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集團接軍工訂單,萊茵金屬之后不少德國企業也開始接。都是為了援助烏克蘭,當然明面上是為了烏克蘭,實際上戰爭就是刺激經濟發展,一方面是消耗多余人口,另一方面是經濟轉起來了。
最重要的是,歐洲要借機從美國手下獨立,從二戰后開始到現在,八十年過去了,歐洲要重新武裝。歐盟最近通過了8000億歐元的“重新武裝歐洲”計劃,旨在減少對美國的依賴,整合國防軍力。
裝都不裝了。甚至德國開始和別的國家整合國防軍了。
現在歐洲防務裝備采購嚴重依賴美國,如戰斗機雷達、坦克發動機等,組裝式軍工不好,歐洲就是要借機擺脫美國。
但是稍微看一眼最近綠黨和白左當權的十年,哪個地方不是狂關核電站,德國甚至要搞全部沒有核電的白左路線,同時液化天然氣進口依存度高達六成。
這種能源結構導致軍工生產面臨天然風險,第一是電力供應不穩,當然可以克服,第二是天然氣價格波動,當然也可以克服,萊茵金屬二十四小時用電,可以優先,歐洲基準天然氣期貨價格波動一天上下能到200%,也不是不能硬著頭皮買。
但是坦克開起來要油,歐洲哪有石油?
歐洲80%石油進口依賴海運,八成都算少,其中大部分都是通過海峽和運河,中東不在控制區,就算大眾集團承接了裝甲車生產訂單,鋁合金、橡膠等原材料供應也是問題,更別說石油運過來。
更別說國防軍整合。現在不帶意大利,看起來事情好辦,意大利強烈反對放松軍備,德國禁止武裝的協議到期不到期是德國的事情,但是意大利是沒錢。
意大利債務爆炸,國防需要繼續借錢搞,德國可以設立特別國防基金,發行30年戰爭債券轉嫁成本,意大利不跟。
和意大利結盟需要派幾十個旅保護它,但是要打下來意大利只要幾個旅。看起來沒了意大利,德國這把穩了,但是還有波羅的海三國強烈要求美國駐軍,打死不要德國人,更有匈牙利人有復興奧匈帝國的小九九,就是不讓歐盟向烏克蘭派遣軍隊。
德國法國就算不帶意大利,還得帶著這么一幫人玩,還想達成目的,那不可能。
舊海權的霸權秩序在坍塌,歐洲想要雄起,但是能源首先困局,產業還在依附,政治內部分裂構。
搞不成,那對我就是大利好,能源問題我們可以幫忙解決,當二傳手也好,還是想點別的辦法也罷,總之有的是辦法通過來回的股權協議把能源經由我們送去歐洲,我們在歷次戰爭中都不選邊站,中立的名聲是有的。
歐洲自主計劃受挫了,中美博弈的壓力就轉移了,我們的回旋空間變大了,人民幣也走向國際了。
匈牙利的小算盤打的越響,就越容易引進我們的企業滲透到歐洲軍工復合體里面去,再結合歐盟想擺脫美國SWIFT系統的動機,在結算領域與我達成互認協議,也不是不可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