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觀(ID:xinnengyuanqianzhan)原創
全文2940字,閱讀時間8分鐘
目前電車的槽點多在這個“電”上,比如續航虛標、充電異常、電池衰減過快等等,續航的問題尤為突出。如果你也有這樣的苦惱,那就打開社交平臺,可以和成千上萬的“病友”交流一下。
買車的時候說是400公里續航,結果充滿電顯示300公里,但剛跑了100多公里就亮起了黃燈。
宣傳的是滿油滿電1100公里,結果在80%電量但滿油的情況下,跑不到600公里。
買的車是86度大電池,但從100%電量跑到0%,釋放的電量不足76度,標稱546公里,結果連300公里都開不到。10度電跑哪去了?
圖/某車主:“廠家續航與實際續航差距大”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是不是這樣的案例就在你我身邊?事實上,續航里程與車企所宣傳的有所差別是常態,消費者也表示對于車企在理想狀況下跑出的CLTC(中國輕型汽車行駛工況)續航里程數字摻了水分有心理準備。但如果實際滿電上路,表顯續航還得再打個六折以上,這誰受得了?
1.CLTC續航先“打個骨折”,實際續航再“折上折”
“新車都有磨合期,等過了磨合期就好了,續航基本可以達到CLTC的八折以上。”
在某新能源品牌4S店陪朋友看車的魏東旭(化名),聽到銷售說出這句話時,有些恍惚,似乎回到了自己買車那會兒。
魏東旭回憶道,“我那輛車是2024款廣汽埃安AION V霸王龍650續航的,提車不到一個月,就發現車子實際續航只能跑到表顯續航的六折。”
圖/廣汽埃安AION V霸王龍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當時的他第一時間聯系了銷售,那邊給出的答復是電車和油車一樣都有磨合期,等磨合好了,實際續航還是很可觀的。“我想著自己是第一次接觸電車,銷售態度又特別好,且電池檢測也沒問題,就想著說不定跟氣溫低也有點關系,就選擇再開開看。”
魏東旭表示,如今眼看著天氣轉暖了,自己也磨合了近五個月時間,但實際續航該打折還是打折。
“前兩天下班晚,著急接孩子,想著表顯續航還有100公里,去學校接孩子到回家這段路程最多也就40公里,怎么也夠了,結果剛接上孩子車就提醒電量低請充電。”
說起剩余里程虛標,北京的汪然(化名)至今還記著那個令她尷尬的下午。
她駕駛剛買四個月的小鵬P7i550MAX去周邊城市接客戶,滿電表顯續航顯示440公里,導航單程距離不過150公里,她自信無需中途充電。
圖/小鵬P7i 550 MAX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結果回程途中行駛了一半,車輛便因電量低在高速應急車道趴窩了。“CLTC續航550公里,實際只能跑440公里我認,但連表顯數據都在騙人,八折基礎上又打了個六折!”
和上述兩位消費者一樣,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車主發現,電車的續航“水分”不止藏在CLTC標準里,還藏在車機顯示的剩余續航里。
面對新能源車主的質疑,4S店給出的解釋如出一轍。“實際續航會受到環境氣溫、駕駛習慣、車速、汽車能耗等因素影響,每個人的反饋都不一樣,若仍有疑問建議進行電池檢測。”
然而,這樣的解釋并不能完全打消車主們的疑慮。更多的消費者認為,“這不是技術誤差,是赤裸裸的欺騙。”“車企為了宣傳給續航注水能理解,但表顯續航作弊就違規了吧?”“不行就優化下續航算法,別讓車機始終‘樂觀’顯示剩余里程數。”
根據第三方投訴平臺車質網數據,2024年至今類似案例的投訴高達1547起。
2.“里程刺客”還有“附贈”?
事實上,表顯剩余續航虛標給車主們帶來的不僅僅是里程上的欺騙,更衍生出一系列“陣痛”。
北京的網約車司機薛師傅(化名)駕駛的是一輛2024款比亞迪海豚,表顯滿電續航420km,但實際跑到250公里就必須充電。
圖/比亞迪海豚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為了維持收入,薛師傅每天需要在中午吃飯和晚高峰后各充一次電,而這兩個時間段恰恰是電價峰值,部分充電樁的價格高達每度電1.9元左右。
“當初為了省油錢買電車,現在油錢是省了,可時間、精力和隱形支出全搭進去了。”
你以為被影響的只有網約車司機?
