口的三川里下飯菜。
跟著兩位大姐,下了樓梯,左拐,看到一塊紅牌子,餐廳到了。正是飯點,茶座區(qū)都坐了滿當當的人。
食堂的隊伍已經甩到了門口。排隊的時候就忍不住看叔叔孃孃點的啥,菜品都用小碗小蝶裝著,拿到木制托盤后就可以自行選擇。
首先的步入的是涼菜區(qū),燒椒茄子、熗拌木耳、川北涼粉都是3元一份。還有蔬菜沙拉、小番茄、哈密瓜都是3元。
葷拌菜夫妻肺片、涼拌豬頭肉、手撕雞等在10-12元不等。樟茶鴨腿8元一份,簡直良心。
熱菜區(qū),師傅們正在激情打菜,板栗燒肉、筍子牛肉、香菇燒雞.......各種小炒、燒菜、燉菜被光一打,簡直有種滿漢全席感覺。
菜品種類估計至少有30種以上,口味多樣,不想吃辣就選番茄丸子、燒什錦、金鉤冬瓜、荷蘭豆蝦仁,想吃下飯菜可選宮保雞丁、爛肉豇豆等,最便宜的菜3元,最貴的菜都沒有超過12元。
土豆絲、炒油菜看起都像剛炒出來,比社區(qū)食堂或者大米先生多了一份鍋氣。還有銀耳湯、八寶粥、皮蛋瘦肉粥,一盅盅的燉湯都有四種。旁邊蒸菜區(qū),有各種蒸的粗糧玉米、紫薯、貝貝南瓜等。
再來說說菜,我吃了兩次都沒踩雷!
第一次去選擇了清爽的沙拉、拌木耳、番茄丸子、八寶粥,朋友選了涼粉、苕皮回鍋肉、筍子燒牛肉、蘿卜干炒臘肉,7個菜,加一份米飯一碗粥,共計50元!
沒想還能吃到3塊錢的涼粉,紅油豆豉味很濃,清爽開胃。
苕皮回鍋肉和蘿卜干炒臘肉不輸大館子。一般食堂哪兒會炒這兩個麻煩的菜,所以對這個廚師頓生好感,苕皮軟糯彈,回鍋肉用的資格五花煸出了油。
臘肉切絲和蘿卜干一起炒,嘭嘭脆韌,帶著干香。
番茄丸子里的番茄皮是去掉的,丸子應該是雞肉丸,嫩滑。一吃到就覺得好適合來吃減脂餐啊:番茄丸子/荷蘭豆蝦仁搭配各種粗糧、沙拉不是正好?
第二次來點了肥腸燒土豆兒、芋頭白菜、樟茶鴨、燒什錦、咕嚕肉,拌木耳和拌涼粉依然再次入選,沒有點飯,總共花費47元!
咕嚕肉酸酸甜甜,里面還有菠蘿,芋兒白菜簡直是中式減脂餐的主食典范,碳水蔬菜都有,清清爽爽。樟茶鴨也不錯,皮薄不肥,可以慢慢啃。
晚上時間是下午5點到8點,下午人明顯少很多,不排隊,不少家長帶著小朋友來吃,吃完把作業(yè)寫了再回去。
隨說餐廳不大,但是環(huán)境很不錯,不下雨的時候還可以把飯端到外擺區(qū)。吃完喝杯茶,翻翻書,想消消食就去逛逛展。
餐廳還可以預定宴席,也有不少特色酒水。
吃飯時朋友們都異口同聲說,好適合爸媽來啊!
隔壁桌的叔叔孃孃們一直在不停表揚:確實不錯不油不咸,還干凈衛(wèi)生,比館子頭選擇多。有位吃素的阿姨,拿了6份素菜才20多元,吃得相當滿意。
浣花溪周圍還有什么耍法
今日編輯 | 土豆兒
本文系談資“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圖片
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張大千敦煌文物展小是小
還是很好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