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通領域,有一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正以其卓越的技術實力和創新精神,悄然改變著行業的面貌。
它專注于交通感知雷達的研發與應用,通過攻克“低、小、慢、密”等交通雷達探測難題,為交通管理與規劃提供了精準的數據支持。
這家企業不僅填補了市場空白,更推動了交通行業的智能化發展,生動詮釋了“專注于一件事情,改變一個行業,并影響一群人”的企業理念。
它就是南京慧爾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慧爾視”),作為一家深耕小型化智能雷達技術的企業,憑借其獨特的技術優勢,成為行業內的“領頭羊”。
近日,蘇商全媒體走進慧爾視,獨家專訪公司董事長張軍,深入探尋這家“小巨人”企業的成長之路,以及其背后所蘊含的創新力量與企業精神。
用雷達技術填補數據空白
張軍,出生于1969年,南通人。大學就讀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工程專業,畢業后20多年一直深耕于科技領域,2000年初加入中國當時最大的智能交通企業——中國智能交通系統(控股)有限公司任高管,并陪伴企業的成功上市。
然而,盡管張軍在傳統交通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他還是敏銳地察覺到交通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數據的缺失”。
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中國對交通行業的智能化轉型有了全新的認知。彼時,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更是激發了張軍對未來智慧交通的深刻思考。他意識到,作為民生工程重要組成部分的交通行業,未來必將走向智能化和智慧化。盡管中國在這一領域已經投入了大量資金,但智能化的實現卻困難重重。問題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張軍用了一個貼切的比喻來闡述:“如果屏蔽了博士的耳朵和眼睛,讓他認出前面那輛車,他能認出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博士失去了感知能力,即便知識淵博也無法完成任務。同理,沒有感知和數據,再先進的技術體系也難以觸及智慧化的核心。
基于這一思考,張軍決定創業,專注于解決交通行業的數據難題。他將目光投向了雷達技術——這一曾主要用于軍事領域的技術。他發現,雷達不僅可以用于測速,更可以通過對交通態勢的整體感知,為智慧交通提供關鍵數據支持。
2012年,張軍將夢想付諸實踐,將慧爾視落戶南京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南京作為中國雷達技術的搖籃,擁有得天獨厚的產業基礎和人才資源。”張軍表示,新中國雷達事業的起步與南京緊密相連,被譽為“三軍之眼、國之重器”的南京14所,其前身是國民黨國防部雷達研究所。“中國雷達從南京走向全國,這一歷史淵源也成為我選擇回到南京創業的重要原因。”
在慧爾視的征程上,創新從未停歇。2015年,慧爾視推出了第一代產品——國內第一款廣域交通雷達。這款雷達能夠在廣域范圍內檢測所有車輛,并精準測量車輛的速度、流量以及位置等信息。2016年,慧爾視自主研發的雷達產品全面上市,贏得了市場的廣泛贊譽,并成功參與國家863課題項目。
2017年,慧爾視迎來第二次技術創新,推出國內第一款雷視融合交通產品。2021年,公司更新第三代產品,推出國際先進水平的成像級交通雷達。
2023年,慧爾視再次突破,推出小型化相控陣全息雷達,并在7月發布低空監視雷達。同年,慧爾視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目前,慧爾視已擁有超過300項雷達技術相關的知識產權,榮獲9項省部級科技獎項,牽頭或參與制定了7項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其雷達產品累計銷量超過十萬臺,覆蓋全國超過300個城市的交通項目。
談及慧爾視在交通行業的地位,張軍自豪地說:“慧爾視無疑是該領域的領頭羊。我們的兩項應用成果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另有五項應用成果位居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作為目前國內最大的交通雷達設備提供商之一,慧爾視將持續引領智慧交通的未來發展。”
從“低小慢密”到低空經濟
在雷達行業中,聚焦到交通領域最核心的難題可以用四個字概括:低、小、慢、密。
“所謂‘低’,是指低空檢測的難度;‘小’是指目標體積小,難以被檢測;‘慢’是指目標速度慢,甚至可能停止;‘密’則是指目標密集,需要精準識別和區分。”張軍解釋道。近年來,慧爾視集中力量攻克這些難題,其雷達技術在交通行業與低空經濟領域也因此脫穎而出,形成了獨特的競爭優勢。“我們的初衷是以雷達技術引領交通行業的變革。”張軍強調。這種對核心技術的深耕與突破,正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隨著低空經濟的興起,慧爾視的技術優勢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現。低空經濟,即利用1000米以下的空域開展經濟活動,如無人機物流、城市急救、農業噴灑等,已成為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提升城市運行效率的新途徑。
