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華為內部掀起了一場反腐風暴,搞得沸沸揚揚。3月10日,華為在自家員工社區“心聲社區”扔出一篇6500字的重磅通報,直指72名正式員工和19名非雇員在招聘非雇員的過程中搞徇私舞弊,甚至有人靠出賣公司機密撈錢。這事兒一出,華為內部炸了鍋,社交媒體上也炸開了花,上了熱搜第一。可網上還傳得更邪乎,說啥任正非親自帶隊到成都研究所封樓抓人,凌晨工牌失效、系統失靈,甚至還有人拍著胸脯說涉案金額幾千萬,近千人被清洗。這到底是真是假?今天咱就扒一扒這事兒的前因后果,看看這“招聘舞弊”的瓜,到底有多大、多深。
第一,鐵腕反腐是真的,封樓抓人是假的
先說結論:任正非親赴成都封樓抓人?純屬謠言。華為這次反腐行動確實夠狠,但沒到網上傳的那種戲劇化程度。華為的那份《對非雇員人員選擇業務中違規事件相關責任人的處理決定》,清楚寫著:涉事的72名正式員工和19名非雇員,分布在ICT產品與解決方案、半導體業務部、人力資源管理部、ICT銷售與服務部、終端BG、質量與流程IT部這6大部門。違規行為包括替考作弊、泄露考試題目、倒賣公司信息資產牟利,性質惡劣到不行。
處罰也夠硬核。36名情節最嚴重的當事人里,13人直接被除名,非法所得全吐出來,還得賠公司損失;10人因為主動交代或情節稍輕被辭退;剩下13人被勸退,職級狂降3級。26名管理層也沒跑掉,職級降6級,晉升、加薪、提拔全凍結6到12個月。還有,所有涉事的非雇員,包括那些靠作弊混進來的OD(外包派遣員工),直接被踢出局,永久禁入。華為成都研究所的數據存儲部門這次是重災區,62人被明文通報,整個部門100多人,相當于大半被清退,基本推倒重來。
可“封樓抓人”這事兒,華為內部員工說了,沒那回事兒。一位成都研究所的員工吐槽:“網上說得跟拍電影似的,啥封樓、工牌失效、人間蒸發,都是瞎編的。”華為官方也沒回應這些傳言,但內部人士透露,很多細節被夸大了。不過話說回來,這次行動力度之大、波及之廣,連數據存儲產品線總裁都被凍結晉升半年,可見高層震怒不是假的。網傳任正非派孟晚舟親自去成都查,也沒實錘,但這事兒鬧這么大,華為鐵腕反腐的決心是擺在臺面上的。
為啥刀口對準招聘?通報里說了:“非雇員是公司多元化用工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員選擇質量至關重要。”OD員工不是普通外包,干的是前端開發、后端開發、軟件測試、算法、大數據這些研發核心活兒,待遇跟正式員工差不多,還能轉正。可一旦招聘環節被黑產滲透,能力就被擠出去,劣幣驅逐良幣,業務根基就得晃。
第二,招聘黑產不是一天兩天,華為只是冰山一角
這事兒其實早有苗頭。2024年年中,就有網友在網上爆料,說部分華為HR、內部員工跟外部培訓機構、IT社區博主勾結,搞了個替考產業鏈,公然喊價:“2萬包進華為OD崗。”更有中介拍胸脯保證,入職后還得交“月供”,每月工資抽30%,提滿一年。這條黑產鏈從簡歷篩選到機考面試一條龍服務,膽子大到離譜。華為這次通報,算是把這顆膿包捅破了,可這膿包早就在那兒化膿了。
別以為這只是華為的家丑。中國的大廠,美國的科技巨頭,哪個沒踩過這坑?騰訊2024年反舞弊通報,查了100多起案子,超百人被開除,20多人移送司法。字節跳動同年103人被辭退,11人被公安立案。網易游戲營銷線高管涉20億貪腐案,9人被抓,27家公司被拉黑。小米、美團、京東,哪個沒爆過內部腐敗?美國那邊,谷歌2018年爆出高管性騷擾丑聞,員工抗議游行;臉書(Meta)2020年被曝數據泄露和內部權力尋租,罰款50億美元。這些事兒有個共性:企業越大,擴張越快,利益越多,蛀蟲就越容易鉆進來。
華為這回的招聘舞弊,根子在哪兒?一是規模擴張太猛。華為正式員工20多萬,加上OD和外包,人數更是龐大,管理跟不上,漏洞就出來了。二是職權過于集中。OD招聘權限下放到部門,產品線負責人既當裁判又當選手,監管形同虛設。三是“效率優先”的文化。科技公司為搶市場、搶人才,給了業務部門太大自主權,創新是上來了,可腐敗也搭了順風車。
