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枚成本不足百元的卡鉗罩,擊穿用戶對“運動基因”的期待時,東風奕派或許未曾料到,這場看似局部的輿論風暴,竟演變為品牌信任體系的全面潰退。如同拿破侖遭遇滑鐵盧前的判斷失誤,這個被東風集團寄予厚望的新能源品牌,正因戰略短視與執行偏差,在智能電動賽道上演著教科書級的轉型困局。
卡鉗罩刺破營銷泡沫
2023年第四季度,首批eπ007車主發現,官方宣傳中象征性能的“紅色卡鉗”,實為覆蓋銀色卡鉗的塑料裝飾罩。更戲劇性的是,東風奕派連夜修改電子合同配置描述,將“紅色卡鉗”替換為“紅色卡鉗裝飾件”。當用戶發現“運動基因”只是表層鍍鉻時,技術承諾的可信度便如多米諾骨牌般坍塌。官方回應選擇用法律術語對沖用戶情緒,恰似威靈頓公爵利用地形困住法軍——短期輿情壓制卻導致長期信任流失。
當企業用技術話術掩蓋產品缺陷,最終損害的不僅是單款車型聲譽,更是整個品牌的技術公信力。新能源時代,用戶對“真實性能”的敏感度遠超燃油車時代,一粒卡鉗罩便足以引發鏈式反應。
戰略失焦下的轉型陣痛
作為東風集團新能源轉型的重要落子,東風奕派自2023年誕生之初便陷入戰略迷局。在集團多品牌矩陣中,奕派既未如猛士般樹立硬派越野的鮮明標簽,也未能像嵐圖般搶占高端心智,更缺乏納米聚焦微型車的精準定位。這種“既要又要”的模糊定位,使其在15-25萬元主流市場陷入尷尬境地——向上受嵐圖追光(參數丨圖片)價格下探擠壓,向下與東風風神產生技術同質化競爭,最終導致品牌認知混淆。數據顯示,奕派兩款車型上市半年累計銷量不足1.5萬輛,單店月銷跌破20臺生死線,暴露出品牌建設與產品戰略的雙重困境。
根本性矛盾源于東風集團轉型期的戰略搖擺。在技術布局上,量子架構、ESSA平臺、M TECH三大體系并行,分散了本就不足的研發資源(2023年研發投入195億元,僅為比亞迪半數)。在產品層面,奕派eπ007與風神L7共享技術基底卻分立渠道,徒增內耗;在品牌塑造上,既想承接傳統燃油車用戶,又欲爭奪新勢力客群,最終陷入兩頭失焦。更致命的是,面對新勢力“軟件定義汽車”的沖擊,奕派仍困守硬件堆砌邏輯,其SOA智艙與主流8155芯片車型相比并無代際優勢,科技敘事蒼白無力。
在新能源轉型的深水區,東風奕派的產品布局暴露出傳統車企的路徑依賴困局。當前僅憑eπ007轎車與eπ008 SUV兩款車型征戰市場,其產品迭代速度較蔚來等新勢力落后40%,更致命的是渠道體系仍寄生在東風風神網絡中——山西某4S店內,奕派展車與風神燃油車共享展廳,LOGO燈箱需手動切換的荒誕場景,折射出品牌定位的混亂。這種將新能源產品強行植入燃油車渠道的模式,如同二戰時期法國構筑的馬奇諾防線:看似依托經銷商網絡構建起防御工事,實則忽視了新勢力直營體系正從“用戶體驗”維度發起側翼包抄。當用戶逐漸習慣蔚來NIO House的精致服務時,奕派展廳里銷售顧問對SOA智艙的茫然解釋,正在瓦解品牌科技敘事的基礎。
卡鉗罩爭議雖已淡出熱搜,卻為行業敲響警鐘:在技術平權消解信息壁壘的今天,任何過度承諾都可能成為信任崩盤的導火索。對于東風奕派而言,這場危機恰是打破“燃油車思維”的契機——新能源戰役的勝負,從來不取決于展廳數量多寡,而在于能否用真實價值在用戶心智中構筑新的“柏林墻”。當行業從營銷狂歡回歸技術敬畏時,唯有用硬核創新而非話術游戲重建信任坐標,方能在智能電動化長征中走出迷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