噩耗傳來,山河同悲。
中國金融改革重要的設計者和執行者劉鴻儒先生,于2025年3月14日逝世,享年95歲。
劉鴻儒曾擔任中國農業銀行副行長、中國人民銀行常務副行長、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證監會首任主席等職,并創辦了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
他25歲成為新中國第一代留學蘇聯的學生;改革開放之后,因主管金融改革,在業界贏得了“中國金融改革之父”、“中國金融教育之父”等稱號。
他先后出版有專著9部,譯著2部,主編著作20多部,發表了400多篇論文。作為中國金融從封閉、單一化走向開放、多元化道路的重要設計者、參與者和領導者,劉鴻儒的人生經歷像一本生動的勵志教科書,其執著的信念、堅定的追求和人生的哲理,躍然紙上。
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青年求學歲月
1930年11月10日,劉鴻儒出生于吉林省榆樹縣。當地一位有學問的先生給他取名為“儒”,依照劉氏家族的族譜,這男孩屬“鴻”字輩,“鴻儒”就成了他的名字。
由于家境不寬裕交不起學費,12歲那年,成績優秀的劉鴻儒不得已輟學。直到抗戰結束后,他重新回到學校。1947年秋天,他參加革命工作以后被選入了哈爾濱東北行政學院(后改名為東北人民大學,現為吉林大學)。由于在校各方面表現出眾,劉鴻儒被調至司法系任干事,擔任教學輔導和行政管理工作。
1951年,學校選派了劉鴻儒到中國人民大學研修,一邊跟蘇聯專家學習銀行專業課程,一邊擔任助教工作。
1953年,人大的研究生進修學習結束后,劉鴻儒返回到東北人民大學,開始講授貨幣銀行學等金融學課程,擔任了經濟系副主任一職。
當時正值選拔留蘇學生,劉鴻儒向組織提出了申請,被留蘇預備部錄取。1955年,24歲的劉鴻儒踏上開往莫斯科的專列,開始了4年的留學生活。
劉鴻儒在莫斯科大學經濟系念研究生。后從莫斯科大學轉入導師所在的莫斯科財政學院。1959年,劉鴻儒順利通過研究生論文答辯,拿到副博士學位。
由于當時金融界特別缺乏金融人才,原本應該回到吉林大學教書的劉鴻儒被人民銀行留下,從此開始在人民銀行工作。
操刀金融改革
1979年2月,中央提出恢復農業銀行,劉鴻儒被委以重任,調任中國農業銀行副行長兼人民銀行辦公廳主任,主管農村金融改革。
農行恢復后,帶動了對其他專業銀行的分設。1979年3月13日,中國銀行分設,成為外匯與外貿信貸的專業銀行;1979年8月,中國人民建設銀行分設,主要辦理基本建設的撥款與貸款業務。隨著專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建立,初步改變了人民銀行“大一統”的格局,也改變了金融體系中單一銀行的狀態,實現了中國金融體制的重大突破。
從1980年開始,劉鴻儒從當年8月由農行調回人民銀行擔任副行長,主管金融體制改革。劉鴻儒說,中國金融改革第二階段的重要任務是建立央行制度。
到1982年初,根據國務院指示,人民銀行成立了“銀行機構改革小組”。劉鴻儒擔任召集人,集中各方意見,負責中央銀行的方案設計。
1984年1月1日,中國工商銀行正式宣告成立。形成了中、農、工、建四大專業銀行體系。劉鴻儒說,“人民銀行、工商銀行分家一事可以說是新中國中央銀行制度確立的一個標志性事件。”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提出要發展“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商品經濟”,擴大企業自主權,增加企業活力。國務院為此決定成立金融體制改革研究小組,由劉鴻儒擔任組長,成員包括周小川、樓繼偉等人。
國務院決定重新組建交通銀行是突破性的實驗。劉鴻儒受人民銀行的委托負責設計和組建交通銀行。1987年4月,交通銀行正式對外營業,成為中國第一家全國性的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也是第一家可以從事銀行、保險、證券業務的綜合性商業銀行。
