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揭香港大藥房騙局:不是“港藥”,是智商稅。
你以為在某寶某多某東邂逅的是“香港老字號”?不,你掉進了一場鋪天蓋地的“韭菜收割局”!
平臺上鋪天蓋地的“港貨正品”“百年老字號”招牌,把消費者忽悠得團團轉,可根本就是無中生有,那些所謂的“香港神藥”,都產自河南或江西等地的小作坊。
那些包裝上的地址,不是麻將館就是羊肉館,等等,不僅藥是假的,連“百年歷史”也都是假的。
“香港大藥房”賣的是藥嗎,不!其實是赤裸裸的詐騙。
南方周末等媒體的重磅新聞把“香港大藥房”揭了個底兒掉。
從“香港大藥房”到“河南辣椒膏”,直播間一次又一次地激情演繹著一場又一場的騙局。
當主播聲嘶力竭地喊著“家人們、寶寶們,這可是香港1841年的老品牌,世界冠軍都在用”時,一旁的江西老俵斜眼冷笑:5毛成本賣50元,傻子才不賺。
媒體就此解開真相,所謂的百年老字號圖標,是把屈臣氏的歷史直接復制粘貼上的,連創始人的名字都懶得改,一轉身就說是“香港大藥房的傳人”,勁不勁道?
你看包裝上的地址,所謂的旺角彌敦道地址其實只是一家小小麻將館。而直播用的香港街景,其實只是用泰國唐人街照片PS的。
你說驚不驚喜意不意外,所有的香港大藥房的東西,其實沒有一件是真的,因為根本不存在。
就說那款網絡銷量爆單的“透骨膏”吧,其實只是江西福建河北河南等地小作坊生產的智商稅。
直播間十萬人圍觀主播激情大吼:抽煙的、熬夜的、關節痛的一定要買買買。
但你真知道買回來的是什么玩意嗎?
香港大藥房連同這些“港藥”,令所有的香港人都一臉懵逼:這是什么野雞牌子野路子啊。
江西某企業這么說:我們只管生產,1萬件起批,5毛錢一盒,2塊錢一瓶,至于其他的關我屁事啊。
所以,你以為你買的是港藥,其實屁都不是。
這些鋪天蓋地的港藥難道監管看不到嗎?其實哪怕他們有一點點責任心也不會放任成這個樣子。
香港衛生署說,沒注冊不歸我管啊。
內地平臺這樣說,商標侵權≠假藥,退貨就行。
有消費者三年連續投訴130多起可吊事沒有,這些假藥依然在橫行,你說你有什么轍?
南方周末說“很可怕”,這些假藥里不僅加薄荷腦、還有辣椒素甚至激素,用了會皮膚潰爛,尤其長期服用可能會造成腎衰竭。
假藥害人太缺德,但缺德的事為什么能如此橫行呢?
的確,當你看到“香港”、“老字號”以及“治關節痛有奇效”這些字眼時,是不是想試試呢?
沒有多少錢,萬一真的有效呢?
人們對于假藥的態度近似于有病亂求醫,所以它才會有市場。
這些騙子們太懂人性了。
你看,用“香港”“老字號”打造高端幻覺。用“純中藥成分”打造“安全人設”,再用“低價促銷”來激發消費者的“賭徒心態”,于是“香港大藥房”就此暢銷不衰。
你看,騙子用你的健康焦慮標好價格,5毛錢的成本騙你9塊9,2塊錢的成本賣你50多,很魔幻是不是?
“香港大藥房”在網絡平臺干的轟轟烈烈,很諷刺也很荒誕,知道它為什么諷刺荒誕嗎?
因為根本沒人管。當監管患上了青光眼之后,平臺至多也就這么來一句“可以退貨”打發投訴,于是假貨照賣不誤。
消費者很無奈但也只能自認倒霉,心里想,算了沒多少錢,不值當。
但是真不能就這么算了。
監管部門的眼睛趕緊治啊,別等到消費者臉爛了皮膚壞了才有所反應,這種漏洞早該堵了。
最后總結一下吧,不論香港大藥房還是香港老字號,凡是急著用“香港”二字證明療效的99%都是騙子。
而你,被騙過嗎?
注:本文內容素材來源于南方周末、大風新聞,南都等媒體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