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 年 9 月 28 號,北京玄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那是熱鬧非凡,老早就有人在那兒等著了,就想親自瞅瞅劊子手下手砍頭是啥樣。
這次有六個人被執行砍頭的刑罰,后來大家習慣叫他們“戊戌六君子”,他們被押到刑場的時候,一個個都很淡定,根本感覺不到死亡給他們帶來啥恐懼。
原來呀,他們早就把準備給做好了,就是打算用自己的血來叫醒那些麻木的國人。在被抓之前,譚嗣同有好幾次能逃到海外去的機會,可他不干,他大聲喊:
各個國家搞變法,沒有不是靠流血才成功的,現今咱中國沒聽說有因為變法而流血的,這就是國家不昌盛的原因吶,要是有,那就從嗣同我這兒開始吧。
然而周邊那些圍觀人的反應,著實讓譚嗣同灰心了,他們眼里根本沒一點悲傷的樣子,反倒在那幸災樂禍,甚至還有人朝他們丟爛菜葉呢。
在劊子手拉著的情況下,譚嗣同慢慢地把頭擱在木墩上,在他湊近木墩的時候,還沒忘了把木墩上的小蟲子吹走,雖說這只是在影視里出現的情景,可真的是讓人記憶深刻。
譚嗣同他們把脖子擱在木墩子上頭后,邊上的劊子手早就準備好了,他們手里的大刀被陽光一照特別扎眼,等吉時一到,就把大刀砍下去,六顆腦袋就咕嚕嚕滾到一邊了,人群接著就散開跑了。
刑場很快又變回了平常那樣安靜,那些劊子手忙著把大刀收拾干凈,弄完后,大刀還是跟新的一樣,戰士們的血絲毫沒讓劊子手覺得有啥壓力,接著他們也趕緊走了,畢竟他們還得去官府拿自己該拿的那份錢。
對呀,劊子手在古代那可是一種職業呢,人家得靠這個活著,現在這種職業早就沒啦,咱今兒個要說的主角就是清朝最后那個劊子手鄧海山。
他這輩子砍掉的腦袋有 300 多個呢,可到晚年卻遭了報應,最后落得個悲慘死去的下場。
【鄧海山被迫行乞】
在古時候,劊子手可不是啥大眾化的活兒,也不是人人都想干或者敢干的,畢竟得去終結別人性命,光想想都讓人后背發涼。
在古人的想法中,始終覺得人死后還有個別的世界,因而也始終覺得有鬼魂,要是手上沾了好多血,那不管是醒著還是睡著都沒法安寧。
不過人是有不同層次的,在生活沒憂愁的時候,肯定不會想著去做個劊子手,但要是被生活逼迫到了份上,與其被餓死,那還不如去拼一把,這樣一來就會有一些人踏上這條道兒。
鄧海山同樣如此,他打小就窮得很,連一日三餐都保證不了,他爹娘靠給地主種地來維持生計,那沉重的剝削老是讓他們沒飯吃。
等鄧海山再長大些,吃飯就變成大難題了,畢竟是個年輕小伙兒,那飯量可大著呢,在他父母實在沒法管他飯的時候,鄧海山就去要飯了。
小時候的鄧海山老是在街上乞求著別人可憐,就為了能討到一點兒東西,根本就沒啥尊嚴。
有一回,鄧海山討飯的時候,瞅見有個人在那大口吃肉,那羨慕勁就甭提了,這個生活還算不錯的人,叫佟紹箕,是長沙挺有名的一個劊子手。
佟紹箕有名氣是因為他行刑那叫一個干脆,能讓犯人沒啥痛苦感覺。因此每次有行刑的事兒,犯人家屬都會給他送些東西和錢財,就為了能讓自家親人走得輕松點。
另外,那劊子手自己也能有份報酬呢,官府會照著一個腦袋給二兩銀子這樣的標準給,因而佟紹箕在生活上啥負擔都沒有。
