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自燃頻上熱搜,使電池安全問題,常常縈繞在人們的心頭,膽小的人甚至產生了恐懼心理。
確實,電池的性能遠不止于表面的續航和動力,還有它的穩定可靠性。只有它在安全可靠性上也表現優良,才能夠讓消費者真正放心,如何讓電池在各種復雜環境下都能保持安全,是整個行業都在探索的方向。而在這方面,ID. 與眾已經交出了一份值得關注的答卷,可謂是煞費苦心,花了大本錢。
436項測試,電池安全不是“想當然”
在電池安全上,最怕的是“看起來安全”,但實際遇到突發情況就經不起考驗。因此,實驗室和實測場景的測試就顯得尤為重要。ID. 與眾的電池經歷了436項嚴苛測試,包括高溫、低溫、涉水、剮蹭、碎石撞擊等多個極端環境模擬,確保電池在各種復雜路況下都能保持穩定。這些測試,不只是為了通過認證,而是真正模擬現實駕駛環境,讓車主不用在“安全”上做選擇題。
六橫一縱防護底殼,電池更有“安全感”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電動車的電池一般都安裝在底部,這意味著如果發生剮蹭、碰撞,電池可能會直接受到沖擊。因此,電池的物理防護至關重要。ID. 與眾采用六橫一縱防護底殼設計,相當于給電池加了一層“鎧甲”,即便遇到剮蹭、托底等情況,也能大幅減少電池變形帶來的安全隱患。這種設計,雖然平時感受不到,但在關鍵時刻卻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雙重認證,驗證安全的“含金量”
新能源車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快,消費者的選擇也越來越多,但在安全這件事上,沒有捷徑可走。ID. 與眾是首個獲得中汽研NESTA“整車電池安全認證”和“電池安全年度車型”雙認證的車型,能夠在眾多產品中脫穎而出,本身就說明了它在電池安全方面的用心。對于想要入手新能源車的用戶來說,除了關注續航、性能,或許也可以多看看這些“看不見的安全細節”,畢竟,真正的安全,往往藏在不易察覺的地方。
當下,新能源車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續航、智能化、駕駛體驗成為了主要賣點,但安全始終是用戶真正關心的核心問題。相比于一次性的大幅降價或者營銷噱頭,如何讓車輛在5年、10年后依舊能穩穩當當地行駛,才是消費者更看重的價值。
ID. 與眾的安全探索,不是簡單的技術堆砌,而是通過不斷的測試、優化,讓電池技術真正做到“看得見的穩定,感受得到的安心”。電動車的未來正在加速駛來,而那些真正把安全做到極致的品牌,才有可能陪伴用戶走得更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