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一些金融圈子的媒體,就喜歡沒事靠著拉踩來給自己搞流量,最近又刮起來一陣風,說劉強東沒有新故事,貶低人家劉強東。
我看這大可不必,講兩句京東那是商業點評,但是對著劉強東本人去,那就是炒作了。
劉強東本來就不是講故事的,在這里評論人家講故事做什么?劉強東一個做實業的,為什么要講故事呢?
看一下京東最近的動向,第一是和德國零售巨頭談判的消息出來了,不管以前請什么代言人,那都是國內的問題,德國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德國人只在搞科研的時候講道理,不搞科研,站隊就完了。
要是不站隊,老老實實做買賣還是好談。
第二是收購達達配送,目的是繼續深化物流覆蓋的程度,確保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有京東的存在。
第三就是收購捷信消費金融的股權,相當于拿一個消費金融牌照?,方便將來把零售、金融和物流徹底打通。
京東這樣的商業布局,還是線上線下結合,物流金融配零售,再來一個七鮮超市管管生活,確實沒有新故事,也不需要新故事,現在需要的是錢,從22年開始,京東的利潤率就在1%以上了,換成美國GDP統計法能到3%左右。
盤子搞不好有一萬億,能有這個利潤點,說明還是在賺錢,但是賺的錢不夠,所以需要找新的增長點,美團進電商,京東進外賣,本身還是美團和京東的商業有競爭有重合,不是講故事的問題,是公司客觀經營的問題。
兩家公司各有各的護城河,但是在沒什么護城河的領域卷起來了,無非是主業難看。2024年京東的新業務回報率不太高,因為消費沒有上漲,甚至社會消費還有點下降的趨勢,所以美團的利潤也不好看,都需要找個地方賺錢的問題。
一定要去用京東大擴張,對比阿里大收縮,說清倉B站、陌陌,減持小鵬汽車、網易云音樂,賣大潤發,看起來是大收縮,實際上是把非核心資產一波出清,聚攏現金,方便繼續押注AI,繼續講故事。
這就叫醉翁之意不在酒,無非是看人家馬云和劉強東流量大,想要蹭一下罷了。人家幾家公司都正常經營著,為什么非要找故事呢?
阿里本身是個電商平臺,干的不是線下生活的活,重點是平臺和金融,阿里本身的護城河就在這擺著,不是核心業務天貓超市也搞得不錯,現在有余力進軍AI,自然要搞搞。
這不是故事的問題,是要抓住未來增長點的問題。哪里來的故事?
真要看故事,要看格力,要看董明珠女士,前兩天在北京搞健康家,董明珠去出席了一下,說“有人成了首富,但你看看給股民分了多少錢,只是靠炒高股價。”
董明珠有的是故事,從多年前找雷軍打賭,到前兩年找了年輕的助手,到后面的自如事件,再到現在來回發言,這里的故事非常精彩。
我們的財經媒體要寫故事,要關注有故事的人,實在寫不出來,有那閑工夫不如自己去炒股。不要每天找正常經營的企業負責人硬蹭,一個生意場搞得和娛樂圈一樣,是干什么呢?
財經媒體就這水平,是不是新聞專業的人招多了,自己對商業毫無研究,就知道飯圈吃瓜那一套,報道上也是這么搞,回頭來搞出來的商業分析毫無價值,還不如AI。
我們還能說什么?
只能說張雪峰銳評新聞學的含金量,還在不斷上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