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阿呆爸
在人來人往的豬肉攤前,女孩仿佛置身最閃亮的舞臺,只見她身姿輕盈、翩翩一躍,像一只振翅欲飛的蝶。
四年前的紀錄片《小小少年》,讓無數人記住了這一幕動人的畫面。
鏡頭里的女孩,當時只有八歲。
在豬肉店門內狹窄的空間里,女孩鋪開席子下腰、倒立;
下一秒,她又穿著舊舊的紅舞鞋在肉案上壓腿、拉伸。
一個個柔韌而曼妙的動作旁若無人地綻放,和周邊的環境格格不入。
但她的專注和動作,看得人幾乎要忽略了環境的簡陋與嘈雜。
現在距離《小小少年》播出,已經過去了四年。
那個在豬肉攤上堅持芭蕾夢想的女孩,如今又走向了何方?
01.
躲在大山背后,孵化夢想
小女孩名叫鄔剛云,出生在云南硯山縣那奪村。
在彝族語言中,“那奪”的意思是“躲在大山背后的水田”,這便是對鄔剛云生長環境最恰切的概括了。
小云的爸爸是跑長途貨車的,媽媽云巧則獨自經營著豬肉攤。
賣豬肉是很苦的活計,云巧一年365天,只有過年那一天能休息。所以,云巧不希望女兒長大后和她一樣,只能干重活、累活。
可她也從沒想過,在“屠戶之家”,竟能養出個芭蕾少女。畢竟,女兒從小到大的玩具可不是芭比娃娃,而是豬腰子和塑料袋。
小云從小就懂事,上小學之前就常來店里幫媽媽干活。現在八歲的她,已經可以熟練地擦洗豬皮、沖洗豬內臟。
媽媽忙得分不開神的時候,就隨手把清洗好的豬腰子遞給小云玩兒。小云有時候把它們從大到小依次排開,有時候捏在手中把玩,像個“解壓球”。
除了豬腰子,小云的另一樣玩具是塑料袋。
她喜歡把塑料袋打個結往上高高拋起,然后像玩毽子一樣,跳起來一撲一踢,動作輕盈又利落,像在跳舞。
是的,小云真正喜歡的就是跳舞。
打從第一回在網絡上看到別人跳舞的視頻,小云就開始不自覺地模仿,對這種靈而美的運動充滿向往。
在她平日看的視頻中,小姑娘們穿著練功服,在亮堂堂的舞蹈教室里,跟著老師的節奏練習標準動作。
而視頻外的小云,沒有練功服,沒有教室,更沒有老師。
為了復刻高難度的動作,她只能把凳子、木棍、石頭當成舞蹈器材,一個人一板一眼地學習、嘗試,還給動作起了好記的名字。
小云跳舞時唯一的“搭檔”,是媽媽云巧。
云巧說:“知道她喜歡,大人就得去幫幫她。”
所以即便家里沒條件,云巧也愿意給女兒搭把手。
平日小云都在豬肉店練習,因為那里的空間大。媽媽就一邊剁豬肉,一邊給女兒打拍子,空了也會幫女兒完成一些需要輔助的動作。
不過,小云還是想要一間舞蹈房。
沒錢請工人蓋房子,媽媽就和 小云一起從山上扛回很多木頭,在爸爸的幫忙下搭建起來。
在父母的支持下,小云對舞蹈的熱情愈發濃厚。
她期待有朝一日,這個“異想天開”的芭蕾夢會載著她飛出大山。
02.
千里馬遇伯樂,逆風遠行
有熱愛固然重要,但小小年紀就私下進行練習,危險系數是很高的。 只不過小云身體柔韌、悟性又高,才避免了一些差錯。
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媽媽不想耽誤女兒的發展,便帶著女兒去縣城里找老師。
可沒想到,小云面試時的舞蹈展示,就把班里的一眾女孩都驚到了。
連老師們都一邊贊嘆一邊搖頭,無奈地表示“教不了”、“太屈才”。
可這已經是縣城里最好的舞蹈興趣班了,想要更好的,就只能去大城市找專業老師。
可以預見的,這將是一筆家中難以負荷的開銷。
云巧想不出法子,卻希望有更多人看到女兒的天賦。也許多一分注視,就多一個機會呢?
