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想過,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也有個“追星族”?這個粉絲不追小鮮肉,專追三國老丞相。他就是我們的老杜同志——杜甫。要說這哥倆雖然隔了五百年,但老杜給諸葛亮寫的“應援詩“”,硬是整出個千古名場面。特別是最后那14個字,現在連初中生都要搖頭晃腦背,比背乘法口訣還上心!
一、大唐頭號“亮粉”追星記
老杜這哥們兒年輕時候狂得很,七歲寫詩夸鳳凰,二十歲在《望岳》里喊:“老子要站山頂上,看你們都是小矮人!”結果考了十年“大唐公務員”,混到47歲才當上倉庫管理員。安史之亂一來,拖家帶口逃到成都,行李沒放穩就問:“亮哥的武侯祠往哪走?”活像現在粉絲追星問酒店地址。
到了祠堂門口,老柏樹長得跟諸葛亮胡子似的隨風晃,老杜眼淚"唰"就下來了。摸著門柱子直念叨:“亮哥啊,你六出祁山沒干成的事,我老杜寫詩給你找補回來!”
二、兩個倒霉蛋的隔空握手
要說杜甫為啥這么迷諸葛亮?這倆倒霉蛋簡直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亮哥給劉備打工,加班加到五丈原猝死;老杜給大唐賣命,考編考到頭發白。一個寫《出師表》寫得掏心掏肺,一個寫“三吏三別”寫得肝腸寸斷。
老杜蹲在祠堂臺階上,看著青草黃鸝直搖頭:“亮哥你看這草,春風吹又生,咱倆的愁咋就吹不散呢?”說著掏出小本本就開始寫詩,寫出了流傳千古的《蜀相》,開頭就是靈魂拷問:“丞相祠堂何處尋?”這要放現在,絕對能上熱搜話題榜。
三、十四字神句的前世今生
老杜抹著鼻涕邊寫邊哭,“三顧頻煩天下計”寫的是亮哥求職記,“兩朝開濟老臣心”說的是打工人的辛酸。寫到結尾突然開掛,14個字直接封神:“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用四川話翻譯更帶勁:“仗都沒打贏人就洗白,搞得后頭英雄娃兒些眼淚水把衣裳前片都打濕完。”這殺傷力,好比火鍋里撈起來的腦花——又燙又嫩又戳心窩子。
四、教科書為啥獨寵它?
這14個字能火一千多年,年年入選課本,可不是靠運氣。它戳中了中國人的精神命門——哪個讀書人沒做過“治國平天下”的夢?哪個打工人沒經歷過“方案沒交人就累癱”的痛?
就像現在年輕人刷短視頻,看到亮哥五丈原吐血還要交代工作,彈幕肯定滿屏“破防了”。老杜這詩就是給所有“意難平”的人開了個樹洞,讓英雄淚有了去處,讓遺憾有了回聲。
五、從古詩里挖現代精神
要說亮哥和老杜活在當下,絕對都是“卷王”。一個能把《出師表》寫成萬字PPT,一個能在逃難路上日更十首詩。他們教會咱:生活給你發爛牌,也要打得啪啪響。
現在年輕人說“喪燃”,亮哥六次北伐失敗還在堅持就是“燃”,老杜半輩子漂泊還在寫詩就是“喪燃”。下次加班到凌晨,不妨對著電腦背這14個字,保準比喝紅牛還提神——一千年前有人比你更慘還成了詩圣,你慌個錘子?
如今武侯祠成了網紅打卡地,十個游客九個要背這14個字。老杜要是在天有靈,估計要捋著胡子笑:“老夫隨手寫的朋友圈,咋就成千年爆款了?”所以說啊,好詩就像火鍋底料,越熬越香。這14個字能香一千年,靠的是里頭燉著中國人的精神氣——明知難為偏要為,雖千萬人吾往矣!
聲明:本文內容和圖片均來自網絡,僅用于傳播積極正能量,不存在任何低俗或不當引導。如涉及版權或人物形象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立即刪除相關內容。對于可能存在爭議的部分,我們也會在接到反饋后迅速進行修改或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