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五千年的歷史中,“老祖宗們”給后現代的子孫們留下了很多有價值的瑰寶。無論是文化還是建筑都極其的令人神往,從這些歷史遺物中我們所能感嘆的只有古人的智慧是多么令人震撼。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座位于山西祁縣喬家堡村的雄偉建筑群——喬家大院。跟隨著電視劇《喬家大院》,我們能感受到這座令人震撼的歷史遺址,是多么地別具特色。
然而我們所不知道的是,這座雄偉壯觀,呈雙“喜”字形的的院落,在日本侵華戰爭中,不僅躲過了他們的肆意破壞,更是完好的保存了下來。
能讓那些曾經在中國國土上肆意燒殺,大肆破壞的日本人“手下留情”,能讓這些侵略者明明已經站在門外,卻止于門口沒有搶奪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當時國土被日本侵略者破壞殆盡的時局下,喬家大院的完整保存簡直堪稱奇跡。
富可敵國的喬家大院
喬家大院的存在見證者著晉商曾經的輝煌,在晉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喬家。經過幾代人的不斷努力,尤其是在第四代掌門人喬致庸的苦心經營下,喬家達到了頂峰時期。
當年喬致庸從祖輩手中接過喬家掌門人之時,雖然在當地也是富庶之家,但是遠遠沒有達到后期的財富。
而當時的喬家大院,在喬致庸父親和哥哥的不斷建造下,已經初見模型,占地面積不小。
從喬致庸的經商之路,壯大家族的一些舉措中,不難看出這是一位經商奇才。也許是從小上學,立志于走科舉之路的原因,喬致庸的想法總是大膽新奇,出其不意。
他因為看見一個外國人對中國的茶水稱贊不已,就打通了國外的茶商之路,將中國的茶葉運輸到國外的市場上售賣,不僅大受歡迎,也賺的盆滿缽滿。
至此他率先和洋人做起了生意,為外貿開啟了先河,為國產的中國商品,中國商人打開了一條新的道路。當然作為一個生意人,僅有新奇的想法,賺錢的點子還是不夠的。
喬致庸的成功還來源于他的魄力。
晚清之時,八國聯軍闖進中國的大門,當時清政府的領導者慈禧太后為躲避災難倉皇出逃。奢靡成癮的慈禧即使在出逃過程中也要擺譜。
路過山西之時,喬致庸看準時機,看清形勢,十分慷慨地、無條件地給慈禧貢獻了10萬兩白銀。
直接讓慈禧記住了這位“大金主”,當其殺回皇宮重掌大權后,直接給喬家的各方面生意開了“綠燈”。
至此喬致庸的生意之路非常順遂,他有很多出其不意的生意點子,總之在他層出不窮的生意經之下,喬家的生意日益興旺。
用日進斗金來形容一點兒也不為過,喬家一時間達到了頂峰時刻,財富經過不斷的積累,可謂是富可敵國。
其實喬家從最開始發跡之時,就和所有興旺家族一樣,就開始收買土地,建造自己的院子。每一代掌門人,在帶領喬家“更上一層樓”之后,就會開始擴充喬家的私有土地。
喬家第二代掌門人喬全美,也就是喬致庸的父親,就曾將喬家擴充之后,壘起高高墻院,來顯示房屋宅子的尊貴氣勢。
這是中國人的習慣,當財富達到一定實力后,就一定會在“房地產”上、自己的住宅上提高層次,來彰顯個人地位。
因此作為商業奇才的喬致庸,對“房地產”自然是不能放過。當喬家的生意遍布全國,喬致庸的資產達到數千萬兩黃金白銀之后,他就開始興建喬家祖宅。
在原來的基礎上,又擴建出了很大一部分。并且請了一批能工巧匠,將占地4000多平米的喬家大院建造的輝煌大氣,院落設計精妙絕倫,風格獨特。
當時被譽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顆明珠”。
至此喬家大院的風光達到巔峰,財富不可估量,建筑恢宏大氣,里面的古董名畫更是數不勝數。這樣富可敵國的喬家大院,對于一些侵略者來說,絕對是“一塊肥肉”。
但是為何在那個動蕩年代,卻完好的保存下來了呢?
一面“旗子”的故事
喬家大院之所以沒有被無惡不作的日軍“大掃蕩”,主要是因為一面旗子,這是怎么回事呢?
