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智編譯
導語:
在巴以沖突持續延宕的當下,加沙地帶深陷復雜困局。圍繞特朗普政府“戰后計劃”眾說紛紜,可對于以哈”人質換囚”協議與戰后加沙的走向,學界與輿論關注寥寥。作者指出,依當前態勢,加沙未來不容樂觀。哈馬斯有重新壯大的可能,其組織架構未被徹底摧毀,新血招募與囚犯回流都將充實力量;而加沙重建面臨重重阻礙:軍事限制、物資管控、資金難題交織。長此以往,加沙恢復生機與實現持久和平似乎只是奢望。那么,究竟怎樣才能為這片飽經滄桑的土地帶來轉機?國際社會又該如何作為,方能阻止其繼續滑向無盡的黑暗深淵?
本文編譯自《蘭德公司》(RAND)網站評論文章,原標題為《加沙:無路可擇之地》(Gaza Is the Land of No Good Options),作者是蘭德項目空軍戰略與理論項目主任、帕迪蘭德研究生院國家安全項目主任、高級政治科學家拉斐· S·科恩(Raphael S. Cohen)。文章略有刪改,僅代表作者觀點,供讀者思考,與公眾號立場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在過去的幾周里,關于特朗普政府針對加沙的“戰后計劃”,人們已發表了大量的評論文章。然而,關于以色列和哈馬斯是否會就最終的“人質換囚”協議達成協議,進而結束當前戰爭后加沙的未來會怎樣的討論卻相對較少。簡短的答案是:前景不容樂觀。照目前的形勢發展下去,哈馬斯很可能會重新壯大,而加沙仍將滿目瘡痍,持久和平的解決方案幾乎不可能達成。
首先,哈馬斯很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恢復其力量。在2023年10月7日襲擊事件前夕,哈馬斯看起來更像是一支準軍事部隊。哈馬斯擁有2.5萬至3萬名作戰人員,分為五個地區旅、24個營,并設有包括空中、海上和特種作戰在內的多個專業化單位。它裝備著各式各樣的武器,其中包括多達3萬枚火箭彈,使哈馬斯的規模超過了一些歐洲國家的軍隊。
經過近16個月的戰斗,哈馬斯已淪為一支叛亂武裝力量。以色列軍方估計,截至目前,哈馬斯已損失1.7萬至2萬名步兵。高級領導層大部分已喪生,其中包括政治領導人伊斯梅爾·哈尼耶(Ismail Haniyeh),軍事指揮官伊斯梅爾·哈尼耶(Mohammed Deif),尤其是加沙地區的負責人葉海亞·辛瓦爾(Yahya Sinwar)。以色列的軍事行動也重創了哈馬斯的中層領導力量:8名旅長、30名營長和165名連長或排長已被擊斃。沒有了這些戰術指揮官,哈馬斯將很難再次進行像10月7日那樣的大規模協同進攻。
▲ 伊斯梅爾·哈尼耶、伊斯梅爾·哈尼耶和葉海亞·辛瓦爾。
然而,以色列至今尚未摧毀哈馬斯組織。哈馬斯在卡塔爾的談判代表仍能通過談判達成交易,確認他們仍扣押著哪些人質,并且能夠有序地交付這些人質,這一事實表明,哈馬斯的指揮與控制系統或許受到了沖擊,但仍然完整。隨著停火協議的生效以及在加沙地帶活動自由的恢復,哈馬斯指揮鏈中曾經存在的任何被破壞的環節,現在幾乎可以肯定已經修補完畢。因此,如果以色列無法鞏固其軍事成果,哈馬斯將能夠重新組建其隊伍。
在停火初期,以色列同意釋放1,900多名巴勒斯坦囚犯。可以推測,要釋放剩下的59名人質,可能需要釋放數量相近的囚犯。根據2021年以色列審計長報告,“安全犯”的再犯率為18%。如果這一比例持續下去,哈馬斯的隊伍將會得到至少數百名“鐵血戰士”的補充。來自美國的評估顯示,沖突期間哈馬斯招募了約1.5萬名新戰士。如果以色列不能阻止哈馬斯重新補充其隊伍,它很可能會對加沙實施更加嚴格的安全限制,因為如今的加沙已滿目瘡痍。聯合國指出,加沙有超過180萬人需要庇護,約17萬座建筑遭到破壞或被夷為平地。聯合國估計,重建加沙需要至少15年,而美國則估計這一過程至少需10到15年。
▲ 滿目瘡痍的加沙地帶。
然而,這些估算是建立在以色列允許進口建筑材料的基礎之上,而這一點并不能得到保證。許多建筑材料具有雙重用途:用于重建房屋和醫院的混凝土和鋼筋,也可用于重建哈馬斯的地道網絡。同樣,由于有5000萬噸瓦礫需要清理,加沙需要挖掘設備,但這些設備同樣可以被用來挖掘地道。對于進入加沙的物資實施嚴格限制,可能仍無法阻止哈馬斯重新武裝。例如,美國估計加沙地區有3萬枚未爆炸的彈藥需要拆除引信,這不僅將平民置于意外爆炸的風險中,還意味著哈馬斯很可能可以獲取數噸爆炸物,用于改裝成武器。
