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份,香港警方通報了一起電信詐騙案,內地18歲女生,香港大學的大一新生,損失金額高達920萬港元。 主要是女生被告知其卷入了一樁洗黑錢的案件,詐騙人員要求她安裝一款應用程序以監控其手機界面,進行轉賬,聲稱這些操作是為了證明她的清白。
目前,海外詐騙案件花樣百出,這些詐騙手法已經越來越 “高端”,從假公安、虛擬綁架,到現在的各類 AI換臉, 偽造各類音聲身份信息等。
2024年,有媒體曾對1500多名大學生做過一個調研,結果顯示半數受訪大學生本人或身邊的人曾遭遇疑似AI詐騙,坦言“面對AI詐騙防不勝防”。其中AI換臉技術在詐騙案件中的使用率非常高,AI語音合成技術次之。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接受央視采訪,談對于AI發展看法
為了幫助留學生提高警惕,避免上當受騙,本文總結了幾種大家常見詐騙方式及防范措施。
01
作案手法及案例
常見的詐騙主要會涉及電信詐騙、私下換匯被騙、網絡交易和租賃房屋被騙以及這近幾年升級版的AI詐騙等。
不法分子冒充公檢法機關、駐外使領館、電信公司、快遞公司等,依托社交媒體等進行詐騙,利用AI新技術詐騙,相關手法及案例如下:
(一)虛擬綁架
多名中國留學生遭受虛擬綁架網絡電信詐騙,詐騙分子作案手法雷同。同學接到詐騙分子來電,稱其卷入刑事犯罪,將被引渡回國判刑。詐騙分子利用仿造證件獲得同學的信任,要求學生向詐騙分子指定的“安全賬戶”中轉入大額保證金即免于被引渡判刑,事后將返還資金。
詐騙分子誘導留學生以“學校要求提供保證金”、“提前繳納學費”、等 為借口,向家人騙取資金。事后指使學生搬離宿舍,去酒店開房,斷絕同家人、老師聯系,配合拍攝被“綁架”視頻及照片。詐騙分子通過控制學生微信,將被“綁架”信息發給家屬,索要更多資金。
更有詐騙團伙利用新型AI換臉,聲音合成技術等,制造虛假的場景,營造成學生視頻通話等情況,向家長講述“自己”的遇到的困境,讓家長給“自己”轉錢的方式進行詐騙,使家長的財產遭到損失。
(二)私下換匯
私下換匯是在國外比較常見的詐騙手段了,詐騙人員活躍在各類生活,二手物品,兼職群中,騙子在微信群、朋友圈、論壇發布“高匯率換匯”廣告,誘導將錢轉賬給他們,承諾幫你兌換成外幣,但最終錢轉出去就消失了。
有些騙術更高級,會安排一個“假商家”來做中介,制造可信度,等你交錢后,他們一走了之。
(三)郵寄物品被扣留
S同學,初到英國,收到不知名電話,騙子冒充亞馬遜的工作人員,告知學生有重要的包裹(衣服和銀行卡)涉及違法了,被海關扣留,需要補交高額的罰款和郵費。并且還轉接“警局熱線”來證明騙子的真實性,告訴學生:有人冒出學生本人的名字和身份證信息郵寄違禁物品,趕緊聯系警局,讓警察處理。
(四)冒充房東
某留學生在社交媒體上看到詐騙人員偽造成房東身份,發布的低價出租房屋信息,聯系詐騙分子實地看房后,在詐騙分子花言巧語下同其簽約付款,但在入住時發現房主另有其人,詐騙分子并無出租房屋資格,造成租金被騙。
02
提高安全防范意識
大家一定不要對自己盲目自信,覺得不會被騙,特別是留學生,一定遇事不要慌,提高對各類詐騙行為的防范意識,注意以下事項:
(一)謹防電信詐騙。
凡接到自稱中國駐外使領館、國內公檢法機關、快遞公司、電信公司等來電,內容涉及信函、文件或包裹內容表明當事人涉及“洗錢”、“走私”等案件的, 或以任何名義索取當事人姓名、銀行賬戶等個人信息以及轉賬、匯款等要求的,可確定是電信詐騙,應馬上掛斷電話。如有疑問,可向中國駐英國使領館或外交部12308熱線求證。
(二)勿貪圖便利私下換匯。
通過社交網絡平臺聯系私下換匯,存在極高資金被騙風險。即使以“優惠匯率”換匯成功,實際也存在被犯罪集團利用,在不知情情況下從事洗錢犯罪行為的風險,可能面臨執法部門處罰,影響求學、就業和合法居留。
(四)勿通過非正規渠道租房。
在租房過程中要提高警惕,擦亮眼睛,通過正規合法的中介渠道簽訂租賃合同,簽合同前應認真查看核實中介資質、核對房屋產權歸屬和房屋情況等信息,或者以免上當受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