其實,表顯續航注水也同樣會“沖擊”普通新能源車主的生活。
“現在我基本上會利用午休時間,去公司附近的充電站給我這輛埃安霸王龍補足電量,以防上次接上孩子就沒電的事再出現。”魏東旭坦言,接上孩子車沒電還好,至少孩子在自己邊上,但,要是突然沒電的情況發生在接孩子半路上,那種恐慌和焦急心情,他想都不敢想。
90后寶媽邱貝貝(化名)和魏東旭的情況不太一樣,她每天需要接送兩個孩子上學。考慮到這樣的實際情況,她在買車之初就選了長續航版的2023款歐拉好貓,但即便如此,她的這輛電車也并未讓她省心,表顯剩余續航與實際續航之間最好的情況也要打個五折。
圖/歐拉好貓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感覺自己永遠在充電,永遠在算里程,比上班打卡還準時、還積極,原本的便捷出行變得繁瑣不堪。”
與諸多新能源車主的接觸中,我們發現,不少車主在經歷了“里程刺客”的陰影后,會因為害怕電車再次出現“趴窩”情況,選擇頻繁充電。“我現在根本不信表顯續航,電量掉到50%就必須充電。”
續航虛標所帶來的“連鎖反應”遠不止頻繁充電這般簡單。當車機顯示的剩余里程與實際可用續航嚴重偏離時,一系列“自我約束”行為似乎正在成為新能源車主的被動選擇。
有的車主不敢在冬天開暖風,怕能耗增加會縮短續航;有的車主擔心高速行駛速度快,加劇電量消耗;還有的則不敢再嘗試自駕跨城出行,最終選擇高鐵。
圖/某車主:“堵車時不敢開空調”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從“看表顯規劃行程”到“憑經驗估算里程”,表面上或許只是用戶體驗的陣痛,實則是關乎消費者與車企間信任度的一場危機之戰。
3.消費者:“美顏濾鏡”要撕,實估續航更得有
“車企總說續航受環境影響,但為什么連車機顯示的數據都在騙人?”
新能源車主魏東旭的這句話,似乎道出了大多數消費者的心聲。
面對部分車企用“美顏濾鏡”粉飾過的續航數字,大多數消費者均表示,他們所恐懼和失望的從來不是技術局限,而是車企不僅在續航信息披露時缺乏真實性和透明度,更在表顯剩余里程上作假。
“不怕電車跑不遠,怕的是連‘還能跑多遠’都要靠猜。”
“車企宣傳時續航標稱可以用CLTC,但表顯上得標注貼近實際的,千萬別顯示還有100公里,結果60公里就趴窩。”
基于此,未來,那些喜歡給續航加“美顏濾鏡”的車企應盡快終結“里程刺客”亂象,告別參數內卷,給車主的駕駛過程提供一個比較真實的續航顯示。
目前,蔚來汽車智能系統已擁有實估續航功能,可根據實時路況、駕駛風格和空調能耗動態調整顯示數據。
圖/蔚來汽車實估續航功能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多名蔚來車主在社交平臺反饋道,前一個百公里電耗路況及平均速度與當下的基本一致時,這個實估續航里程數字還是比較準確的。“用車場景就是上下班通勤的話,實估續航功能算出來的續航就比較符合實際。”
但,也有部分蔚來車主透露,“偶爾換個場景,比如跑個高速,目前的實估續航功能可能還是沒法馬上調整續航預估,存在偏差,希望以后能優化得更智能更精準些。”
同時,車企應謹慎選擇電池供應商,電池一致性好壞也會影響續航施展。
多個新能源車型的市場實例,已然印證了這一點。
不少小米SU7Pro版車主表示,該款車在高速路況,滿電續航752km的情況下,全程開輔助系統駕駛,實際續航能跑到650公里左右。
圖/小米SU7 Pro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多名已提車且體驗過一段時間阿維塔07的網友在社交平臺發文稱,高速路況下,這款車純電版的續航可以達到9折以上,而市區路況下,有時甚至能實現反向虛標。
圖/阿維塔07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工信部公示信息顯示,它們均搭載了寧德時代電池,口碑和技術確實在業內比較領先。
此外,車企也應盡快提高電控技術。以特斯拉為例,其實際續航有時甚至比表顯續航還高,這背后不僅是因為選用了優質的電池,還與其電控技術的穩定性有關,能夠將電量控制在一個穩定區間,充分發揮電池的性能。
續航作為新能源車的命門,本質從來不是車企用來內卷的一個參數,而是用戶體驗的落到實處。未來,當車企真正意識這一點時,或許會有更多車型的表顯續航能做到不虛標,甚至反向虛標。
【頭圖由AI生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