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國的高鐵飛速進步,輕松跨越4.8萬公里的里程,復興號更是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閃亮名片,可俄羅斯在高鐵建設上,起步晚,進展緩慢,與中國的差距一下就顯現出來了。
俄羅斯作為全球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對28年的高鐵發展計劃給出了確切消息,他們已經決定在今年內就開啟高鐵建設工程,全力朝著2028年的目標邁進。
眼下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之間的高鐵馬上要開工了,讓人意外的是,俄沒找在高鐵建設方面經驗豐富的中國合作,反倒把項目給了自家經驗欠缺的錫納拉集團,選擇自己單干。
那俄羅斯為什么會做出這種選擇呢?它的背后又有什么含義呢?
舍“外援”選本土企業
現在,全球都像被一股高鐵熱席卷了,各國都跟打了雞血似的,一門心思要在高鐵領域干出一番大事業。
俄這個全球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可不想在高鐵發展這場競賽里掉隊,連接莫斯科和圣彼得堡這兩座重要城市的高鐵項目,馬上就要正式開工了。
這條高鐵可不一般,它全長將近650公里,貫穿六個聯邦地區,這么長的線路,影響范圍極為廣泛,能覆蓋多達3000多萬人口,要知道這幾乎占到俄羅斯總人口的20%。
不難想象,等俄羅斯的高鐵建成,那對俄羅斯的經濟發展來說就像給快馬加鞭的車又添了一把勁,社會發展也會跟著大步向前,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資金投入方面也是相當可觀,據消息說整個項目預計要花費2萬億盧布,換算成人民幣大概是1666億,這么一大筆錢砸下去,足見俄羅斯對該項目的重視程度。
據規劃,28年俄羅斯這條高鐵將正式投入使用,一旦通車人們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之間往返,花費的時間會銳減,出行效率會得到極大提升,日常往來變得輕松又快捷。
誰能想到,他們在挑選高鐵建設合作伙伴的關鍵時刻,竟無視中國在高鐵建設方面積攢的深厚底蘊與成熟技術,毅然選擇了其他方向,實在令人難以理解。
中國在高鐵建設方面,那可是有著 “老師傅” 般的地位,全球眾多國家都對中國的高鐵技術稱贊有加,不少國家的高鐵項目都是在中國的助力下順利建成的。
但俄羅斯這次卻把機會給了自家的錫納拉集團,要知道錫納拉集團在高鐵領域就如同剛學會走路的小孩,在過往的高鐵建設項目里經驗匱乏得很,這決策實在讓人意外。
這一選擇讓大家都十分好奇,為什么俄羅斯放著經驗豐富的 “老師傅” 不用,非要讓一個 “新手” 來主導這么重要的高鐵項目呢?
選自家“新手”建高鐵背后的講究
俄羅斯決定投身高鐵建設,這可不是一拍腦袋做出的簡單決定,背后蘊含著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俗話說得好,“要想富,先修路”,這話放在現代社會,那可是一點都不假。
要知道高鐵對一個國家經濟起著關鍵作用,拿咱中國來講,發展可謂一日千里,如今高鐵里程已經飆升至4.8萬公里,國內幾乎各個角落都被高鐵網絡覆蓋,極大地推動了經濟進步。
高鐵讓老百姓出行變得輕松又快速,同時它就像經濟發展的超級助推器,為經濟增長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拉著經濟一路向前沖。
從數據可知,每往一公里高鐵建設投一個小目標,就能讓產值輕輕松松突破十個小目標的大關,而且順帶手就能有600多個工作崗位,效益實在太可觀。
我們中國的 “復興號”,它的零部件超過10萬個,涉及100多家核心企業,這些企業分布在20多個省市,由此形成了一個規模超級龐大的產業鏈。
現在中國高鐵更是走出國門,在國際上大顯身手,給其他國家提供了寶貴的建設經驗,俄羅斯在高鐵建設這件事上,其實早就有過國際合作的想法。
2010 年的時候,俄羅斯就有了和德國西門子攜手合作的想法,計劃共同建設莫斯科至圣彼得堡的高鐵項目,推動交通發展。
當時的合作模式是,西門子提供先進的列車,并且進行技術轉讓,雙方還打算合資建廠,想著通過這樣的合作,快速提升俄羅斯的高鐵建設水平。
到了15年,中俄關系日益緊密,兩國就莫斯科到喀山的高鐵項目達成了合作意向,中國的中鐵二院成功中標,這可是中國高鐵技術第一次實現整體輸出,當時大家都對這個項目充滿期待。
本以為一切按計劃推進,可誰能料到俄烏沖突一打響,西方國家一股腦對俄羅斯制裁,德國西門子扛不住壓力,只能從俄羅斯高鐵項目撤出來,俄羅斯的高鐵建設計劃瞬間卡殼,陷入困境。
不過俄羅斯可沒被困難嚇倒,沒有就此放棄高鐵建設計劃,他們重新思考規劃,最終決定讓國內的錫納拉集團挑起高鐵建設的大梁。
俄羅斯這么選擇源于對國家安全的重視,國際形勢錯綜復雜,高鐵的關鍵技術要是依賴他國,就像 “北溪二號” 一樣,會被人捏住命脈。
另一方面,也是想通過自主建設高鐵,帶動國內工業發展,避免像美國制造業那樣走向衰落,培養自己的高鐵技術人才。
困難重重,但干勁依然十足
俄羅斯果斷選定自家的錫納拉集團來搞高鐵建設,這背后藏著大戰略,不過接下來要面對的難題可不少,到處都是挑戰。
錫納拉集團在高鐵領域,那經驗確實少得可憐,按照計劃它得在短時間內拿出高鐵樣車,并且要在短短四年內,實現從毫無技術基礎到時速飆升至 360 公里的巨大技術突破。
不僅如此,俄的自然環境也給高鐵建設和運營帶來了極大的阻礙,以圣彼得堡為例,這里的冬天漫長又寒冷,積雪期長達132天,平均氣溫一直在零下7度到零下2度之間徘徊。
在極端低溫、厚厚的積雪以及凍土等問題,都會對高鐵運營產生嚴重影響,低溫可能導致軌道變形,積雪會覆蓋軌道,影響列車行駛,凍土則會使地面變得不穩定,威脅行車安全。
就連在高鐵建設方面經驗豐富的中國,在高寒地區修建高鐵時,也面臨諸多難題,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
盡管困難重重,俄羅斯政府對這個高鐵項目依舊信心滿滿,熱情高漲,2024年3月普京總統親自宣布啟動高鐵建設計劃。
緊接著莫斯科迅速行動起來,開始緊鑼密鼓地為高鐵列車生產基地選址,力求找到最適宜的地方,為高鐵建設打下堅實基礎,圣彼得堡副市長也公開表示,境內線路將在2025年內開工。
俄羅斯鐵路公司更是積極籌備,從技術研發到物資調配,各個環節都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一時間全國上下都行動起來,齊心協力為2028年高鐵順利通車而努力拼搏。
俄羅斯在這場高鐵建設的征程中,雖然前路是一路坎坷,但憑借著堅定的決心和不懈的努力,正一步一步朝著目標邁進,未來的發展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024-07-09——俄錫納拉集團:俄羅斯首列高速列車計劃于2027年生產
澎湃新聞2023-08-18————莫斯科-圣彼得堡高鐵項目將落地,通行時間預計縮短近兩小時
來源: 新華財經2025年03月07日——【環球財經】俄首條高速鐵路圣彼得堡段本年度開工建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