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中國的家庭,最讓人羨慕的一點,就是家里的人特別親。
孩子一咳嗽,全家緊張得不得了;
媳婦生了娃,婆婆更是忙前忙后,幫著帶孩子,事無巨細地幫忙。
這份親情,讓多少外國人都羨慕得不行。
但凡事都有兩面性。太親密,太關心,有時候也會出問題。
一群家長們聊天時,一位寶媽抱怨說:
“我婆婆啊,每天盯著我給孩子穿幾件衣服。我穿少一件,她不高興,說我不懂事;
我穿多了,孩子出汗,她又說我沒經驗。我實在受不了了!”
另一位寶媽聽后,也跟著附和:
“誰不是呢?我婆婆老說我做飯放鹽太少,孩子吃了沒味道。但小孩子不就得吃清淡點嘛,吃那么重口味對腸胃也不好啊?!?/p>
這種婆媳間的“小摩擦”,每個家庭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
但是,我看過很多德國家庭,他們幾乎就沒有“婆媳矛盾”。
不管我們是看網上博主分享,還是看一些作者寫的書,或是身邊有朋友分享,她們帶孩子,婆婆很少插手。
咱們聽起來可能不理解:怎么能不管,孩子是全家的呀?
但德國人可不這么想。
一:德國家庭
德國婆婆為什么不插手兒子媳婦的家庭呢?
第一個原因,我們就很難做到。
①他們的文化認為,婆婆根本不應該管
在德國人的觀念里,孩子一旦成年,就是一個完全獨立的成年人。
孩子一旦成年后,跟父母的關系,就沒有那么緊密了,甚至有點“你的事是你的事,我的事是我的事”這種意味,
比如我在一本書中看到,作者在他長大后,變得很富有。
他也給過爸爸很多經濟上的建議,但爸爸不聽,最后晚年變得很窮困,甚至要依靠他的接濟,才能生存下去。
當時看到這,我都驚呆了。
作者這么富有,按理說,家里人,尤其是父母,理所當然過得好才對啊,怎么要用到“接濟”這個詞呢?
但在他們看來,就是這樣的,孩子長大了,就獨立了,“你”和“我”,分得特比清楚。
而孩子成年結婚之后,組成了自己的小家庭,父母就退出了,不插手孩子們的生活決定。
所以,媳婦帶娃,你給孩子吃什么、穿什么,婆婆是不管的。
因為,孩子是“你的”,怎么帶娃,也是“你的事情”。
②邊界感特別清晰
還有重要的一點是,德國人認為,插手兒媳婦或兒子的家務事,是特別不禮貌的事情,會被別人看不起,覺得你“沒有邊界感”。
比如有個中國媳婦嫁到德國,剛生完孩子,婆婆來看望。
媳婦習慣性地問:“媽,你覺得給孩子母乳好,還是喝配方奶好?”
德國婆婆笑笑,說:“親愛的,這是你的孩子,我相信你的決定?!?/p>
這媳婦一下子愣住了:要是在中國,婆婆恨不得幫她把所有事情都決定了,現在德國婆婆怎么什么意見都不給?
原來,德國婆婆是刻意不干涉,她不是冷漠,而是尊重媳婦的決定。
你看,這個時候你可能想了:德國的方式倒是不錯,沒有矛盾,大家也省心。
但是別急,凡事都有兩面性。
二:凡事都有兩面性
德國婆媳之間真的完全幸福嗎?
其實也未必。
你可能不知道,因為婆婆完全不插手,德國媳婦的日子,反而不一定比我們輕松。
一位網友分享說,她嫁到德國,生完孩子后,婆婆偶爾來看望一下,只帶一束花和一些巧克力。
她當時特別希望婆婆能留下來,幫忙帶孩子、做飯,可婆婆根本沒有這個意思。
婆婆覺得:“你們的家庭,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解決。”
結果,網友只能自己帶孩子、做家務,產后恢復期累得筋疲力盡,連頓熱飯都吃不上。
網友頓時羨慕起中國媳婦來:“在中國,婆婆會來幫忙帶娃,煮熱湯給媳婦喝,哪像我,什么都靠自己。”
你看,咱們中國婆婆雖然管得多,但說到底,也是實實在在的幫忙。
德國婆婆雖然不插手,但媳婦也得不到幫助,反而更加辛苦。尤其對新手爸媽來說,挑戰更大。
而且,德國家庭,不喜歡太過親密的相處方式,婆婆和媳婦之間保持距離,關系比較疏離。
這也導致德國媳婦缺乏情感支持,常常感到孤獨。
咱們中國呢?
雖然婆媳之間偶爾磕磕碰碰,但關鍵時候,婆婆往往是真正能幫上忙的人。
所以你看,沒有一種方式是完美的。
德國沒有婆媳矛盾,但媳婦的壓力更大;
中國婆婆愛管閑事,但家里有人幫忙,媳婦也沒那么辛苦。
說完各自的優缺點,那我們能不能學習以下,德國婆媳相處的優點呢?
三:我們能學到什么?
說了這么多,你可能又會想:德國婆婆的方式,咱們能學嗎?
說實話,有點難。
難就難在,咱們的文化傳統就是“家人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忙”。
如果婆婆完全不插手,很多人反而覺得她冷漠、不負責任,甚至連外人都會指責婆婆“太狠心”。
德國人是“各過各的”,中國人是“一家人,不分你我”。
一下子改掉這種習慣,很難。
不過,雖然咱們很難完全變成德國那種“完全不插手”,但我們還是可以稍微改進一下婆媳關系。
●首先是婆婆,可以嘗試著退一步,把握一個度。
比如,在育兒這件事上,咱們婆婆可以試著少一些干涉,多一點信任。
如果媳婦要給孩子少穿一件衣服,婆婆可以試著忍一下,給媳婦一個鍛煉自己判斷的機會。
就像前面那個鄰居寶媽,如果她的婆婆能說一句:
“你是媽媽,你也有你的道理,我少操點心,你也能多成長一下?!?/p>
相信她一定會非常感動。
●其次是媳婦,也要學會更溫柔一點的溝通方式。
遇到婆婆的干涉,千萬不要直接懟回去,比如:“媽,你別管了!”
這話一出口,婆婆立馬火冒三丈,關系只會越來越差。
你不妨換種說法,笑著對婆婆說:“媽,特別感謝你幫我帶娃,真省了我不少事。不過有些小事,我也想嘗試一下自己的方法,您放心,我會把握好的?!?/p>
話一出口,婆婆既感受到你的尊重,也知道了你的態度,往往能更容易接受。
其實,好的婆媳關系,本質就是互相理解,互相尊重。
幫助不是干涉,關心不是控制,只要婆婆和媳婦都能認識到這一點,家庭關系一定會更加和諧。
那么問題來了,你覺得這樣的方式,你能做到嗎?
如果你是婆婆,你能稍微退一步嗎?如果你是媳婦,你愿意溫柔一些嗎?
可能你還需要一點時間,但沒關系,慢慢來,總會越來越好。
畢竟,每個人都希望家和萬事興,你說呢?
【圖片來自網絡,侵立刪】
作者簡介:布谷媽媽,讀書、帶娃、寫作,點擊關注,育兒路上撿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