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廳、省委編辦、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聯合印發《四川省深化學區制治理和集團化辦學改革促進基礎教育擴優提質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提出五方面主要舉措,明確到2027年底,學區制治理和集團化辦學運行機制進一步健全,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的機制進一步完善,優質教育資源總量進一步擴大,人民群眾對基礎教育的滿意度顯著提升。
《實施意見》提出了深化學區制治理和集團化辦學改革的主要舉措,主要聚焦在健全學區制治理結構、創新集團化辦學模式、推進優質師資流動共享、促進教育資源優化整合、推動優質教學資源下沉共享五個方面。
這五大核心舉措,系統性回應了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核心問題,尤其在師資流動、文化融合、資源分配、組織保障等難點上提出了可操作的解決方案。比如《實施意見》指出:
要健全學區制治理結構,強化縣級教育主管部門規劃指導,合理劃分學區,每個學區應有發展水平較好的學校作為學區中心校,帶動學區內薄弱學校、小規模學校共同發展;
要創新集團化辦學模式,強化市級教育主管部門統籌指導,在縣域內跨學區或跨縣域組成教育集團,優先將薄弱、鄉村和新建學校納入集團化辦學,教育集團結合實際探索一體管理型、城鄉一體型、委托管理型、校際聯盟型、項目共建型等多種集團化辦學形式。
以上舉措都有利于打破區域和學校之間的壁壘,推動教育資源的共享與互通,確保城鄉各類學校能夠在更加公平的環境下協調發展。
同時文件還首次對集團化辦學提出了“三個規范”:
不得僅以品牌輸出、掛牌更名等方式組建教育集團;
不得以教育集團化辦學名義違規舉辦“公參民”學校;
不得通過集團化辦學變相搶挖生源。
目的就是促進集團化辦學科學、健康、可持續發展,切實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回應人民群眾對更好更公平教育的期待。
此外,《實施意見》也對各類教育資源如何配置,如何激活,如何共享等方面進行了明確:
要推進優質師資流動共享,依托學區制治理和集團化辦學建設區域教師資源共享中心,調劑緊缺學科優質教師資源,優化新教師聯合培養機制,密切學區、集團教學教研協作,完善一體化教學教研機制,深化教師“縣管校聘”改革;
要促進教育資源優化整合,學區和教育集團根據實際需求統籌各學校文體場館、圖書館、實驗室、勞動和校外教育基地等資源,發揮成員學校課程資源互補優勢與集體智慧,形成特色活動、特色項目、特色課程共建共享制度;
要推動優質教學資源下沉共享,依托“四川云教”,實施“網鏈共享計劃”,遴選部分優質中小學校為領軍學校和引領學校,形成覆蓋全省中小學的優質教育資源遠程共享體系,幫助薄弱學校特別是鄉村學校,開足開齊開好國家規定課程。
如何落實好文件要求,促進基礎教育擴優提質?《實施意見》強調,要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政策保障、健全考核機制、營造良好氛圍,促進形成緊密協作、互幫互助、合作共贏、良性發展、整體提升的區域教育生態,努力保障每名學生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
來源:成都日報
編輯:周麗清
編審:張 爽
總編:肖曉宏
點個在看哦↓↓↓
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