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始祖鳥吊牌在二手平臺被炒至300元的消息引發熱議,高價帶來的利潤空間與龐大的市場需求推動下,始祖鳥逐漸淪為高仿重災區。當正品沖鋒衣售價超萬元時,臺州廠商卻能以200元成本仿制出“過檢級”產品,并以500元左右價格拋售,利潤率高達150%。暴利驅動下,“臺州鳥”已形成從生產、算法引流到銷售的完整暗網。
2024年始祖鳥中國假貨量激增,近三年,臺州警方查處的售假案涉案金額累計超5億元,揭開了這條灰色產業鏈的冰山一角。商家通過社交及短視頻平臺廣泛引流,發展多級代理體系,甚至利用正品報關單為仿品“洗白”。當假貨穿上“流量算法”的外衣,當消費者陷入“性價比”的虛榮陷阱,電商平臺是否正在淪為售假商家的幫兇?
電商平臺變異關鍵詞與私域導流的“貓鼠游戲”
隨著戶外運動市場規模擴張,始祖鳥在高端戶外品牌中脫穎而出。公開數據顯示,2024年四季度,始祖鳥憑一己之力實現全渠道營收增長29%,從而帶動其所在母公司的戶外功能性服飾板塊同比增長33%至7.45億美元,該板塊全年營收因此增長36%至21.94億美元,成為戶外品牌頂流,而其戶外沖鋒衣品類也成為現下潮流單品,甚至是身份象征。
在電商平臺中,搜索“臺州鳥”、“頂級”等關鍵詞會出現多家售賣始祖鳥仿制品的店鋪。這類商家為規避商標侵權,通常避免直接說品牌名,而是以“鳥家”、“鳥牌”、“鳥衣”替代,并以“原版開模”、“臺州直發”、“1:1復刻”、“刺繡原標”等標語來吸引始祖鳥沖鋒衣受眾群體下單。
值得注意的是,售假商家在各電商平臺的銷售策略也有分化。在拼多多上,部分商家以“無標款”低價引流,商家通過商品詳情頁不展示品牌Logo,僅展現與正品的細節對比圖規避侵權風險。在這里,始祖鳥官網過萬元需要申請購買資格的單品幾百元就能“入手”。以ALPHA SV第六代沖鋒衣為例,始祖鳥官方旗艦店價格為8200元,而仿制品價格僅為500-600元之間,售價僅為正品的1/15,月銷量可達幾千甚至上萬單。此外,部分鏈接通過標注“防潑水外套”、“戶外登山服”等模糊關鍵詞,繞開監管。
在淘寶平臺,為規避審核,有商家采用變異詞,如“始祖家禽”、“鳥家同款”、“始祖貓”等。若消費者想進一步溝通商品細節,客服則會將其引入微信私域溝通。除了“光明正大”銷售高仿的商家外,也有部分商家通過“拍A發B”模式(展示正品圖,發貨為仿品)欺騙消費者,部分由于交易未通過平臺,消費者陷入售后無門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在售假店鋪消費的客群大都是知假買假的消費者,商家則利用電商平臺的個人興趣推薦算法機制實現引流,并精準收割陷入“性價比”虛榮陷阱的消費群體,從而謀取巨額利潤。
據了解,有商家通過售賣始祖鳥爆款高仿產品月銷量破萬,部分商家的累計銷售量已達幾十甚至超百萬。有商家透露,每件仿制品的成本僅為100-200元左右,在加上logo刺繡和吊牌后,售價可以達到200-600元之間,利潤空間超過兩倍。按照此利潤空間計算,以拼多多平臺一家顯示銷量100萬件的臺州鳥沖鋒衣單品門店為例,在不考慮退貨、運輸、倉儲等成本的情況下,其售價258元/件,一件沖鋒衣利潤為158元,100萬件的銷量則能獲得1.58億元的巨額利潤。
在抖音平臺,商家則會在直播間內使用“工廠尾單”、“原單品質”、“蔦家”、“頂奢版本”等話術暗示假貨,主播通常會宣稱售賣的始祖鳥高仿沖鋒衣為“頂貨”,并通過包裝復刻工藝誤導消費者認為其產品的戶外功能性(如防水、透氣性)接近于正品,但實際產品在真實的極端戶外場景下往往無法達到宣傳效果。后續則引導用戶添加微信私域成交。
深耕戶外裝備測評的垂類資深博主向網易財經表示,始祖鳥使用的核心面料如Fortius很難拿到授權或是去復刻,仿品無法真正達到正品的功能性效果,若消費者聽信一些商家的不實宣傳,穿著戶外功能性不足的服飾到戶外,碰上極端氣候如極寒天氣,服飾保暖及抗風性不足可能導致凍傷甚至危及生命。
從B2C到C2C:消費遷徙下的假貨溫床
艾瑞咨詢《2023年中國二手電商報告》顯示,閑魚、小紅書的C2C交易規模同比暴漲68%,其中服飾類目GMV占比達41%。而中國消費者協會數據披露,2023年戶外裝備假貨投訴量同比增長始祖鳥成重災區。
近日,始祖鳥吊牌在二手平臺被炒至300元的消息引發熱議,大量售假商正從B2C平臺涌入C2C平臺,閑魚、小紅書等平臺成為新戰場。據媒體報道,閑魚上涉及“始祖鳥吊牌”的交易帖便超千條,部分賣家單月成交記錄達30余筆。消費者對品牌符號的追捧已異化為“吊牌經濟”,C2C平臺的匿名性與低門檻,為假貨流通提供了天然土壤。
