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長期以來,我們受制于自身軍事實力和外部國際環境的限制,不得不延遲解放臺灣,解放戰爭的任務并沒有完成。
通常來講,解決臺灣問題的風險有兩個,一是我軍能否在軍事較量中打敗以臺灣和外部介入勢力為核心的軍事對手,二是因內部戰爭帶來的外部圍攻問題能否得到有效解決,現在,能否徹底解決問題?
01:軍事風險可控
國防部長董軍說得很明白,現在的臺軍就是甕中之鱉,解放軍對軍事實力相當自信,外交部長王毅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也首次在官方場合喊出中國臺灣省,這一切說明那一天已經不遠了。
今天,解放軍有把握完全解決掉近20萬臺軍,打好解放戰爭的最后一戰,就如臺灣著名媒體人岳賴謙所說,在武力手段解決臺灣問題時,中國大陸不會只會考慮什么時候動手最為有利,代價最低,那就什么時候動手,不要低估解放軍的能力。
從軍事風險來說,解放軍已經解決了登陸船隊的安全性問題,完全可以把數十萬登陸大軍送上臺島,解放軍已經完全掌握了西太海域的綜合制權,就連美軍也不得不承認解放軍在家門口的優勢地位。
在中國海軍對澳大利亞國土繞圈威懾過程中,自始至終美國沒有做出任何表態,此舉讓澳大利亞非常失望,美軍也很清楚,解放軍派出以055驅逐艦為首的海軍艦隊,做出了實戰對抗的準備,此時和解放軍硬碰硬,美軍占不到一點便宜,還會在盟友面前丟了面子。
連澳大利亞沿海都不再安全了,美日為首的軍事同盟還能威脅解放軍登陸船隊的安全嗎,顯然不能?
02:圍攻風險可化解
此前,我們擔心有收回臺灣導致外部環境出現難以控制的風險,引發西方國家和周邊惡鄰的集體圍攻,一是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禁運,二是對賴以生存的海外通道實施封鎖,三是趁機制造輿論攻勢。
自從新中國成立后,西方國家就對中國采取了多次禁運措施,上世紀80年代的禁運措施導致中國與西方國家全面脫軌,造成了短期內的困難局面。
不過,今天中國完全擁有了應對國外封鎖的能力,問題是西方國家敢不敢再次對中國草率發起禁運。
中國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進出口貿易國,也已經成為全球150個國家和地區最大的貿易伙伴,反映了中國對外部世界的影響力,對歐盟國家同樣如此,2023年,中國是歐盟最大的貿易伙伴,占比高達歐盟對外貿易的五分之一。即使美國對中國采取貿易戰,也無法擺脫依賴中國的事實。
其次,中國軍事力量也完全解決了外部對手對世界關鍵海上通道的封鎖能力,不怕外軍借臺灣問題封鎖戰略通道,以至于出現進出口貿易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解放軍研發新型武器裝備充分考慮到了作戰范圍。還是以055萬噸大驅來說。
這一次繞澳航行出動海軍官兵近千人,時間超過了1個半月,艦艇編隊總航程突破了2萬公里,展現出了解放軍官兵頑強的連續作戰能力,以及新型武器裝備的持續部署能力,解放軍已經逐步將觸角延伸到了日本海、南海、西太平洋、印度洋等海域,遠洋持續部署能力獲得了巨大提升,我軍保護海上貿易通道安全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解放軍空軍7架八一飛行表演隊從華北某機場起飛,在運油20加油機的保障下,連續飛行數千公里奔赴泰國參加泰國空軍成立88周年慶祝活動,如果是在戰爭條件下呢?解放軍空軍也有能力在數千公里以外的空域執行任務,空軍航空兵部隊的戰斗機飛行員連續飛行8-10小時已經成為了訓練常態,由此帶來能力的直接提升,解放軍空軍有能力對數千公里外的對手發起直接打擊。
最后,實力帶來的戰略自信使得中國敢于應對西方國家的輿論攻擊、隱蔽滲透和顏色革命,美國國際開發署長期資助反華勢力對中國采取輿論攻擊在內的一切手段,可結果怎么樣呢?
今天,中國已經具備了解決臺灣問題和因臺灣問題引發的一切內外部問題,經得住任何風險!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關注我,看清更多復雜的國際局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