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喝酒時,朋友跟我吐槽道:
比牛馬更為可悲的是中年牛馬,卡在“牛馬職場”的賽道里:卷不動、躺不平、逃不掉。
卷不動,是身體亮起的紅燈;躺不平,是扛著家庭;逃不掉,是外面無立足之處。
這一刻,中年牛馬的心酸顯得很具象化。
中年危機,從不是年齡數字的壓迫,而是困在“被動生存模式”里的窒息感。
今天要說的8條忠告,希望能喚起你的中年覺醒。
01
- 別迷信穩定,公司給你的安全感,可能是慢性毒藥。
再往前推幾年,許多人迷信:大廠工牌=免死金牌。
但這一兩年,我們看過,資深項目經理哭訴自己被裁員的經歷。
也耳聞過,年薪百萬的P8在星巴克改簡歷。
無論什么單位,所謂的安全感,其實是慢性毒藥。
裁員名單上,35歲以上的員工永遠是第一批人選。
經濟學中有個名詞叫作“大拇指法則”。
它指的是在現代社會的很多領域,如果你沒有成為“大拇指”,就很容易被淘汰。
從另外一種角度來說,當一個人成為“大拇指”,在哪里都有安身立命之地。
說到底,只有實力,打敗年齡。
從現在開始,深耕能力,打造自己的職業護城河。
你就會發現,真正的鐵飯碗是你手中掌握的硬核技能,是客戶追著你跑的資源網,是離開平臺照樣能支棱起來的本事。
02
- 把身體當唯一KPI,其他都無關緊要。
看到這樣一句話:拿命換錢的人,最后都拿錢換命。
你拼命工作,以為自己耐痛、能扛,即使身體有些不適,也忍著、熬著,不惜用健康換高薪。
可是你的腰椎統計每場加班,胃默默記錄每一頓外賣,肝臟標注每杯應酬酒。
終有一天,它們會集體罷工,賬單可比你的年終獎還高。
身體是過好日子的本錢。
不管處在何種境遇,支撐你養家糊口的是身體,支撐你渡過難關的也是身體。
北大教授劉國恩做過一項調查:財富積累關鍵的因素是什么?
也許你以為是環境、背景、運氣,結果卻讓人意外:身體健康。
他總結道,只有健康才是人生的大局。
守住健康,方能守住財富密碼。
最后的贏家,永遠是那些懂得善待自己的人。
勝任不了的工作不逞能,不必要的酒局能推就推。你顧好身體,才能顧好工作。
中年人的體檢報告,一定比年終總結重要。
03
- 像兔子一樣給自己多建立幾個洞窟。
《好運》一書里提到這樣一個觀點:狡兔三窟。
如果兔子只有一個洞,哪怕這個洞穴有95%的安全性,它也有5%喪命的幾率。
但是,如果它有三個安全性80%的洞穴,三個洞穴全部搗毀的幾率只有0.8%。
在不確定的當下,我們不如做一只狡猾的兔子。
多一門副業,就多一分對抗意外的底氣;多一份收入,就多一份保障。
中年人布局副業要遵循“531法則”——50%精力保主業,30%搞技能延伸型副業,10%試水趨勢型輕資產。
白天你是林經理,晚上可以是滴滴林師傅、抖音林老師、閑魚林代購。
你也可以把二十年行業經驗打磨成付費課程,把微信5000好友變成私域金礦。
防止雞蛋打翻的最好方式,就是別把雞蛋永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沒有萬無一失的人生,只有做好準備,當生活關閉你一扇門時,你才能馬上打開一扇窗。
04
- 把“失業預案”刻進DNA里。
如果失業了,你的存款夠支撐多久?
