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德國汽車制造商的業績似乎都不怎么樣。
德媒報道稱,寶馬在2024財年遭遇了利潤下滑。這家位于慕尼黑的汽車制造商稅后凈利潤為77億歐元——這個數字看起來很大,但比去年減少了37%,并且是第二次大幅下降。
除了中國市場銷售疲軟外,寶馬還遭遇了與供應商大陸集團提供的剎車系統相關的問題。在盤前交易中,寶馬股價一度下跌超過3%。
▲圖源:dpa
銷售額也大幅下降,達到了1420億歐元,下降了8.4%。不過,寶馬預計今年需求會有所回升。盡管面臨“具有挑戰性的”局面,以及美國最近加征的關稅,寶馬預計2024年的稅前利潤將回升至大致相同的水平。
寶馬的利潤下滑并非孤例。其他兩家大型德國汽車公司,大眾和梅賽德斯-奔馳,也報告了類似的利潤下滑。大眾的利潤下降了31%,降至124億歐元,梅賽德斯的下降幅度為28%,降至104億歐元。二者都提到了在中國市場遭遇的困境。
這是否意味著德國汽車制造商正深陷危機?
▲圖源:BP
行業專家弗蘭克·施沃佩(Frank Schwope)認為,現在談“危機”為時尚早。他表示:“目前的財務數據并不差,只是在與特殊年份相比時顯得差。”但他也強調,危機的定義因人而異,他拿來對比的是大眾曾經陷入虧損的那個時期。
不過,這并不是放松警惕的理由:因為當前的形勢依然充滿挑戰。這位專家稱,制造商們有充分的理由“擔心可能發生的危機,并且應當盡早調整結構,使其更加穩固應對變化”。
領頭羊大眾已經開始采取行動:其中,核心品牌大眾汽車計劃到2030年在德國裁減近四分之一的工作崗位。梅賽德斯也計劃在未來幾年削減數十億歐元的成本,并已宣布一項遣散計劃。
▲圖源:dpa
這個名單還在繼續:保時捷計劃裁員1900人,福特在德國裁員2900人。與此同時,供應商也在進行裁員或結構調整:博世、舍弗勒、ZF、大陸集團、蒂森克虜伯——紛紛加入其中。
這些憂慮也反映在行業的整體情緒中——根據慕尼黑Ifo研究所發布的汽車行業商業氣候指數,目前這一指數深陷負值區間,接近-35點。
(歐洲時報德國版藍蒿綜合報道,轉載請注明公眾號GermanReport)
【德易知(GermanReport)】(原名“道德經”)秉持“以報道德國經典,成報道德國經典”這一宗旨,立足德國,輻射全歐,服務華人,是德國有關新聞資訊的主要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