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丨擬見
《蘭花》
明·薛網
我愛幽蘭異眾芳,
不將顏色媚春陽。
西風寒露深林下,
任是無人也自香。
圖丨喜馬拉雅北坡的魚
我喜歡蘭花,因為它不同于一般的花,不用自身的顏色討好自然造化。蕭蕭的西風吹過,在寒冷的露水灑滿的深林中,即使沒有人欣賞,蘭花也依舊開放并散發著幽幽的芬芳。
圖丨菖狂
人,真要學那些蘭草,
出于深谷,委身斗室,唯幽芳無減;
猝然臨之,無故加之,但波瀾不驚。
圖丨鄧磊
歷代仁人志士以蘭喻志、以蘭抒情、以蘭賦墨,“蘭章”常喻詩文之美,“蘭交”喻友誼之真。也有借蘭來表達純潔的愛情,“氣如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尋得幽蘭報知己,一枝聊贈夢瀟湘”。
圖丨頑玩石不全
蘭,唯生于幽谷獨具豐韻,芬芬猶存,氣節不泯。
植物的美,大抵是在自持與端莊里驚了光陰,一個人的靈魂,若是能在一株蘭里安然行走,必然能走至山河歲月的盡頭,看到最美的細水長流。
那美,是屬于你自己的,你一個人的!
圖丨鄧磊
你若,自靜中而來,定不會被紛亂的世相,迷離了目光,更也不會被忙亂的世足,驚擾了心湖。
東晉陶淵明有詩曰:“幽蘭生前庭,含蓄待清風。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可見,那院中的幽蘭,正是他走出迷惘的一方碧海藍天,更是他不隨波逐流的高尚節操的再現。
圖丨鄧磊
漢學家比爾·波特,寫過一部在中國的“尋隱之旅”,名為《空谷幽蘭》。
書有這樣一段話:
“對于城市中的人來說,置身滾滾紅塵浪滔天,每天面對無數欲望顛沛,若能保持自持修行的堅韌,遵循品德和良知,潔凈恩慈,并以此化成心里一朵清香簡單的蘭花,即使不置身于幽深僻靜的山谷,也能自留出一片清凈天地。”
圖丨喜馬拉雅北坡的魚
蘭花是隱士,同樣深根植于山谷,樂得靜寂,享得充實;
隱士為蘭花,因為相似的潔凈自持,相同的遺世而獨立,這樣的蘭,這樣的人,無論是在無人知的山谷里,還是在喧囂嘈雜的塵世間,從不孤芳自賞,亦不自怨自艾,
圖丨鄧磊
因為他們明晰,有根深埋泥土間,自信不來自其他外物,而是源于心底的無限乾坤。
兒時曾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么近蘭,必雅。
圖丨喜馬拉雅北坡的魚
這位雅致的蘭友,善讀書,觀世事,不爭搶。與他常交,對弈小酌,性情也隨之柔和,
變得清幽而儒雅。久而久之,蘭香四溢的,不僅是蘭花,更是自身的氣質。
圖丨鄧磊
蘭香由發絲浸染至心底,人便成了幽蘭,成了蘭花般的君子,成了蘭花般的雅人。
圖丨喜馬拉雅北坡的魚
默默開在山谷,開在室內,開在所有它能生根的地方。生得一身幽靜,染了塵世霜煙,平凡如草芥,卻有不凡之傲骨。
圖丨喜馬拉雅北坡的魚
余生,愿如蘭花,風雨交加的時刻里,自有根植于深土。順風順水的生活中,仍能永葆一顆,清潔凈雅的心。坐觀日出日落,靜看四季變遷,不聲不語,心內有乾坤,不爭不搶,眼中藏歲月。
圖丨鄧磊
圖丨喜馬拉雅北坡的魚
圖丨喜馬拉雅北坡的魚
| 來源:菖莆壽石齋,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分享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