每一個中年人在發薪日時,都得這樣叩問自己的靈魂一遍。
活成三明治的中年人,最怕失序,最易失序。
我們事業上危機四伏,仍扛起一個家庭,如果沒有足夠的存款,一次失業足以讓自己陷入兵荒馬亂的生活。
但又不得不承認在黑天鵝亂發的時代,裁員可能比升職要快。
因此,在挖空心思賺錢時,我們還得捂緊錢袋子存錢。
華裔女星劉玉玲,在一次訪談中,說過這樣一段話:
我從我父親那里學到了一件事,萬事猶如生意,所以我工作后很努力地存錢,我把這筆錢稱為“FUCK YOU”基金。
如果你有了這筆錢,當有什么意外發生,或者有人強迫你,或者辭退你,你就可以這樣對他們說:FUCK YOU(滾蛋)。
每一個家庭都應該存一筆“Fuck You Money”。
當薪資發下來時,拿出一部分存入一個備用賬戶里。
管好自己的手,理性消費,不該花的一分也不要花:
能在家里吃,就別下館子,東西能不買,就別亂添置。
卡里有錢,才能心里不慌。
當有一天生活真正對你下手時,你也能為自己撐腰。
05
- 你對人再好,不如對人有用。
歲月,是一塊磨刀石。
少年氣被磨沒了,理想被碾碎了,一些中年人喜歡琢磨起人情世故來。
比如動不動就跟同事稱兄道弟,費盡功夫積攢所謂的人脈。
笑臉練習千百遍,一套妙語連珠,句句說到領導心坎里。
工作了幾年,本事不見多幾分,心眼倒多了好幾個;薪資不見漲,察言觀色的本領卻漲了不少。
可是最后,跟你關系要好的那個領導,優化的第一個人是業績不好的你;你獻殷勤的那個同事,你被辭后就把你拉黑了。
職場只看利益不看感情,中年人早該看透:公司不是家,同事不是兄弟。
麻省理工學院有個著名的校訓:“在這個地方,睡眠、學分和社交,你最多只能做好兩樣?!?/p>
放在職場上同樣適用,休息,工資和社交,你最多只能選擇兩樣。
在單位,只做淺層社交。
把維系關系的時間,放在做好工作上;把迎合領導的精力,用在提升價值上。
一個人的價值不在團建酒量里,在解決問題的效率里。
當你越來越優秀,同事自會向你靠攏,領導會把你放在心上。
06
- 別和年輕人拼體力,要拼腦子、拼經驗。
人生半坡幾多愁,恰似那一江春水向東流。
中年人一想起自己的工作就發愁,在年輕人的圍追堵截下,每進一步都難如登蜀道。
你佩服自己加班到2點,可年輕人一聲不吭就熬夜改完PPT。
你高強度工作幾小時,精力就難以為繼,年輕人一杯咖啡下去,可以連軸轉一整天。
跟年輕人拼體力,輸的一定是中年人。
梁實秋說過:中年的妙趣在于認識人生,認識自己,做自己能所能做的事。
中年牛馬都要審視自己,學會揚長避短。
真要和年輕人比,就比怎么用三個電話解決他們加班三天的問題,是怎么一眼看穿甲方最底層的需求。
想要姜還是老的辣,那就得發揮自己的優勢,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專。
你對行業的深刻認知,積攢了十幾年的經驗,才是讓你跟年輕人掰手腕的資本。
07
- 不折騰,少投資。
這幾年,我一直有這樣的感觸:世上有兩種人試錯成本越高,一種是窮人,一種是中年人。
中年牛馬,往往兩點全占。
年輕時,可以一言不合就炒掉老板,一腔孤勇四處闖。
現在一辭職,中年人的簡歷狗都嫌。
二十出頭時,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現在呢,背著房貸車貸,扛著學費醫療費,樁樁都是用錢處。
這應了那句話:二十歲裸辭叫青春,三十五歲裸辭叫絕癥。
中年人的每次折騰都是拿底牌梭哈,這不是在追夢,而是在追債。
之前,我有一個朋友,覺得打工沒前途,見奶茶利潤可觀,就想押上全部積蓄開奶茶店。
我馬上勸住他,謀求出路是好事,但別亂跳坑。
逃離職場,不等于財富自由。
我們可以輕資產創業、小成本試錯,如果選擇一旦奮不顧身地去折騰,就要承擔失序帶來的劇痛。
說到底,穩中求變、穩中求勝,才是中年牛馬該有的智慧。
08
- 不認命、不認輸:把“我不行”變成“我可以”。
月過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萬事休。
許多中年人被現實磨沒心氣,在“我不行”“做不到”中認命躺平。
直播帶貨如火如荼,讓他們轉型開辟新賽道,他們覺得勝任不了。
DeepSeek橫空出世,別人都在琢磨如何應用AI,他們覺得自己搞不定。
導演王潮歌曾說:“絕大部分人死于36歲,不是肉體的死,是倦怠、焦慮、沉默,對于生活沒有熱望。”
人到中年時,不往上,就容易往下了。
年紀愈是上去,愈是靠一口氣吊著。
如果這口銳氣泄了,就沒法突圍,走出中年危機這座圍城了。
我認識一個傳統媒體的朋友。
公眾號異軍突起時,單位里的其他中年人覺得駕馭不了這種風格,只有他興致勃勃地去試水;
視頻號興起時,同行們又覺得視頻語言和文章語言是兩種體系,干不了,他卻鉚足勁地去學習。
最后呢,他們單位創建了融媒體中心,他順理成章成了負責人。
生活越不如意,越是要保持積極飽滿的心態。
人生下半場,能夠決勝千里的,始終是自己內心的力量。
只有不斷更新、重啟,我們方能迎來新生和轉機。
35歲,被稱為職場榮枯線。
很多人覺得,是因為年齡卡在那兒,導致中年危機。
但我認為,真正讓日子人仰馬翻的,是那個不做準備的自己。
中年牛馬如果一味低頭拉車,注定找不到出路。
記得抬頭看路,生活光景才能一日勝一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