在媽媽的期待中,機緣悄然而至。
那天,云巧在駕校跟學員們分享女兒的舞蹈視頻,恰巧被校長看到了。
校長心想,這么好的苗子,耽誤了未免太可惜,便忍不住從中牽線搭橋,請來了“天降神兵”——北京舞蹈學院的關於、張萍夫婦。
他們夫妻倆是“彩云計劃”的發起人,這個項目的宗旨,正是為了資助云南貧困地區熱愛跳舞的孩子,讓她們也能實現舞蹈夢。
看著小云的練習資料,關於老師眼中的驚喜藏都藏不住。
怎么會有這么神奇的孩子?自己閉門造車,就能把一個定格動作完成得這么標準,肘、肩、胯完全在一條直線上。
他說:“我們學校的學生,都是精中選精、優中選優,可我卻沒見過這么有天賦的孩子。”
但在舞蹈這一行,天賦只是敲門磚。
拜師之后,是更為殘酷的苦練。
舞蹈都是童子功,小云這個年紀入門已經算晚了,再不抓緊便會錯過黃金期。
為了小云,也為了“彩云計劃”的后續展開,張萍決定放棄在北京打拼多年的事業,跟丈夫兵分兩路,獨自來到云南山區做舞蹈老師。
小云就算天資出眾,從前練的也都是野路子。看似動作標準,基本功卻不扎實。
第一次接受系統訓練的她,在壓背開肩時就痛到大哭,更遑論踮腳尖了。
媽媽在一旁心疼得忍不住想幫忙,小云見狀便撒嬌賭氣道:“我不要練了!”
從業多年的張萍老師,一眼就看穿了小云的心理活動,便悄悄把云巧這座“靠山”給支開了。
接著,張萍老師給遠在北京的丈夫打了個視頻電話,夫妻倆默契地使用激將法,激發了小云的好勝心。
“我又發現一個神奇的小孩兒,你不是唯一的了。”
深諳教育要“打一巴掌揉三揉”的張萍老師,刺激完小云之后,又溫聲好語地告訴她,舞蹈就是一門殘酷的藝術。
“學芭蕾,腳尖上要先起泡、再出血,反反復復,它才會不疼。”
03.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在老師的督促之下,小云埋頭苦練,進步飛快。
就連在病床上打吊針的時候,小云都沒忘了練習劈叉。
日子一天天過去,小云終于遇到了改變命運的良機:登上央視舞臺表演節目。
這個機會,是關於和張萍老師爭取來的。
除了一個山區集體節目,兩位老師還給小云量身定做了一套編舞:《綠野仙蹤》。
小云的父母明白機會可遇不可求,不但全力支持,還在村里辦了一場餞行宴。
宴席上,小云的爸爸向關於老師敬酒,感恩與托付的話雖然沒說出口,關於老師卻完全明白。
璞玉難尋,可真遇到了,關於老師興奮之余,也不免恐慌。
越是惜才,就越是不安。他害怕璞玉蒙塵,更害怕辜負一家人的重托。
但箭在弦上,小云已經朝著大世界躍躍欲試了,他這個做老師的,總不能泄氣。
可小云終歸是個孩子,第一次走上大舞臺彩排的時候,因為太緊張,狀態很不穩定。
先是動作失準,繼而鞋帶散開,手上的道具也隨之掉落了……
知道自己失誤,小云羞愧極了,垂頭喪氣地撲進媽媽的懷抱,說:“我出丑了。”
云巧比女兒還焦急,聽女兒心虛地開口問“以后還會來北京幾次”的時候,便忍不住板起臉來“恐嚇”道:
“表演好了就經常來,不好的話就回家放牛、養豬,馬牛都要喂,你愿意嗎?”
云巧此時的強硬是色厲內荏,但小云聽在耳中,卻真真切切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于是她堅定決心、調整狀態,在節目演出當天表現得相當完美,獲得全場喝彩。
央視一舞開門紅,精靈一樣的小云,受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贊美。
等到紀錄片《小小少年》播出以后,她更是成了那奪村“頂流”。
關於老師回憶說,那陣子電話都要被打爆了。
當時,關於老師和小云的父母共同做出了重要的決定,一定不能讓小云接受采訪。
因為小云要成為專業的舞蹈家,而不是曇花一現的網紅。對她來說,曝光不是助力,反是傷害。
在多方的保護和支持下,小云在2022年再登央視舞臺,一曲《孔雀東來》,拿下了直通決賽的資格。
系統學習舞蹈這幾年,小云肉眼可見得越來越自信了。
起跳時舒展自如的身姿,在舞臺聚光燈下從容綻放的微笑,都是成長具象化的證據。
2023年,小云已經通過藝考,考上了四川藝術職業學院附中。
曾經的小云空有稚嫩的翅羽,卻只能在逼仄的屋子里盤旋,被生活的天花板局限在方寸之地。
但現在,父母用愛托起了她的身體,老師又為她打開了夢想的天窗。
于是,那個在豬肉攤上翩然起舞的女孩,就像一只乘風而起的小鳥一樣,向著遠處的高山,堅定地張開了日漸豐滿的翅膀。
誰說深山里飛不出鳳凰?
每一個有夢的孩子,都值得去更大的舞臺上發光。
點亮【贊】+【在看】,愿我們都能用教育點燃熱愛,助力孩子的每個夢想。
育兒不慌張,阿呆爸來幫忙,伴你和孩子一起成長。▼
· 往期推薦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