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解讀蔡崇信的“超級杠桿論”與阿里的野望
導 語:一個數字震動全球
“70萬億!”這個相當于日本和德國經濟總和的天文數字,從阿里巴巴董事長蔡崇信口中擲地有聲地拋出時,新加坡論壇的現場陷入短暫寂靜。這位被稱作“馬云背后關鍵先生”的資本操盤手,首次以阿里掌舵者的身份,將AI定義為“激活全球經濟的超級杠桿”——而這背后,藏著怎樣的戰略野心與行業變局?
一、震撼預言:AI將撬動12萬億美元增量?
蔡崇信的發言直擊全球焦慮核心:2024年全球GDP突破100萬億美元,但傳統增長模式已見頂。他拋出一個顛覆性觀點:AI對勞動效率的提升,將直接創造12萬億美元經濟增量。
- 邏輯拆解:全球勞動收入占GDP的60%(約60萬億美元),若AI將平均效率提升20%,即釋放12萬億美元價值,相當于再造一個“日本+德國”。
- 現實映射:阿里云財報顯示,AI相關產品收入連續6季度三位數增長,公共云業務雙位數增長中“AI采用率提升”成為核心驅動力。
爭議點:網友質疑“10年10萬億美元”過于樂觀。有觀點認為,AI需與億級機器人結合才能落地,而勞動效率提升需要5-10年驗證。對此蔡崇信回應:“蒸汽機最初也被質疑搶飯碗,但結果是人類轉向更高價值創造。”
二、開源革命:阿里為何甘當“AI基建狂魔”?
“技術進步的意義不在于中美誰更強,而在于開源讓更多人掌握AI力量。”蔡崇信這句話,揭開阿里AI戰略的底層邏輯。
- 開源武器庫:Qwen系列模型已開源超過9萬個衍生版本,成為全球最大AI模型家族;旗下多模態模型Qwen2.5-VL、Qwen2.5-max屠榜LMSYS開源大模型排行榜。
- 生態野心:DeepSeek、Manus等明星企業均基于Qwen開發,印證“云計算是地基,開源是腳手架”的戰略。蔡崇信更預言:“未來95%大模型流量在云端傳輸,阿里云3年投入將超過去10年總和。”
行業震動:當其他巨頭封閉訓練千億參數大模型時,阿里選擇用開源滲透中小企業市場。這既是對英偉達芯片壟斷的破局(降低算力門檻),更是為搶占“AI電網”地位——正如電力時代,發電廠利潤遠不及電網運營商。
三、電商暗戰:抖音們逼出“二次創業”阿里
在談及老本行電商時,蔡崇信罕見示弱:“電商已無壁壘,阿里必須重回創業狀態。”
- 威脅解剖:抖音社交電商用“內容+算法”重構消費鏈路,2024年淘系用戶停留時長被追平,38煥新周補貼戰暴露流量焦慮。
- AI反攻:釘釘接入Qwen打造智能辦公平臺,夸克搜索成2C端最大AI入口,高德地圖融合LBS+AI推薦——用技術重建場景護城河。
關鍵轉折:蔡崇信強調“AI不是大企業特權”,實則暗指抖快等對手缺乏底層技術積累。而阿里云已拿下Gartner“2024云數據庫和容器管理雙料領導者”,這是中國公司首次登頂。
四、終極博弈:誰在爭奪80%人類勞動的替代權?
通稿未明說的兩大戰略預判,暴露阿里野心:
1.產業重組終局:AI將替代80%人類勞動,全球50%GDP來自工資體系重構。
2.三大賽道卡位:交通(自動駕駛)、醫療(AI診斷)、制造(工業機器人)被列為最先產生萬億級價值的領域。
社會爭議:網友擔憂大規模失業,但蔡崇信用“蒸汽機悖論”反駁:“律師、金融從業者看似安全,但規則化工作最易被AI取代;反而手工業、創意業等‘低效領域’會成為新藍海。”
結 語:從“馬云背后的男人”到“AI時代的建筑師”
蔡崇信此次發聲,標志著阿里從“電商巨頭”向“AI基礎設施運營商”的驚險一躍。當他說“開源是鑰匙,不是武器”時,一場比電商更殘酷的戰爭已打響——這一次,阿里的對手不是拼多多或抖音,而是全球對技術紅利的分配規則。
70萬億市場的真相,或許不在于數字本身,而在于它揭示的殘酷邏輯:未來十年,不用AI賦能的企業,將如不用電的工廠般被淘汰。而阿里要做的,就是成為那個掌控“電閘”的人。
(本文部分數據及觀點引自B站@聯合早報、阿里巴巴財報及行業分析報告)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