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公眾號,西風的羅盤,方能閱讀正文《東升西降,風向轉彎,如何熬到最后,成為通吃的那個?》
很多讀者留言問我這兩件事,問了好些天了。
新的住房標準,層高要大于3米,雙休這件事要落實,哪怕是高中生群體也不例外。
有些家長想,自己平常工作很忙,也沒時間管孩子,都高中了,還雙休,那不得花錢補課,還要接送。
這件事非常容易理解,你把時光退到四十年前,當時的社會上缺的是什么?
缺的是有知識的人。
坑多,機會多,當然人也多,但是有知識的人是很少的,所以只要你有知識,有得是坑,有得是機會給到你。
經(jīng)過四十多年,畢業(yè)了這么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當下,誰沒知識?
有時候你去看記者采訪流浪漢,一個三和大神,一個掛壁老哥,他的談吐很可能都讓你驚訝。
否則當年南寧的周某,電瓶車一哥也不會說出來什么個個是人才,說話又好聽的段子。
所以你會看到,哪怕是被淘汰的,社會主流之外的群體,其實擱在幾十年前,其文化程度說不定也能參與管理一個鄉(xiāng)了。
在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下,今天有知識的人實際上就等同于過去的人。
那么這個社會進一步需要的是什么?
是有能力的人。
但是培養(yǎng)能力就不像培養(yǎng)知識那么容易了。
一方面挑人,你這個人有沒有自驅力?
是非得填鴨式強迫你學習,還是你有好奇心,你有探索力,你有創(chuàng)新精神?
另一方面也耗資源。
培養(yǎng)知識是很便宜的,花點錢請先生授課就可以了。
我們絕大多數(shù)大學的培養(yǎng)之所以重論文輕實踐,不是不知道實踐的重要性,而是沒經(jīng)費。
我找倆金融教授給學生們念PPT,四年下來,人均培養(yǎng)經(jīng)費也許二三十萬就夠了。
個人交點學費,教育補貼補貼,就可以撐得住。
如果大二就開始上手練,開始研發(fā)交易系統(tǒng),甚至真金白銀的去交易,去高頻跑數(shù)據(jù)。
你覺得這么培養(yǎng)學生,人均幾百萬,上千萬,要不要?
肯定要,甚至都不一定夠。
那這錢誰出呢?
其他行業(yè)也是一樣的,機械不是不想讓本科生操作大型設備,而是那東西太貴。自動化不是不想讓本科生造機器人,而是沒錢。
你要知道我們的高校學費相比于美國已經(jīng)非常便宜了,這里面主要的補貼,來自于賣地。
實際上當下的重論文輕實踐的高等教育模式,依然是靠買房人用六個錢包補貼的。
隨著賣地壓力的增大,即便維系當下的這種高校教育模式,經(jīng)費都捉襟見肘,更不要說什么重實踐。
錢誰出呢?
打個比方,昔日是從老百姓練成兵,人均會排個隊伍就可以了,未來是拼設備,要盔甲,要戰(zhàn)馬。
你得自籌裝備。
因為不可能給所有人免費發(fā),發(fā)不起的。
我們今天很多人參加工作之后,尤其是去了大廠,你會發(fā)現(xiàn)給你資源,你才能P8,P9往上走,不給你資源,你很難升上去。
這個資源的本質就是花錢。
找一堆大項目給你做,歷練你,讓老兵手把手輔佐你,和把你晾在那里,啥也不給你,肯定是不一樣的呀。
前者本質上就是在花錢,后者說穿了就是沒資源。一個無法接觸馬匹的步兵,他不可能靠讀書靠想象變成騎兵的。
當你看到這個社會已經(jīng)進入到對步兵需求越來越少,對騎兵需求越來越大的時候。
你就應該意識到,教育的成本上升了。
要么你的孩子是天才,很有自驅力,他考上少數(shù)的頂流院校,有別人愿意為他置辦盔甲,戰(zhàn)馬,培訓他。
要么你自己愿意花大價錢,不光是補課的問題,包括他今后參與哪些大項目,參與哪些重要的實習機會,你都要一路扶上馬,送了一程又一程。
如果兩個都夠不上,讓你雙休的意思就是說,安耽點,別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因為拼知識,大家都有知識,拼能力,要么有天賦,要么得加錢。
雙休普及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消費拉動了,這是今年最重要的目標,沒有之一,也是未來幾年最重要的目標。
放棄的人,他就花錢去了,享受生活去了,何必沒苦硬吃。反正也拼不過。
仍然不肯放棄的人,他就花大價錢補課去了,提升能力去了。
你看,花小錢的人提升了消費,花大錢的人,他也提升了消費,站在社會層面,贏了兩次。
我知道大家對第二種消費有疑議,這個事情,我昨天在系統(tǒng)性的聊宏觀經(jīng)濟的第二個話題里面講到過。
我說消費補貼有三級,目前只是第一級,很快你就會看到第二級,而第三級,就是最終形態(tài)。
如果你深諳經(jīng)濟規(guī)律,你就知道第三級這事兒避不開的,咱們國家也早晚要發(fā)生。
所以你想通了昨天講的,你現(xiàn)在就不會有疑惑。
如果高中生的雙休你都能夠理解了,那么成年人就更不用提。
你想想看,一個人每周工作80個小時,另一個人失業(yè)在家好呢?還是兩個人都工作40個小時好呢?