緊隨交行之后,劉鴻儒受人民銀行的委托,協助深圳市政府以及蛇口工業區組建了招商銀行、深圳發展銀行和平安保險公司。劉鴻儒還受人民銀行委托制定方案,在深圳開始以香港南洋商業銀行為試驗引進外資銀行。
正是在劉鴻儒的努力下,中國金融體系的框架初步建立。
證監會首任主席
1988年至1992年,劉鴻儒擔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具體分管財政金融改革、住房改革和股份制公司研究試點,他把精力主要放在股份制和股市的研究上面,決心把這項工作做好。
1992年10月,劉鴻儒迎接又一個新的挑戰,出任中國證監會第一任主席。
他坦言,主持證監會工作時并不輕松,每日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股市猛跌,下邊有怨氣;股市猛漲,上面有意見,怕出風險;不漲不跌,所有人都有意見,說這個市場沒有價值”。
作為證監會首任主席,劉鴻儒親身參與和推動了資本市場這一新生市場的建立與發展。他表示,“第一屆的任務就是開荒、修路、鋪軌道,把這些事情做起來,任務就算完成了。其他的,后人來做。”
劉鴻儒離任之時,中國證券資本市場規范化發展的方向和運行框架已初步形成。
離任證監會主席之后,他仍然積極為股市發展獻言獻策。他以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的名義上書國務院,提出讓保險資金進入股市的建議,后來促成了中國保險資金透過證券投資基金進入股市等政策的出臺。
除此之外,他創辦了中國資本市場研究會并擔任會長,致力于這個領域的前沿理論研究。
一代鴻儒桃李滿天下
劉鴻儒主抓金融改革時,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人才問題。
為此,劉鴻儒上下奔走,四方聯絡,1981年9月,在占地面積約16畝的北京海淀東升公社衛生院的簡易樓房里,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誕生了。由于地處五道口,后來“五道口”便成了它的代名詞。
劉鴻儒不僅創辦了“五道口”,還賦予“五道口”獨立的靈魂和個性,他開教育領域之先河,集中師資力量推行實務教學方式。
當時,學校辦學有兩個指導思想。第一沒有大量聘請專職的專家來校任職,而是請各大學水平較高的教授來講課。第二,邀請一些從事實際工作的行長、經理或是一些部門領導人來聯系實際講課。
為了辦好這個學校,劉鴻儒一直堅持講課,再忙也沒缺過。有時他從外地出差回京,連家都來不及回,就直接從機場趕到學校上課。他還把自己多年的藏書捐贈給了學校圖書館。
1987年,在人民銀行的直接領導下,劉鴻儒還主持創辦了中國第一所專門培養金融專業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中國金融學院。2000年,它并入對外經貿大學。
2006年,他成功地把在全球范圍內受到廣泛認可的專業理財機構CFP(注冊金融理財師)組織的培訓體系引進到中國。
劉鴻儒為了要推動改革,往往從理論啟蒙入手,著書立說,演講,讓現代金融理論為更多的人所熟知和認可,以減少改革阻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長夏斌是“五道口”81級學生。他曾在“劉鴻儒學術思想研討會”上共同研討、總結了老師的經濟金融理論學術成果。
夏斌說,從銀行改革理論方面看,在劉鴻儒的推動下,把銀行辦成了真正的銀行。
從金融市場學方面,在中國金融史上第一次完整地對金融市場學進行介紹的,是劉鴻儒編寫的《金融市場》一書,該書從理論到組織架構、從工具到法律法規進行了介紹。
為探索中央銀行學,劉鴻儒撰寫了《漫談中央銀行和貨幣政策》一書,完整地介紹中央銀行理論。
“他是中國轉軌金融學的啟蒙人,金融改革實踐的探索者。”夏斌評價劉鴻儒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