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領導人賴清德昨日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制定所謂“五大策略十七項因應措施”,會后親自舉行記者會,除了抹黑大陸“威脅”,針對臺現役軍人,宣布將恢復“軍事審判制度”,另祭出多項修法與行政命令,妄圖進一步打擊限縮兩岸交流,藝人、大陸配偶,臺生、臺商皆為鎖定目標。
有藍委表示,賴清德可能忘了自己在2019年4月曾經反對韓國瑜提議恢復“軍事審判制度”,歷史是一面照妖鏡,照盡政客惡心嘴臉,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背棄自己過去的主張,這就是民進黨、這就是賴清德。
臺灣在2013年發生洪仲丘事件,引發25萬人上街,促使當時執政的國民黨推動“軍審制度”改革,賴清德此次一聲令下,引發島內各界質疑。
然而,當賴清德不斷渲染大陸“威脅”,甚至是以所謂“境.外.敵.對.勢.力”定調,當初對內檢討“軍審制度”的理由已經被轉移到兩岸關系上,當島內“反中仇中”的氣氛比之當年有增無減,在野陣營譴責賴的昨是今非固然有理,卻難以產生真正的制約力量,因為這是賴清德的倒行逆施,投射的更是那些在2024選賴的人對待兩岸關系的態度。
根據臺媒報道,大罷免目前進入第二階段連署攻防戰,民進黨昨日啟動下鄉宣講計劃,中央黨部行文給各縣市地方黨部、民進黨黨公職及縣市議員,黨主席賴清德請黨公職全力投入,協助辦理八場說明會。
而國民黨將循去年立法機構改革說明會模式,自四月起啟動全臺各縣市政策說明會反制;民眾黨也將舉行宣講活動,鎖定總預算、職場勞權、能源政策及社會安全等議題。
不過,經過賴清德昨日下午的記者會,已經把這場罷免戰的位階拉高到“國家認同”與兩岸關系上。雖然他只字未提大罷免,也沒有走上前臺公開支持挺綠民團,但他主導的所謂“國安”法制改革,與綠營發起的罷免攻勢已經合二為一。
民進黨“立院”黨團干事長吳思瑤此前透露,民進黨在立法機構新會期將透過所謂“整體的完備安全網,來加嚴現在的管轄密度、提升相關違法的罰則”,從《反滲透法》、《國安法》、《兩岸人民關系條例》或是《資安法》等等,相關修法大概十多項。
從去年針對立法機構改革法案的青鳥行動到總預算攻防再到新會期一系列涉及兩岸的法案推動,民進黨自有一整套劇本,罷免戰是他們扭轉立法機構席次少數的手段,而進一步完善“實.質.臺.獨”則是賴清德的目標。從這個角度看,有無藍白合,有何圍繞立法機構職權行使法與總預算的碰撞,國民黨都躲不過大罷免。而個別島內媒體人因為反對藍白合,不認同柯的政治投機,就認為罷免柴火是國民黨自己添旺,主張應該與挺綠罷團謙卑溝通只是個人的一廂情愿,更反映出在戰略上的短視糊涂。
事實上,民進黨正是利用他們在島內選民結構和兩岸論述上的“優勢”,打出“抗中”牌,即使未必能實現立法機構翻盤,但只要讓藍委們陷于人人自危的境地,縱使他們能保住席次多數,能否擋得住執政黨推動的這些“惡法”不免讓人打上問號。國民黨在兩個會期內不敢碰觸《反滲透法》,破除交流的障礙便是例證,反觀民進黨方面,還要在相關法案上繼續加嚴,足見藍營所謂的戰力表現并沒有反映在兩岸論述的提升上。
在《反分裂法》20周年前夕,賴清德舉行所謂“‘國安'高層會議”,公開以“境.外.敵.對.勢.力”抹黑大陸,宣揚他的“新.兩.國.論”,此舉顯然是經過精心策劃的。在為大罷免添柴火之外,以“修法立法” 打擊交流,煽動島內社會對大陸的恐懼與敵意,這種為分裂行徑打開方便之門的做法,帶給兩岸關系的沖擊影響,帶給臺灣民眾的迷惑性與危害性,并不在“法.理.臺.獨”之下。而統獨問題從來沒有中間地帶,假使部分島內輿論至今還把放棄“臺.獨.黨.綱”這種分裂勢力一時的策略選擇當作棄“獨”參考,認為民進黨是向中間靠攏,面對賴清德各種倒行逆施,只能證明類似說法是在絞盡腦汁地挑戰不容置喙的一中原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