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差距超10倍,提高農民養老金,難點在哪里?
城鄉養老金差距到底有多大?北大國發院教授姚洋說相差10倍,但實際上并不止。由于最近幾年都沒有公布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數據,所以,城鎮退休職工人均養老金有多少,并沒有具體的數據。
今年兩會,有代表說城鎮退休職工人均養老金在3500元左右,而之前有機構說是3800元。農民養老金倒是有數據,人均大概223元。即便是和3500元相比,差距也超過15倍。
我們再看一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2024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188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19元,兩者相差不到2.5倍。養老金差距遠大于收入差距,這明顯是不合理的。
有人說城鎮職工有養老金很正常,因為他們沒有土地。過去農民一直沒有養老金,不一樣養老嗎?
過去確實可以,但現在“土地養老”,“子女養老”模式都已經失效。過去種幾畝地,可以養活一家人,現在種地收入微薄,但各種生活成本卻很高,這也是為什么農民紛紛進城務工的原因。
至于說靠子女養老,那就更難了。現在很多子女不但不能幫忙養老,還要父母支援。結婚買房,可以掏空老人一輩子的積蓄。
農民養老金低,有著多方面的原因。第一個是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結構,農村社會保障一直比較薄弱。城鎮職工社保在1992年建立,而新農保在2009年才建立,足足晚了17年。
第二個是農民參保意識不強,繳費標準低。農民養老金包括個人賬戶養老金和基礎養老金,現在人均養老金是223元,而全國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是123元,再加上地方的,大概是150元。也就是說現在農民養老金主要是靠財政補貼。
第三個是財政補貼也還不夠。央視網發的一篇文章說農村基本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保障水平不高,一方面是源于財政給予的基礎養老金水平低。實際上,相比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和企業職工養老金所獲得的財政補貼,農民基礎養老的財政補貼確實偏低。
那現在農民養老金確實偏低,想要提高待遇水平,難點在哪里呢?我覺得難點有兩個,一個是不愿意承認農民的歷史貢獻,人大代表張翼說可以將農民交農業稅的時長視同繳費年限,我覺得這個建議不錯,畢竟城鎮職工也有視同繳費,但預計不太現實。
另一個是提高財政補貼金額。三類退休人員里面,農民養老金的補貼一直最低,想要改變這種現狀非常難,這個需要做出改革。
但提高農民養老金,縮小差距是必須去做的,怎么辦?我覺得可以從幾個方面。第一,短期先把農民養老金提升至一個保障水平,就像幾個代表所建議的,提高到五六百元,在農村還是可以的。
第二,最重要的是資金來源,要擴大籌資渠道。比如用土地流轉收益,集體經濟收入來補充,讓社會資本參與等等。第三,加大激勵,對繳費高的,提高財政補貼金額。交的越多,補貼越多,提高參保積極性。第四,建立全國統籌,通過養老金調劑,支持中西部地區提高待遇水平,從而縮小差距。
方法有很多,提高農民養老金,讓他們到老了,也能有一個基本的生活保障是很有必要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