晚清時期,時局動蕩,當八國聯軍沖破國門那一刻,中國近代史的屈辱就隨之而來。隨著侵略者對中國財富的搶奪,隨著百姓民不聊生的生活,動蕩年代隨之而來。
正所謂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當時鬧得最兇、家喻戶曉當屬義和團了。出于對洋人的痛恨,義和團可謂是見洋人就殺,因此首當其沖的就是當時在國內比較流行的教堂傳教士。
這些來自國外的傳教士成為了百姓泄憤的對象,當時在山西喬家大院不遠處就有一個教堂,里面的傳教士當然也是無法避免的。
為了躲避被人迫害,這些傳教士誤闖進了喬家大院內。
當時的掌門人喬致庸知道,雖然侵略者很讓人痛恨,但是這些傳教士其實是無辜的,抱著不亂殺無辜的心理,喬致庸為他們提供了安全的住所。
并且一直庇護他們住在喬家大院里,不僅免費提供吃住,還幫助這些人返回了他們的家鄉意大利。
為了感謝這位曾經于危難中幫助他們的喬家家長,這些意大利傳教士回國之后,特意委托意大利政府對喬致庸表示無比的感謝,并且贈送給了喬致庸一面意大利國旗。
其實,當時的喬致庸根本沒有想過這面國旗會拯救了自己的家園。他僅僅是覺得這是意大利傳教士的一片心意,所以就將這面意大利國旗收藏在了喬家大院里。
也就是喬致庸的這一善意的舉動,拯救了自己偌大的家。也正是因為他的深明大義,為國家留下了一份完整的歷史瑰寶。
所以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惡之家必有余殃”,堅持心中的善念,路才會越來越寬廣,才能惠及家人,恩澤子孫。
后來隨著七七事變之后,日寇的侵華戰爭全面打響,他們在中國的國土上肆意妄為,大肆燒殺掠奪中國的財富。凡是有些歷史地方,有些財富的家族都沒能逃過他們的魔爪。
素有“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之稱的喬家大院自然是成為日本侵略者的首選目標,眼看著日本侵略者已經打到了家門口,這時喬家的一個老仆人想起了這面意大利國旗。
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想法,他們將這面意大利國旗升到了喬家大院的上空,想以此震懾那些即將踏入家門的日本侵略者。
看著隨風起舞的意大利國旗,日本侵略者真的停住了前進的腳步。因為此時的日本還要仰仗著意大利對他們的戰爭施以援手。
就譬如一個恃強凌弱的強盜,本想著趁火打劫之時,卻看到了一個更強大的對手,這時第一反應就是逃跑,明哲保身絕不能引火燒身。
然而日本侵略者看著眼前潑天的富貴卻無法得手,心里自然是心癢難耐,并且一直找機會想進到喬家大院里面看看,窺探虛實。
此時喬家的現任任掌門人,喬致庸的孫子喬映霞卻深知日本人雖然現在不能拿喬家怎么樣,但是他們一定是不會放過喬家的。
因此正因為他的進一步舉措,才讓喬家大院得以完全逃過被搶奪燒毀的厄運。
轉移財產,廣結善緣,終得善果
喬家大院在喬致庸的手里,達到了富可敵國的輝煌。但是喬致庸的商業頭腦沒有遺傳到兒子身上,六個兒子的命運都不是很順利。最終他將家業傳給了孫子輩中最像他的喬映霞。
當然喬致庸沒有看錯人,喬家在長袖善舞,活力強大的喬映霞手里并發了最后的榮光時刻。
然而時局的動蕩,讓喬映霞沒能完成心中的理想抱負,迫于無奈,更是為了保護富可敵國的財產不落入日本人手里,為了保護喬家上下一大家子,他開始悄然無聲的轉移萬貫家財。
轉移了財產之后,他有安頓所有的喬家人,將他們轉移到安全地方,隱姓埋名的生活起來。
當日本人再次來到喬家之時,這座輝煌、雄偉的建筑已然是人去樓空,留下的僅僅是上空仍在飄揚的意大利國旗。
在沒有金銀珠寶、真金白銀可以掠奪情況下,不知是處于什么心理,也許是日本侵略者想著沒必要為了一座空蕩的院落得罪不應該得罪的人,因此放過了喬家大院。
總而言之,這座雄偉的建筑得以保留下來,沒有遭到一點的破壞和燒毀。為我們留下了很多有價值,有歷史意義的文化傳承。
即使在戰火四起,狼煙紛飛的年代,喬映霞也一直恪守祖父遺訓,恪守喬家的家風,善待所有人,愛國愛家。
尤其是抗日戰爭爆發后,手里握有大筆財富的喬映霞,為支持抗日捐獻了大批量的金銀財物,為一線戰士捐獻了很多醫藥物資。
不僅如此,在山西喬家堡的很多百姓都受惠于喬家人,他們積極幫助當地居民躲避戰火,給與百姓各種吃食等。
因此在那個動蕩的年代,當地人都愿意幫助喬家守護好這座百年老宅,沒有對其肆意的破壞。
正所謂“廣結善緣,終得善果”,因為喬家人一直以來樂善好施的家訓,因為喬家人一直有著愛國愛民的胸懷,最終將這份家業得以保全,成為了中國極具價值的歷史文物。
解放戰爭之后,喬家人看著百年老宅得以保存,深知這其中有多么不易,這座宅邸是他們喬家幾輩人的心血。
為了先祖們的心血不被付諸東流,為了讓晉商人打拼的故事得以流傳,深明大義喬家人最終將這座輝煌的宅院完整的交給了國家。
至此這座宅邸和喬家人再也沒有一點關系了,有人說喬家沒落了,在最后一代掌門人喬映霞與世長辭后,再也沒有喬家人的消息。
然而喬映霞的孫女喬燕的出現,讓喬家大院這原有的主人再次回到公眾視野當中。
隨著改革開放,太平盛世的到來,喬家人都在各個行業,各個地方各有建樹,他們不需要頂著祖輩人的那些光輝,仍能在自己的領域闖出一片天地。
那座見證歷史的喬家老宅,也發揮出了它最大的價值。讓更多的人知道了當年這座老宅里的故事,讓更多的人見證了歷史的傳承的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