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誠把東北搞得一塌糊涂,在一片“殺陳誠以謝天下”的呼聲中,被老蔣任命為“臺灣省主席兼警備總司令”,知情者說,這都是因為他有一個“好媳婦”,正因為他有“好媳婦”,才有了“好岳母”和“好岳父”。
陳誠之所以能離開東北,其夫人功不可沒,這件事在當時廣為流傳,熟悉那段歷史的讀者諸君自然知道陳誠是蔣介石和宋美齡的“干女婿”,要沒有這層關系,陳誠的結局絕不會比劉峙強。
干女婿畢竟不是親女婿,“無情最是帝王家”,權位之爭能使親父子兄弟反目成仇,“干翁婿”就更不值一提了,蔣經國“成長”起來之后,陳誠的處境尷尬甚至被老蔣拋棄,那也就不足為奇了。
陳誠長子陳履安在《陳誠在臺灣的歲月》一書中回憶:“1949年底,來了個消息。從情治單位的消息,就是美國放消息出來,如果能夠讓吳國楨做‘省主席’,美元就可以得到……吳國楨就來做,做了以后一發表,馬上去求證,美國人否認,沒這個事,美元沒有?!?/p>
蔣系的情治單位,就是我們說的特務機關,比如鄭介民為局長的“國家安全局”、毛人鳳為局長的“國防部保密局(情報局)”,此外還有“內政部調查局”、“國防部特種軍事情報室”、“憲兵總司令部”等若干單位,這些單位都是由蔣經國以“總統資料室主任”的身份代老蔣直接指揮的。
這些所謂的“情治單位”放出老美要以吳代陳的假消息,當然是小蔣甚至老蔣的授意。陳誠主動“讓賢”,肯定已經看出了其中貓膩。
陳誠先丟了“省主席”之位,后來又被剪除了羽翼。陳履安回憶:“經國先生始終沒有說跟我父親之間有什么不愉快,我父親從來也不提……中央委員二十五個人改成十六個人,就把和我父親有關系的人全拿下去了……那個時候就是經國先生在主動安排一切嘛。我父親他一直內心覺得他跟經國先生好像有敵對的。但事實上,在政治上,你在那個位置上,你不離開,人家就上不來,你就變成一個目標了。哪怕經國先生不把我父親當目標,他底下的人也迫不及待地要推?!?/p>
陳誠被推得步步后退,后來又跟老蔣在“反攻大陸”的問題上陳勝了嚴重分歧:老蔣迫不及待,陳誠認為不能操之過急,結果是陳誠連有名無實的“行政院長”之位也丟了。
老蔣在批準陳誠“請辭”之前,說了一番很重的話:“你以前跟胡適之、梅貽琦、王世杰,還有蔣夢麟,你們一起到中南部去,我就不放心,跟這些人搞在一起,這種人怎么搞在一起?”
胡適之就是我們熟悉的胡適,他跟另外三人被稱作陳誠的“商山四皓”,老蔣認為這四個家伙要幫陳誠奪蔣經國的權,這一點陳誠也感覺到了,于是在日記里大發感慨:老‘總統’對我期望還是很殷切,但是對我的疑慮實在是太深。”
說到《陳誠日記》,就不能不提到他在跟老蔣發生爭執后做的兩個夢,這兩個夢,陳誠寫進了自己的日記,其子陳履安在回憶錄中也有詳細描述,在講述陳誠日記中這兩個夢之前,咱們還是來看看老蔣日記中是怎么記載陳誠“變卦”的。
老蔣在日記中說:“辭修對孟緝談話,表示其對我反攻復國計劃根本失去信仰心,殊出意料之外,彼在四月底已同意我所定開始反攻時期,且已決定戰時財經措施與軍費,而今忽反前議,對我威信毫不顧及,可痛?!?/p>
老蔣在日記中說他把陳誠叫來一通訓斥:“彼聞言后,自覺其前日與彭(孟緝)等談話,違反其與我兩月前所同意之主張與日期,乃即無言以對……辭修對反攻計劃不愿多聞之意,可嘆,是其不積極乃作消極之表示。向來凡是重要軍事行動之決定,彼多持異議,而且作不合原則之反對,最后實施成功,在證明其所反對者為成功可行之舉動也。”
老蔣這些日記,表明他已經對陳誠完全失望,而陳誠也有自己的顧慮:“‘總統’擬于八月間開始軍事行動。余以為反攻自當義無反顧。唯目前是否為反攻適當時機應考慮??偨y未待我講完,即大為發怒,以為我懷疑三軍不能戰,破壞統帥威信,阻撓其反攻?!?/p>
陳誠也不甘示弱,他算是豁出去了:“我告以總統如此說法,是懷疑我的人格,我非但不能做事,亦且不能做人。我們反攻,雖不能算定,但決不能糊涂戰,最低限度也到舍命戰。試問如何使三軍舍命?以運輸工具言,如不給交通部相當時間,如何集中船只?其他可不必言。正吵得厲害時,夫人出來做和事佬,以后總統亦較心平氣和,說必須積極準備。”
陳誠敢跟老蔣“吵得厲害”,說明他當時也是真急眼了,要不是“干岳母”出來打圓場,這對“翁婿”搞不好就徹底撕破臉皮了。
陳誠的顧慮不能說一點道理都沒有,奈何老蔣根本就聽不進去,于是憂心忡忡的陳誠做了兩個夢。
據陳履安回憶,陳誠做夢是1963年秋天,第一個夢,是他夢見自己率領蔣軍“反攻”,登陸后激戰北上,卻陷入了解放軍的重圍并直接嚇醒了。
驚醒后的陳誠平復心情再度入睡、如夢,這個夢又不一樣了:“他出營巡視,卻被民眾包圍住,民眾問他要東西,他把手伸進自己的口袋想掏錢,結果口袋里竟然一無所有?!?/p>
這兩個夢,并沒什么迷信色彩,完全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陳誠知道老蔣的“反攻”就是“送貨上門”,那點兵力登陸,肯定會被包了餃子。
第二個夢就更好解釋了:陳誠手里沒錢,老蔣手里沒牌,他倆的口袋比臉還干凈,拿什么打?
跟老蔣相比,陳誠也算個“明白人”,他知道自己口袋空空,所謂的“反攻大陸”無異于癡人說夢。
陳誠阻止老蔣“反攻”,是膽怯還是精明,站在不同角度來看,可能會得出不同結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陳誠屈從老蔣的指令,真帶著一伙人前來送菜,那么功德林戰犯管理所,肯定會給他安排一個鋪位,而杜聿明則可能以全國政協文史專員的身份,去探望陳誠并問他當年在東北為何要把自己擠出去了。
陳誠沒有“反攻”,老蔣也偃旗息鼓,這就給讀者諸君留下了有趣的問題:在您看來,陳誠那兩個夢應該如何解讀?如果老蔣和陳誠真的帶兵“反攻”,被俘后會受到怎樣的“優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