鄧海山瞅著佟紹箕,心里就琢磨著將來也能像他這樣過日子,于是就懇請佟紹箕能拉自己一把。
【鄧海山拜師學藝】
佟紹箕瞅著眼前這小伙,一下子就起了憐憫之意,他清楚在那個亂乎的世道,想混口飯有多難,可他又舍不得把鄧海山領進劊子手這行。
然而鄧海山一個勁地苦苦央求,還說只要能有飯吃飽,干啥都成,佟紹箕到底沒抗住鄧海山死纏爛打,就同意收下他當徒弟了,可佟紹箕哪能想到,他這個徒弟會作為清朝最后一個劊子手在史書里留名呢。
鄧海山原想著劊子手就是個沒啥技術含量的活兒,他覺著只要把任務完成了,就能拿到錢,可佟紹箕卻對他講,劊子手是很要技術的,光靠蠻勁那可不行。
為了讓鄧海山練練技巧,佟紹箕天天都給他弄來各式各樣的東西,像西瓜呀、南瓜呀、冬瓜呀,連木頭都有。
一開始佟紹箕會在那些物品上頭劃一道線,接著就讓鄧海山使勁往下劈,得能順著線把物品劈開,一點都不能差。
顯然,這可太難了,要知道人揮大刀時會失了重心,要是用力太猛,沒準還站不穩呢,鄧海山劈了幾個西瓜后,就再也不敢輕視這個職業了,開始使勁練習。
有了準頭以后,佟紹箕就給鄧海山弄些堅硬的東西來讓他鍛煉臂力,結果鄧海山就踏上了一條回不了頭的路。
每次佟紹箕要行刑時,都會把鄧海山帶著在旁邊觀看,時間一長,鄧海山差不多把佟紹箕的手藝學會個大概了,就等著能接到個正式任務來實際操作一下。
【鄧海山晚年凄慘】
有一回,佟紹箕得病臨時沒法去刑場干活了,然后他就向官府舉薦了他的徒弟,這徒弟知道要去行刑,不但不害怕,反倒還有點興奮。
他舉著大刀對著那等著被殺的犯人,一點沒遲疑就砍了下去,就這么著,鄧海山有了頭一回行刑的經歷,他也因而拿到了官府給他的頭一份報酬。
鄧海山不覺得行刑有啥難的,也沒尋思結束他們性命有啥不對,他就光看到自己手里能讓他吃飽飯的銀子了。
隨著佟紹箕歲數越來越大,鄧海山在刑場現身的次數也越發多了,在佟紹箕臨死前跟鄧海山講,讓他心里有個譜,砍了九十九個腦袋后,就得罷手了。
鄧海山怎么想都想不明白,就去問咋回事,佟紹箕就跟他講,這里邊的原因自己也說不清,反正他師傅就是這么跟他說的。
佟紹箕離開后,鄧海山就變成了遠近都知道的劊子手,等清政府完蛋了,鄧海山每次行刑給的報酬也從二兩銀子變成四塊銀元了,致使他壓根就沒法停下來。
后來他砍完 99 顆人頭時,本來打算不干了,可經不住金錢誘惑,又接了第 100 個活兒。等看到沒啥報應后,就啥也不管了,據相關史料講,鄧海山一輩子總共接了 300 多次行刑任務,就是砍了 300 多個腦袋。
到了民國那會,槍決慢慢流行起來了,鄧海山就沒了活兒干,靠著以前攢的那些銀子,還照舊大手大腳地過日子,后來就把積蓄都給花光了。
鄧海山也曾琢磨著娶個媳婦,可那些媒婆壓根兒就不敢給他牽線說媒,結果他最后就沒了這念想。
積蓄沒了,家也沒了,鄧海山就打算去找個工作,可壓根沒人敢用他,后來為了能吃飽飯,就只能又去要飯了。
鄧海山感覺自己殺的人太多了,是遭報應了,于是就打算出家當和尚度過這輩子,可寺院咋都不讓他進去。
最后鄧海山落得個討飯的下場度過了一輩子,那真是慘得不行。
參考資料:《清朝最后那一個劊子手》之類的。
(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