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硝煙的戰爭,暗暗打響。
米國先對中國加征關稅,然后沃爾瑪為了轉移成本壓力,要求部分中國供應商大幅降價。如果報道屬實,那最后供需雙方是否能談攏呢?
這么嚴肅的問題,從政治波及到經濟,還很宏觀,不是太懂。
就講講其它類似的現象,或者看法。
1.打不贏,就威脅
在米國實行對中國加征關稅之前,看別的比較專業的文章分析,說是米國本來只是想對中國施壓,逼著中國主動求和的。
但到后面,也不承想,中國的態度也是很強硬,壓根兒就不予理會,后面還采取了反制措施,對出口到米國的部分產品,也加征了關稅。
根本就不怕米國威脅。不過,說不定米國倒是感受到了中國的威脅,才搞這一套的。
據說,米國那些核心產品和技術,還有不對中國開放的,不知道是不是擔心被偷家。
我也看不懂國際局勢,但看大國掰手腕,也有種“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的感覺。未來怎么樣,還都說不好呢。
就像當下的AI,是熱門話題。AI剛火起來那陣,是不是最先從米國那里興起的。
不知道以米國激進的做法,會不會對AI浪潮過于魔怔,想怎樣稱霸。我覺得要是像影視劇里那樣魔幻,把科技神化了,那就像一個巨大的社會實驗了:
一部人把自己的血親籠罩在AI環境下生活,后代什么都要AI去做;然后,領一部人則和觀念一致的親朋,在自然環境下生活。
那若干年后,人類就分化成界限分明的兩個大群體了。這時,達爾文生物進化論也是在當代世界上,重新刷新歷史。
那也是可以拍一部《瘋狂的AI》或《瘋狂的世界》的電影出來了。只是想象,也是可以當小說素材了。
2.“競爭”不會消失,只會轉移
加征關稅也好,要求供應商降價也好,我覺得都可以看做競爭。
其實,當“年輕人”這三個字不斷在網上刷屏時,就可以看到,當下社會對年輕人要求或期待還挺多的。
如果是這樣,那我可能覺得,各種壓力、困境都是暫時的,新的歷史也需要有新的人出現。
就像我們也在冷靜、客觀地說當下就業環境不太好時,也可以試著去發現機會。
新一代總是不能完全、完整地接收上一代所有觀念和舊俗的,批判性繼承已然早就被驗證過,是發展的因素之一。
是不是,按照以前的說法,會刷到這些觀點:“現在已經階段固化了”,“沒資源沒背景沒人脈,就出不來”,“中國就是人情社會,哪哪兒都需要關系”……
這說的不是沒道理,但也不是絕對的。
有時躺著大腦放空,可能就會想:不是X二代,那做X一代好像也可以。
那可能就有人問了,X一代有那么好做嗎?
“X”可以代表任何一個字。假如你比父母多上過學,那你就是學一代;如果你遠走他鄉,也可以叫做漂一代;自己當老板管你有沒成功,只要創過了就是“創一代”……
都是網上沖浪的,這么創個角色并沒有問題,這本來就是事實呀。什么名詞、網絡梗,還不都是網友們造出來的,自己造一個自我安慰、開心一下,并不需要所有人都認可,那本來就不可能。
這么一看,年輕人未來還會完成劃時代的歷史交接,所以下一代的競爭正在醞釀中,當下的就業環境還不滿意,那說明最好的那一刻還沒到。
像現在很多小朋友,大人懂的他們也懂,大人不敢的他們也敢。不懂事的小孩,以后也說不定就成了董事。
之前,我遇到一個小學生,問他長大后想干什么,他說想當總裁。
我又問,是不是小說看多了,以后你當總裁了,一群哥哥姐姐給你打工。
然后,他說:
“不是。要是我當總裁了,以后就直接給你們發錢。”
笑發財了,果然小孩畫的大餅就是不一樣。以后的職場,對接甲方、乙方,全是一群小孩,吃的辣條、喝的奶茶、場所就像游樂園、打起來了下手沒輕沒重,上班工作也是真的心甘情愿了。
所以,不管當下處境如何,總有新的暢想出現,目光放在未來,就不負現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