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西省平利縣,一條連接大貴鎮與廣佛鎮的縣道——大廣路,因常年破損、坑洼遍布,成為當地數萬群眾出行的“心病”。這條被官方寄予厚望的“經濟動脈”,卻因路況惡劣被村民戲稱為“既不大也不廣的鬧心路”。有媒體朋友近日實地探訪,揭開這條道路背后的困境與呼聲。
道路現狀是坑洼連片,安全隱患重重。大廣路全長約幾十公里,是廣佛、洛河、大貴三鎮礦產運輸及居民出行的主干道。然而,媒體現場看到,路面遍布深淺不一的坑洞,部分路段因長期受重型運礦車輛碾壓,路基開裂、塌陷嚴重。尤其在2021年“9.25”洪災后,大貴至洛河段多處路基被沖毀,雖經臨時修復,但仍存在大面積下沉和裂縫。
附近居民李先生描述:“雨天積水成潭,晴天塵土飛揚,騎車經過常被顛得東倒西歪,學生上學更是提心吊膽。”過往車輛中超載礦車加劇了路面損毀,安全隱患長期未得到根治。
歷史原因導致超載與災害疊加,修復步履維艱。大廣路的困境由來已久。2017年洪災后,道路損毀嚴重,但因中省投資限制,“十三五”期間未能徹底改造,僅靠零星修補維持通行。2021年連續強降雨再次導致K15公里處路基坍塌,交通中斷近一周,搶修因天氣反復被迫延遲,群眾被迫繞行城洛公路或平鎮路,出行效率大幅降低。
此外,超載問題始終是“頑疾”。政協委員在2020年提案中指出,運礦車輛超載是路面損毀的主因之一,呼吁加強治理并啟動提等改造。但該路段改造項目進展矛盾突出,規劃落地遲緩,民生期待落空,
盡管官方承諾積極推動改造,但實際進展與群眾期待仍有差距。根據2023年招標信息,大廣路一期工程計劃進行林業可行性研究,并擬于當年6月開工。然而,截至2025年3月,沿線居民反映“修路動靜小,未見實質性改善”。
對此,交通部門解釋稱,項目需完成施工圖設計、資金籌措等流程,且受山區地形和天氣影響,工程推進難度較大。但群眾質疑:“規劃了五年,為何仍停留在‘前期準備’?”部分村民甚至自發填補坑洞,卻難解根本問題。沿線民生呼吁:路通則百業興,盼“最后一公里”提速。
大廣路不僅是出行通道,更是沿線鄉鎮經濟發展的“生命線”。廣佛、大貴等鎮依托礦產資源,但運輸成本因路況惡劣逐年攀升,企業效益受損。洛河鎮衛生院工作人員表示:“急救車輛通行困難,耽誤救治時間,這是人命關天的大事!” 居民們呼吁:一需嚴查超載,保護現有路面;二應加快改造進度,明確通車時間表;三可借鑒其他地區經驗,如廣平鎮通過多方籌資完成縣道改造,實現“道路煥新+路燈配套”的民生工程。
一條路,承載著民生冷暖與發展希望。大廣路的“陣痛”,折射出基層基礎設施建設的復雜性與緊迫性。如何平衡規劃效率與民生需求,考驗著地方政府的治理智慧。群眾期盼的不僅是平坦的道路,更是對承諾的兌現和對未來的信心。(本文綜合自平利縣人民政府公示文件、政協委員提案答復及實地采訪,將持續關注項目進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