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值班室淪為“刷劇圣地”,這場基層表演該謝幕了!
春節假期的值班室里,鄉鎮干部小王盯著手機屏幕上的電視劇,耳邊是領導反復強調的“在崗紀律”,三天假期,他只接到兩個咨詢電話,卻要編造出滿滿三頁的“值班日志”。這樣的場景,正在全國60%以上的基層單位反復上演。
從“打卡式值班”到“影子值班”,這場自欺欺人的形式主義大戲,終于在兩會迎來了“叫停聲”——全國人大代表李萍的三條改革建議沖上熱搜,網友直呼:“早該治治這些無效加班了!”
一、無效值班的“三大演技派”
在機關事業單位的劇場里,基層干部們被迫扮演著三種角色:
“打卡專業戶”:人到崗、簽到完,工作內容卻為零,只為在值班表上留下“到此一游”的痕跡;
“一人分飾多角”:防汛值班表上,張科長同時出現在指揮部、水庫、街道三個崗位,實際卻在家“遠程操控”;
“紙面影帝”:值班記錄里“處理群眾訴求5件”“排查隱患3處”,現實中卻連值班室的電話都沒響過。
某市2023年統計顯示,節假日期間基層干部處理的實際應急事務不足5%,而編記錄、拍照片、接查崗電話卻消耗了80%的精力。
一位基層公務員苦笑:“我們不是在值班,是在給形式主義當群演。”
二、改革“三連擊”,為何戳中14億人的痛點?
李萍代表的建議之所以引發全民叫好,只因刀刀砍在形式主義的七寸上:
給“人肉攝像頭”裝上AI大腦
“智能監控+電子巡檢”替代“守夜人”,讓干部從“盯監控”變成“真應急”,浙江某市試點“智慧值班系統”后,AI客服處理了80%的常規咨詢,應急響應速度反而提升40%。
讓“全員值班”見鬼去吧!
水利專家汛期上崗、電力工程師暴雨天待命——四川某縣取消“全員防汛值班”后,汛期處置效率直接翻倍。李萍直言:“讓外行值班,就像讓廚子開飛機!”
誰編記錄,誰丟飯碗
建立值班追溯制度后,某地3名干部因“掛名值班”被通報處分,網友拍手稱快:“早該治治這些表格里的形式主義了!”
三、從“演戲”到“做事”,這些地方已破局
當某些單位還在要求“深夜辦公室必須亮燈”時,改革先鋒們已探索出新路徑:
數字化減負:杭州某區將值班電話接入政務APP,群眾拍照上傳問題,系統自動派單給職能部門,值班員徹底告別“接電話—轉交—再接電話”的無限循環;
實效考核:江蘇某街道把“問題解決率”作為值班考核標準,干部主動聯系困難戶的時間反而比坐辦公室時多了2倍;
專家候場制:廣東某市組建“應急專家庫”,發生重大事件時,值班員一鍵呼叫專業團隊,徹底告別“外行指揮內行”的尷尬。
這場改革看似在砍掉冗余值班,實則是給基層治理做“心臟搭橋手術”。當干部們不用再熬夜編造假記錄,他們就有時間走進社區排查火災隱患;當“必須到崗”變成“按需響應”,更多人力可以投向助老食堂、托育中心等民生一線。
結語:
值班室里的電視劇終會落幕,但服務群眾的“正劇”永不收官。
當我們用“解決了多少問題”取代“打卡了多少小時”,用“群眾滿意度”置換“到崗率”,那些曾被形式主義吞噬的基層活力,終將轉化為百姓觸手可及的獲得感。
#熱點大家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