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4日,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Kaja Kallas)在七國集團(G7)會議期間接受采訪時稱,中國將“在一旁大笑”并從美歐貿易戰中獲益。此言論的背景是美歐貿易摩擦升級:美國宣布對歐盟葡萄酒、香檳等酒精飲料加征200%關稅,歐盟則計劃對美國威士忌等商品采取報復性措施。卡拉斯試圖通過將中國描述為“旁觀受益者”,呼吁美歐團結并轉嫁矛盾,但中方對此予以明確駁斥。
中方的核心立場與回應
1. 反對貿易戰與轉嫁矛盾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上多次強調,“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并指出美歐作為重要經濟體,應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而非將矛盾轉向中國。中方的回應直指歐盟試圖轉移焦點的意圖,拒絕被卷入美歐爭端。
2. 維護多邊貿易體系的必要性
中方一貫主張通過國際規則解決爭端,反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毛寧提到,美歐有責任避免貿易戰對全球經濟造成進一步沖擊,這一立場與中方長期倡導的全球化合作理念一致。
卡拉斯言論的深層動因分析
1. 美歐貿易戰的現實壓力
美歐貿易爭端已從鋼鋁關稅擴展至農產品、汽車等領域。特朗普政府的單邊加稅政策導致歐盟企業股價下跌(如LVMH、保樂力加等),加劇市場動蕩。卡拉斯此時拋出“中國受益論”,意在呼吁美歐協調立場,減輕歐盟的貿易壓力。
2. 歐盟對華策略的矛盾性
此前,歐盟貿易專員曾試圖以“聯合對華”換取美國讓步(如共同應對所謂“中國產能過剩”),但中方通過外交與經濟反制措施表明立場。卡拉斯的言論可能反映了歐盟內部對華政策的搖擺:既希望避免與中方直接沖突,又試圖利用涉華議題換取對美談判籌碼。
3. 地緣政治博弈的延伸
卡拉斯作為對俄強硬派,近期在俄烏問題上與美國分歧明顯。她曾批評特朗普政府排除歐洲參與俄烏談判,并呼吁“自由世界需要新領袖”。此次借中國議題發聲,也可能意在平衡歐洲在美俄博弈中的邊緣化地位。
觀點與評論
1. “中國獲益論”的敘事陷阱
卡拉斯的言論本質是將中國塑造為美歐矛盾的“替罪羊”,掩蓋美歐自身政策失當。實際上,貿易戰對全球供應鏈和消費者利益的破壞是系統性的,中方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同樣面臨出口受阻、市場波動的風險。將中國描述為“旁觀者”既不符合事實,也無助于解決問題。
2. 中方的外交智慧與戰略定力
中方回應避免了直接卷入美歐爭端,轉而強調多邊規則,既維護了自身立場,又凸顯了負責任大國的形象。這種策略有助于在國際輿論中占據道義高地,同時避免被美歐聯合施壓。
3. 美歐關系的脆弱性與中國的角色
美歐雖為傳統盟友,但在特朗普政府“美國優先”政策下分歧加劇。歐盟試圖通過拉攏中國或施壓中國來平衡對美關系,但中方明確反對成為博弈工具。未來,中國或可發揮調解作用,推動WTO改革以應對單邊主義,但這需要美歐展現更多誠意。
此次事件反映出美歐貿易戰的復雜性與全球化的脆弱性。中方的回應既是對單邊主義的明確否定,也是對多邊體系的堅定維護。面對美歐矛盾,中國需繼續堅持開放合作,同時警惕成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國際社會更應認識到,轉嫁矛盾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唯有通過對話與規則重建信任,才能實現真正的共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