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九期
《民法典》法律日歷
2025年是民法典施行的五周年,以《民法典》內容為核心的普法欄目「法律日歷」,每周一期,用專業的視角幫您還原案情原委,分析復雜情況,解決實際問題。「精選案例」精心挑選涵蓋婚姻、繼承、合同、物權、人身等方面的一百余個生活案例,分析案情、普及法律常識;「名詞解釋」用通俗易懂的話語為讀者解釋專業的法律名詞,傳承法律思想,弘揚法治精神。
關注欄目不迷路,每周一期兩組案例,歡迎關注!(關注我們,即可在公眾號菜單欄“法律日歷”查看往期內容~)
TIPS:文末含互動答題
名詞解釋
代位繼承:指繼承人先于被繼承人死亡時,由繼承人的直系晚輩血親代替先亡的直系尊血親繼承被繼承人遺產的一種法定繼承制度。先于被繼承人死亡的繼承人稱為被代位繼承人或本位繼承人,代替被代位繼承人取得遺產的直系卑血親稱為代位繼承人。
精選案例(十七)
【登記機構不得要求對不動產進行評估】
李小華和王佳婚后共同出資購買了一套商品房,夫妻倆前去辦理房產登記時,登記機構以申請登記的不動產有關情況需要進一步證明為由,要求對不動產進行評估。夫妻倆認為要求評估違反法律規定,將登記機構訴至法院。
法律解釋
根據民法典規定,申請登記的不動產的有關情況需要進一步證明的,登記機構可以要求申請人補充材料,必要時可以實地查看。但是,登記機構不得要求對不動產進行評估;不得以年檢等名義進行重復登記;不得有超出登記職責范圍的其他越權行為。因此,登記機構無權要求登記人必須對不動產進行評估。
相關法條
民法典第二百一十一條
當事人申請登記,應當根據不同登記事項提供權屬證明和不動產界址、面積等必要材料。
民法典第二百一十二條
登記機構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查驗申請人提供的權屬證明和其他必要材料;
(二)就有關登記事項詢問申請人;
(三)如實、及時登記有關事項;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申請登記的不動產的有關情況需要進一步證明的,登記機構可以要求申請人補充材料,必要時可以實地查看。
民法典第二百一十三條
登記機構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要求對不動產進行評估;
(二)以年檢等名義進行重復登記;
(三)超出登記職責范圍的其他行為。
精選案例(十八)
【醫院抵押國有土地使用權無效】
借款人趙雷因資金周轉需要,從周亞處借款8000萬元,以所管理的醫院提供抵押擔保,抵押財產為該院所有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合同簽訂后雙方當事人未辦理抵押登記手續。一年后,周亞向公安局報案,稱趙雷騙取其 8000萬元。檢察院以趙雷涉嫌詐騙罪提起公訴,周亞同時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要求趙雷還本付息,并主張對其提供的抵押物享有優先受償權。
法律解釋
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應當審慎參與市場經營,不能隨意對外提供抵押或者充當擔保人。法院經審理認為,雖然案涉借款合同構成合同詐騙罪,但借款合同依然有效,而醫院國有土地使用權具有公益性質,屬于法律明確禁止抵押的財產。因此,抵押合同無效,周亞要求對醫院提供的抵押物享有優先受償權的訴求,不能得到法院支持。但醫院違反法律規定抵押土地使用權,進而導致抵押合同無效,存在明顯過錯。故法院最終認定醫院應當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
相關法條
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九條
下列財產不得抵押:
(一)土地所有權;
(二)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土地的使用權,但是法律規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三)學校、幼兒園、醫療機構等為公益目的成立的非營利法人的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其他公益設施;
(四)所有權、使用權不明或者有爭議的財產;
(五)依法被查封、扣押、監管的財產;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財產。
相信看完以上知識點介紹后
大家對《民法典》
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接下來
通過一道題目來自測下吧!
判斷題
一對戀人婚后共同出資
購買了一套商品房
前去辦理房產登記時
登記機構不得要求
對不動產進行評估
回答錯誤
回答正確
-點擊空白處滑動查看答案解析-
民法典第二百一十三條 登記機構不得有下列行為:(一)要求對不動產進行評估;(二)以年檢等名義進行重復登記;(三)超出登記職責范圍的其他行為。
回顧更多《民法典》相關知識
*參考文獻:
1.《無規矩不成法》.二〇二五民法典日歷.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