張軍指出,低空經濟作為新興領域,其發展趨勢日益明朗,尤其在中國,其潛力不可小覷。他舉例說:“深圳已經出現了無人機送外賣的場景,一家企業每天僅憑幾架無人機即可完成上千次外賣配送,而傳統方式則需130人才能完成。”
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離不開雷達技術的有力支撐,特別是在無人機和鳥群的檢測與反制方面。張軍提及,去年天津的無人機入侵事件和韓國的鳥擊事件均對民航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而慧爾視的低空監視雷達能有效監測無人機和鳥群,顯著提升機場的安全水平。
目前,慧爾視已在多個機場安裝并測試了低空監視雷達,有效解決了無人機入侵和鳥擊問題。
面對低空經濟的廣闊前景,慧爾視已制定了明確的戰略規劃。公司計劃從民航機場起步,逐步向通用機場和低空航線管控領域拓展。通過提供低空監視雷達、低空安全監視系統等產品,慧爾視將助力低空經濟實現安全、高效的發展。
張軍表示:“低空經濟的未來,在于找到安全與效率的平衡點。我們將通過技術創新,不斷優化雷達性能,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同時,慧爾視還在積極探索柔性化生產和定制化服務模式。“在工程化和場景化這兩個維度上提高效率和質量,是慧爾視的核心競爭力。”張軍說,公司將標準化產品與定制化服務相結合,為不同城市、不同交通場景提供精準的解決方案。這種創新的生產模式不僅降低了成本,還提高了交付效率,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張軍認為,未來的交通行業將不再僅僅依賴于生產制造,而是更加注重服務價值的提升。慧爾視正逐步從傳統的生產制造型企業向服務型企業轉型,通過提供定制化的雷達解決方案,滿足不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我們將真正實現‘雷達守護交通與安全’的企業使命。”
以創業者為本,用戶為中心
在張軍的帶領下,慧爾視不僅在產品技術上取得了顯著突破,更塑造了獨特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張軍將公司的核心價值觀精煉為“創業者為本,用戶為中心”。他堅信,創業者是公司最寶貴的資源,唯有真正懷揣創業心態的人,才能持續推動公司前行。
張軍將創業心態凝煉為三個關鍵詞:熱愛、堅韌、超越。他解釋道,熱愛是指對某個領域感興趣,喜歡這件事情;堅韌是指堅持5萬小時定律,只有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才能成為專家;超越則是指突破自我,具備創造性思維。
“在慧爾視,研發部門的許多成員已經參與了10年以上的研發工作,他們是公司最核心的資產,他們的創新和努力是公司成功的基石。”
為激勵員工,慧爾視設立了“小瓦特獎”和“小巨子獎”。張軍表示:“我們每個季度都會進行一次常規性檢查,年底進行評估,獎勵那些在研發和產品化落地中表現突出的工程師。”此外,公司還將每年的5月8日定為“工程師節”,以表彰工程師們的貢獻。
在新型人才的培養方面,慧爾視同樣走在了行業前列。張軍將新型人才的培養作為公司發展的核心戰略之一,圍繞快速迭代知識、善于利用先進工具、在場景化中創造價值三個核心展開。
他強調,新型人才不僅要能夠快速更新知識體系,還要善于利用現代工具來提升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他們需要在實際應用場景中創造真正的價值。這種對新型人才的培養和考核機制,使得慧爾視在技術創新和產品化落地方面始終保持領先。
企業文化是公司成功的關鍵所在。張軍深知:“一個企業要想成功,或在行業中脫穎而出,其真正的核心在于企業文化。”慧爾視的企業文化強調“科技+人文”的融合,張軍表示,科技是冰冷的,只有與人文相結合,才能創造出真正符合人性、貼近人心的產品。他以蘋果公司為例,指出喬布斯將科技與人文完美融合,才創造出了極具人性化的產品,引領了行業的潮流。
從雷達技術到低空經濟,張軍帶領團隊不斷攻克技術難題,拓展應用場景。未來,慧爾視將繼續深耕智慧交通和低空經濟領域,專注于技術創新和產品化落地,用雷達技術點亮智慧交通的未來。我們期待慧爾視在智慧交通的道路上,繼續書寫屬于自己的傳奇。
本文來源:蘇商會 張子凡
創客公社 編輯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
歡|迎|聯|系
文稿相關問題反饋,請聯系:zhangtianyi0510
加入城市讀者群,請聯系:chuangke-jun
文章轉載,請后臺留言或聯系:chuangke-jun
重丨磅丨報丨告
丨 丨 丨 丨 | 丨
江丨蘇丨創丨投丨圈丨年丨度丨活丨動
丨 丨 丨 | | |
江丨蘇丨高丨校丨創丨業丨圖丨譜 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