哈馬斯也能夠走私武器。以色列可能會堅持檢查進入加沙的車隊或船只,但從歷史上看,走私者通常總能找到辦法繞過檢查。此外,哈馬斯擁有一個在加沙地帶縱橫交錯的龐大的地下隧道網絡,長度達350至450英里。以色列稱已經摧毀了拉法地區約80%和汗尤尼斯地區85%的地道,但其他消息來源表明,仍有大片隧道完好無損。即使以色列所說的80%的摧毀數據屬實,那也意味著哈馬斯仍擁有數十條隧道可用于儲存武器。
所有的這些都表明,在達成協議后的加沙,哈馬斯極有可能擁有足夠的人員、基礎設施和武器,繼續成為加沙重要的軍事組織。這將產生一系列負面的次生影響。最直接的是,將哈馬斯完全排除在加沙治理的話語權之外,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巨大挑戰。很少有國家具備足夠的軍事力量來對抗像哈馬斯這樣強硬的軍事組織,有意愿這么做的國家更是寥寥無幾。至于巴勒斯坦國家安全部隊在當前形勢下是否有能力與哈馬斯對抗,尤其是考慮到哈馬斯曾于2007年將其趕出加沙,這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 荷槍實彈的哈馬斯士兵。
美歐等外部保障方似乎也不太靠譜。即便是在特朗普政府提出的方案下,美國也無意向加沙派遣軍隊。歐洲的軍事能力本就有限,而且它可能面臨著對烏克蘭的巨大安全承諾。這樣一來,就只剩下阿拉伯國家聯盟了。但我們不妨回想一下,就在幾年前,另一個由阿拉伯國家領導的聯盟是如何艱難地打擊另一個伊朗代理人:胡塞武裝。我們不禁要問,同樣是這些聯盟伙伴,他們是否有能力承擔起在加沙的任務。
如果沒有安全保障者,誰還會愿意為加沙的重建提供資金?根據歐盟、聯合國和世界銀行的聯合估算,未來十年重建加沙將需要約532億美元。而以色列和美國都不太可能承擔這筆費用,尤其是如果哈馬斯依然存在于該地區的話。歐洲曾對提供援助表現出一定興趣,但考慮到烏克蘭重建以及緊急調配資源向國防轉移的壓力,歐洲的支持實際上有限。
沙特阿拉伯及其他富裕的海灣國家雖然擁有資金,但如果這些投資可能在以色列與哈馬斯的新一輪戰爭中被摧毀,他們是否會同意進行如此巨額的投資,依然是一個未知數。最后,如果哈馬斯重新掌控加沙,即使是逐步恢復,其與以色列達成持久政治解決方案的可能性也幾乎為零。即使哈馬斯在立場上有所軟化,這也不太可能緩解以色列的安全擔憂。
▲ 聯合國對加沙地帶的人道主義援助已達“極限”。
在以色列方面,絕大多數以色列人表示,他們更愿意繼續與哈馬斯進行人質交換協議的第二階段,而不是重啟戰爭。但同樣有很大比例的人反對任何形式的兩國解決方案,或認為永久和平是不可能實現的。如果說有什么變化的話,那就是以色列選民正朝著政治右翼方向轉變,以色列人作出大規模讓步以永久避免另一場沖突的可能性極低。
因此,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問題不是“是否”,而是“何時”會爆發下一場加沙戰爭。如果這一預期還不夠悲觀,那么事實就是,加沙的戰爭已經變得越來越漫長且更致命,這意味著下一場戰爭可能比當前的戰爭更加慘烈。事實上,以色列的戰略家們將這一態勢稱為“割草行動”:哈馬斯發動攻擊,以色列將其削弱至一個規模,然后威脅又重新抬頭。除非出現任何巨大的外部沖擊來改變這一局面,否則當前這場戰爭也將走上同樣的發展道路。
特朗普計劃將200萬巴勒斯坦人從加沙地區遷出并重新安置,這或許不是一項符合道德、審慎或切實可行的政策。但它指向了一個基本事實:只有跳出常規思維的解決方案,改變沖突的結構性動態,才能避免目前這種同樣前景黯淡的發展軌跡。
▲ 特朗普先前曾“叫囂”美國要“接管加沙”,令人震驚。
編譯:劉佳音
編務:劉怡德
責編:王加特
圖片來源:網 絡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民小智君
轉載:請微信后臺回復“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