小紅書平臺中,始祖鳥假貨銷售商一般通過素人及博主發布的“平替測評”種草筆記引流至微商渠道進行銷售。商家也會和博主合作,免費寄送仿品,博主則通過拍攝“性能對比”視頻,引導粉絲通過評論區鏈接或私信購買,在話術上強調“性價比碾壓正品”,并通過“不支持驗貨,介意勿拍”規避法律風險。
網易財經通過大量搜索后發現,始祖鳥在閑魚平臺的假貨售賣有兩種形式,一是打著“臺州鳥”、“頂配”等標簽“光明正大”售假的商家,另一種則是打著“奧萊專柜正品”、“香港專柜”、“支持鑒定”等標簽低價引流,并宣稱自己售賣的始祖鳥沖鋒衣是代購正品,甚至尺碼齊全,價格卻是正品的零頭。
以始祖鳥 Beta系列 Lt gore-tex硬殼沖鋒衣為例,一件正品售價在3000-4000元左右,而閑魚店鋪的“全新正品”售價僅318元,商家對于價格的解釋則為“活動沖量2折促銷,衣服本身成本不貴,專柜進貨要關稅、門店費及人工費等,專柜利潤百分50,還有匯率問題,標價2000的衣服減去專柜利潤、關稅和運輸費,一件僅掙10元”。
與此同時,始祖鳥的“鳥卡交易”則成為了假貨產業鏈的“身份證”生意。
據媒體報道,在閑魚平臺上,一張始祖鳥吊牌(“鳥卡”)價格根據商品不同系列價格從20-300元不等,黃牛通過5-30元收購消費者手中的正品閑置吊牌,這些吊牌通常會流入海淘商家、二手正品翻新和售假商家手中。舊衣翻新搭配正品吊牌的“洗白”模式開始盛行。一名戶外經銷商透露:“(二手正品)經過專業翻新和清潔后,舊衣配真吊牌可溢價數倍,消費者難辨真假。”
而部分正品代購商家為避免關稅,通常會剪掉代購商品的吊牌且不保留原包裝,這也導致其銷售價格低于有吊牌的正品,也有海淘品因吊牌瑕疵折價。一位代購坦言,“海淘正品常因吊牌瑕疵折價,換上新吊牌就能多賺點。”
此外,一些打著“越南制造”、“海外專柜正品”標簽的商品,實際上是假貨出境再回流,就變身成了消費者以為的海外折扣價購入的“正品”。大部分消費者并不懂如何辨別真假,大都是吊牌驗真,這就讓售假商家鉆了空子。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平臺存在大量的售假店鋪和個人賣家,拼多多、閑魚、淘寶三家電商平臺相關部門均拒絕做出回應,但閑魚平臺在網易財經問詢后,悄然屏蔽了“臺州鳥”三個字的搜索,但調換相關文字順序,仍能搜出上千家在售的“假冒始祖鳥”服裝店鋪。
電商平臺是否已經成為假貨幫兇?
據相關司法部門披露的信息顯示,近幾年,相關政府部門一直在大力打擊針對知名服裝品牌的造假售假行為,但在暴利的驅使下,相關造假售假鏈接并未得到遏制,相關判決案件顯示,假貨服裝產業鏈已形成專業化分工。
2024年5月,浙江三門縣公安局偵破了一起涉案金額高達3億元的始祖鳥造假案。裁判文書顯示,犯罪團伙以200元成本仿制市價6000元的始祖鳥沖鋒衣,通過短視頻平臺引流,以500元價格銷往全國,利潤率高達150%。警方最終查獲6噸假貨,抓獲42人,涉及14處窩點。
2024年12月,上海靜安警方破獲特大跨境銷售假冒注冊商標案,涉案金額高達2000余萬元。據報道,有消費者據報某網絡平臺的一家“海外專柜正品”海外專營店網店里購買的多個品牌的服飾均疑似假冒,后經鑒定,涉案商品確系侵權產品。經辦案專班調查發現,店鋪宣稱的“海外直郵”,實際上是通過廣西、廣東兩地的倉儲物流基地從境內發貨,將仿品運至香港,澳門等地,再以“保稅進口”名義回流國內,獲取報關單偽裝正品,在電商平臺規模化銷售。經查證,以匙某、李某等人為首的犯罪團伙曾多次因違規經營被平臺處罰,但其通過不同的關聯公司“改頭換面”,重新經營,這成為了其“知假售假”主觀故意的關鍵證據。此外,該案犯罪團伙還利用境外企業對公賬戶實施資金轉移,形成了“境內制假-跨境洗錢”的犯罪鏈條。
今年3月,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披露的(2025)滬0106刑初12號刑事判決書顯示,在幾個月前上海公安機關偵破的一起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案中,被告人黃某曾某夫妻在淘寶平臺上開設三家網店對外銷售假冒“始祖鳥”品牌的服飾,涉案商品金額超45萬元。
來源:網易財經 作者 |帽帽君 趙穎|實習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