肯定是后者好,既拉升了就業(yè)率,又提振了消費。
否則有人忙著掙錢沒時間消費,有人有時間但是沒錢消費,消費怎么提振?
所以強制休息的本質就是提升了就業(yè),讓能力強的人,少干點唄,你也勻點活給別人干,你好去花花錢了。
層高三米這個事情,就更簡單了。
我一年前就跟你們講三核是核心城市,核心地段,高品質的房子。
無數(shù)人這一年來問過我八百次,兩核可不可以,核心城市核心地段品質低的可不可以?
我已經(jīng)回復過無數(shù)遍了,可不可以是相比較而言。
兩核的相比較于沒核的,你覺得哪個好呢?
這不明擺著么?
即便是兩核比一核,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低品質的房子,也好過非核心城市非核心地段的高品質房子。
但如果不向下比,那兩核就是有問題的,它時時刻刻面臨背刺。
所謂的層高三米,就是一次背刺,這樣的背刺,未來還會有很多很多次。
我昨天系統(tǒng)性的聊宏觀經(jīng)濟話題時,第四個部分專門聊房地產(chǎn)。
房地產(chǎn)這個東西,它實際上已經(jīng)被重定義了。
就像人從培養(yǎng)有知識的,到培養(yǎng)有能力的,是一個過程,房地產(chǎn)從有房子住到有好房子住,也是一個過程。
你重定義教育,新的消費力才會被挖掘出來;你重定義房地產(chǎn),新的消費力才會被挖掘出來。
這個過程就像新能源車,你重定義了汽車的功能,使用場景,你才能喚醒新的購買力。
從某種意義上講,你可以把城市看成新能源車企,所謂核心城市就是大品牌。
那么大品牌出新能源車,它也是產(chǎn)品不斷迭代的。
今天給你搞冰箱彩電按摩椅,明天就給你搞卡拉OK投影儀。
那么房子也是一樣的。
不光是什么層高得房率,還包括各種更新的設計理念,什么電梯直通地鐵站,小區(qū)會所服務,外立面園林風雨連廊,房間內全屋智能,一堆又一堆花頭。
這一切的本質就是產(chǎn)品力。
你以后就會發(fā)現(xiàn)什么第四代住宅,第五代住宅,第六代住宅,跟新能源車企的型號789一樣一樣的。
所以我昨天第四個話題系統(tǒng)性聊房地產(chǎn)的時候,我就說,你要看懂你所在的城市,你要看懂運營方的思路。
實際上城市已經(jīng)變成新能源車企了,城市的運營者已經(jīng)變成產(chǎn)品經(jīng)理了。
他們在想盡辦法挖掘你的潛在需求,甚至沒有需求給你創(chuàng)造出需求,你買來的二手房,將來是要跟新房比拼的。
就像二手車你最后是和新車PK的。
那你就要去找到真正的保值點,去找到那些不容易升級的部分。
說穿了就是你買房的過程中,你的錢,有多少是花在了那些真正保值的價值落腳點上,這很重要。
對每個未來有買房,換房需求的人,都很重要。
關注公眾號,西風的羅盤,方能閱讀正文《東升西降,風向轉彎,如何熬到最后,成為通吃的那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