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攜手,幫扶筑夢
3月4日至5日,廣東省教育研究院“走進粵東西北(韶關)教研幫扶活動”小學勞動專場在湞江區新韶鎮黃金村中小學校舉辦。本次活動聚焦學科核心素養培養,通過集體備課、專家講座、課例展示、主題研討等形式,為粵北地區勞動教育注入了新活力。
01
集體備課,攜手共進
3月4日下午,省幫扶團隊與受幫扶地骨干教師相聚在湞江區新韶鎮黃金村中小學校進行研討備課。韶關市湞江區新韶鎮黃金村中心小學施麗瑩老師和韶關市湞江區風采實驗學校孔穗嫻老師分別介紹 《創意收納改造家——牛奶盒、鞋盒變形記》和《“植”綠校園,“樹”勞技能》 的教學思路。接著由東莞市南城陽光第四小學楊婷婷老師介紹 《趣疊衣物,創享有序生活》 的教學思路。最后省教研院專家及與會人員就教學目標的精準性、教學情境的適配性展開深入探討,為課堂優化共商良策。
02
講座引領,賦能成長
3月5日上午,東莞市教育局教研室的江潤荷老師為參會老師作專題講座《“一核三維四步”推動區域小學勞動課程教學改革的東莞實踐》。江潤荷老師從勞動課程實施面臨的挑戰與問題出發,闡述了勞動課程存在的問題,從理論上點明“一核三維四步”策略在小學勞動教育中的重要性。江潤荷老師說,“一核”是實現課程育人價值,培養學生勞動素養;“三維”是教學方式變革、教師專業成長、區域教研聯動;“四步”是第一步調研實施情況,優化“一校一案”、第二步是整合多方資源,創新“1+1+N”機制、第三步是推進教研活動,形成優秀教學資源、第四步是加強應用遷移、建設課程資源平臺。通過“一核三維四步”的方式,不斷完善勞動教育,實現提升學生勞動素養的核心目標。
03
課例展示,各展風采程
3月5日下午課例展示環節,湞江區新韶鎮黃金村中心小學施麗瑩老師以牛奶盒為對象,引導學生利用尺子、鉛筆、剪刀、雙面膠等工具對牛奶盒進行改造。通過任務驅動、多元互動,成功將收納的基本原則傳授給學生,充分落實了義務教育勞動教育課標對“問題解決能力”的內容要求。
韶關市湞江區風采實驗學校孔穗嫻老師以種樹為主題,通過挖、埋、踩、提,將復雜的植樹過程轉化為簡單、可操作的實踐活動,充分體現義務教育勞動教育課標內容要求。此外,教學評一體化亦是孔穗嫻老師老師教學的一大亮點。
東莞市南城陽光第四小學楊婷婷老師以丹霞山為脈絡,引導學生通過趣味疊襪、創新疊衣、智慧收納完成闖關活動。通過任務驅動、技術賦能,成功將如何疊好衣物轉化成為學生的具體經驗。從教材出發,楊婷婷老師有見地的提出趣味疊衣的方法,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快速學會疊衣的技能。
04
反思評議,助力提升
課后,專家與一線老師分小組圍繞課例展開評課活動。多位教師的從不同角度進行點評,為優化課堂提供了寶貴的意見,充分體現“評課促教、研以致用”的活動宗旨。韶關市勞動教研員鐘勇認為,勞動的教學不僅是勞動技術更要發揮勞動的育人作用,通過勞動教育培養學生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和傳授學生中國人勤勞的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勞動的光榮。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員梁惠燕在評議時表示,三節課例體現了較強的生活化情境導向,勞動課不僅是一課,更是一育,要通過選取好的項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在學生心中播下熱愛勞動、崇尚勞動的種子;同時,學校要抓住勞動課育德的優勢,創造師生共同勞動的機會,營造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氛圍,打造勞動育人的教育新生態。
來源:廣東省教育研究院
編輯:廣東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