再往大了說,這不只是企業的問題,是全球化競爭下人性跟制度的博弈。中國科技企業正從“青春期”跑向“成熟期”,美國那邊也從“黃金時代”滑向“信任危機”。華為這次反腐,是自救,也是給同行敲警鐘。可光靠抓人通報,治標不治本,制度不補漏洞,蛀蟲遲早卷土重來。
第三,反腐狠不狠,關鍵看決心和制度
華為這次反腐夠狠嗎?夠狠。36名員工被除名,26名管理層被罰,涉事OD全清退,連高層都沒放過。可有個事兒讓人納悶:為啥沒移送司法?騰訊、字節發現違法直接報警,華為卻停在內部處理。有人質疑這是“家法”邏輯,護短保名聲。可我看,華為可能是算了筆賬:司法成本高、周期長,曝光太多傷企業形象,內部處理能快速止損。畢竟,華為是中國科技突圍的門面,外面盯著的人太多,美國的制裁還沒松口,輿論風向得穩住。
但這也引出一個問題:反腐靠“家法”能走多遠?國企有紀委、審計,腐敗還不是前腐后繼?民企靠老板拍板,短期能震懾,可長期呢?華為這次通報強調要守規章制度,可細節透明度不夠,反腐成了“家事”,公眾咋監督?美國那邊,谷歌、Meta被曝丑聞后,國會聽證、第三方審計一套流程走下來,透明度高到你不想看都得看。中國民企要學啥?不是照搬國企的紀委,而是得建制度性防腐:分權制衡、內部審計、吹哨人保護,缺一不可。
任正非說過:“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這話不光是對華為說的,也是對所有科技巨頭說的。他還說過:“公司不因為腐敗而不發展,也不因為發展而寬容腐敗。”這話聽著硬氣,可落實到行動上,光靠一次風暴恐怕不夠。華為得拿出在5G上“遙遙領先”的勁頭,在反腐機制上也突圍一把,不然這瓜吃完,下回還得吃。
第四,這瓜不只是華為的,是全社會的
華為這事兒,表面看是招聘舞弊,深挖下去,是個社會病。OD崗位為啥成黑產溫床?因為它香啊。薪資高、轉正機會多,誰不想擠進去?可擠不進去的怎么辦?有關系的靠爹,沒關系的花錢,花不起錢的就只能干瞪眼。網上早有人調侃:“好工作像艾滋病,只通過母嬰、血液和性傳播。”這話糙,可理不糙。
中國這幾年,經濟騰飛,機會多了,可公平呢?華為OD黑產不過是冰山一角。銀行、國企、煙草、電網,哪個不是“關系崗”重災區?美國那邊也好不到哪兒去,華爾街名校畢業生靠校友網進投行,硅谷初創公司靠裙帶關系拿融資。全球化時代,資源集中到頭部,普通人想靠能力逆襲,越來越難。
更可怕的是,這風氣還傳染給了年輕人。有調研說,43%的00后覺得“適度關系運作”是職場智慧。這話聽著刺耳,可現實就是這么扎心。當潛規則變默認規則,公平競爭成笑話,誰還信努力有回報?華為這次反腐不只是救自己,也是救社會信任。可光靠一家企業刮骨療毒不夠,得全行業、全社會一起動刀。
第五,反腐不只是抓人,更是救未來
華為這回鐵腕反腐,它捅破的,不只是公司膿包,更是職場潰爛的創口。那些靠替考、泄題混進來的OD,搶走的是誰的機會?是那些寒窗苦讀、拼命刷題的普通人。他們沒爹可拼,沒錢可花,只能靠自己。可當好工作被黑產吞噬,他們連翻身的機會都沒了。
中國科技要突圍,美國制裁虎視眈眈,華為這樣的企業是國家名片。可名片要是被蛀蟲啃爛,咋拿得出手?反腐不只是華為的事兒,是中國民企從野蠻生長到規范治理的必經之路。美國科技巨頭也走過這步,從微軟反壟斷案到谷歌透明化治理,都是血淋淋的教訓。
可反腐不能止于“運動式”。華為得建制度防火墻,行業得聯手防黑產,國家得推公平競爭的大環境。任正非要是真想讓華為不僅在技術上領先,還得在治理上給民企趟條新路。不然,今天抓了72個,明天就還會有720個。
結尾
華為這場反腐風暴,撕開了大廠光鮮外皮下的膿瘡。
任正非沒去成都封樓抓人,可他的震怒和決心,透過這份通報卻是讓人感受得清清楚楚。
這瓜不只是華為的,是科技行業的,是中國社會的,也是全球化的。
腐敗這東西,像冷箭,你朝別人射出去,總有一天會飛回來扎你自己。
華為這次鐵腕出手,是自救,也是警醒。
希望華為不僅可以在產品技術上遙遙領先,而且還要刮骨療毒,帶中國民企殺出一條“制度突圍”的血路。
畢竟,技術再牛,擋不住內賊強橫,堡壘坍塌通常是從內部開始。
咱老百姓看熱鬧歸看熱鬧,但實實在在也盼著華為這樣的民族企業能蒸蒸日上,公平多點蛀蟲少點,老百姓們才有信心,你說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