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背景下,高端裝備智能運維逐漸成為突破多種工業領域關鍵裝備低效運維瓶頸、構建全球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支點。隨著工業物聯網、傳感、云計算等技術的發展,裝備運維大數據呈現多模態、高維度發展的特性,傳統智能運維方法受限于標注數據稀缺等阻礙,難以高效融合裝備運維機理與多源異構數據信息,導致在工程場景下難以應用。
近年來,以大模型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迅速,為破解當前高端裝備智能運維難題提供了全新路徑。通過利用文本、圖譜、時序、視頻等海量運維數據,大模型有能力自適應學習跨模態語義表征,借助對比學習、提示工程等技術完成少樣本/零樣本下的故障診斷、壽命預測、運維決策優化等任務。例如,在風機齒輪箱監測中,大模型可以同步解析振動信號的時頻特征、潤滑油鐵譜圖像的磨粒形態及裝備歷史維護文本記錄,生成融合物理約束的運行維護分析報告,為高端裝備提供全新的高效智能運維工具。
為更深入探討先進代理模型技術的前沿發展,推動該領域的學術研究與工程應用的深度融合,《機械工程學報》編輯部與客座編輯團隊策劃了“大模型驅動的高端裝備智能運維” 專欄,該專欄聚焦大模型在高端裝備智能運維中的前沿探索與工程實踐,旨在建立大模型驅動的高端裝備智能運維新范式,提出面向智能制造、航空航天、交通運載、能源動力等場景的新一代智能運維方法,助力高端裝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數字化升級,為我國高端裝備智能運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一、征稿方向
本專題征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向:
高端裝備智能運維基礎模型;
高端裝備智能泛化故障診斷;
高端裝備智能壽命預測;
高端裝備運維決策優化;
多模態大數據驅動的智能運維;
二、客座編輯團隊
客座編輯:
李響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博導,國家級青年人才,英國工程技術學會會士,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主要研究方向為工業人工智能、機器視覺、大模型、神經形態感知與計算、智能運維等,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參與制定國家標準3項,擔任《機械工程學報》青年編委、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Pattern Recognition副主編,發表ESI高被引論文24篇,ESI熱點論文8篇,谷歌學術引用10000次以上,H指數46,獲2023年中國振動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基礎研究二等獎(第一完成人)、2022年遼寧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二完成人)、2023年中國力學學會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二完成人)等獎項。
劉成良 教授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國家“十二五”863計劃先進制造領域智能機器人主題專家組成員、國家“十三五”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總體專家組副組長、智能農機裝備重點專項總體專家組成員、國家“十四五”工廠化農業關鍵技術與智能農機裝備重點專項專家組成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機器健康與智能運維、流體傳動及智能控制。作為第一獲獎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特等獎1項、其它省部級一等獎4項。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流體傳動與控制分會副主任委員、九三學社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九三學社上海市第十八屆委員會委員副主委,上海市政協常委等。
雷亞國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常務副院長、精密微納制造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國家杰青、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入選者、ASME Fellow、IET Fellow、ISEAM Fellow、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國家重點研發項目首席科學家(2項)、“三秦學者”全國一流創新團隊帶頭人。現擔任黃河流域大學聯盟先進制造分領域主任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大數據與智能系統分會副主任委員、IEEE TIE、MSSP等本領域著名期刊副主編。長期從事機械系統建模與動態信號處理、大數據智能診斷與預測、機械智能維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發的智能診斷系統在智能制造、能源電力、交通運輸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曾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中國青年科技獎、科學探索獎、教育部青年科學獎、省部級自然科學一等獎3項等獎勵。
李彥夫 教授
清華大學質量與可靠性研究院院長、工業工程系長聘教授。2011-2016年任教于法國巴黎中央理工與高等電力學院(今巴黎薩克雷大學)。研究領域主要包括系統可靠性、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維修決策方法及其在各類工業/工程系統中的應用。已發表100余篇國際期刊論文,H指數41。連續入選愛斯維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終身科學影響力榜單。授權國際專利1項,制定IEEE標準1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以及市場監管總局委托項目,多項研究成果企業應用轉化。獲得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全國發明展金獎2項、中國運籌學會應用獎、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多項資政報告成果被市場監管總局、全國人大財經委等部門采納。擔任IEEE TII、RESS、IEEE TR等頂級期刊副主編,IEEE技術與工程管理學會北京分會主席、中國系統工程學會系統可靠性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尹珅 教授
挪威科技大學機械與工業工程系教授,挪威技術科學院院士、IEEE Fellow,主要研究故障診斷、壽命預測、機器學習、人工智能、可靠性、智能運維、信息物理系統等方向,擔任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聯合主編,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Consumer Electronics等期刊編委,IEEE可靠性學會Fellow評估委員會副主席,IEEE工業電子學會管理委員會委員。入選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2016-),曾獲中國青年科技獎等獎項。
三、特別提醒
論文要求
(1) 內容要求:論文應未在國內外刊物或會議上公開發表或宣讀過。論文要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內容豐富,對同行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2) 格式要求:word 排版,符合《機械工程學報》中文版格式要求(參見本刊官網下載中心的中文模板和論文修改提示),研究論文篇幅 8 頁以上為宜;綜述論文 10 頁以上為宜。
論文提交
請登錄網站 http://www.cjmenet.com.cn,注冊用戶,按“向導式投稿”的步驟進行操作即可。
特別提示
(1) 請填寫授權書,與投稿文章一并打包上傳(無手寫體簽字的授權書視為無效投稿)。
(2) 在投稿系統的“欄目選擇”中勾選:“大模型驅動的高端裝備智能運維”專欄。
四、截稿時間
截稿日期:2025年11月30日
五、聯系方式
編輯部聯系人:
金程(010-88379422,E-mail: jme_jc@126.com)
感謝您對《機械工程學報》的熱心關注與鼎力支持!歡迎賜稿!
責任編輯:杜蔚杰
責任校對: 張 強
審 核: 張 強
JME學院簡介
JME學院是由《機械工程學報》編輯部2018年創建,以關注、陪伴青年學者成長為宗旨,努力探索學術傳播服務新模式。首任院長是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監事會監事長、《機械工程學報》中英文兩刊主編宋天虎。
歡迎各位老師掃碼添加小助理-暖暖為好友,由小助理拉入JME學院官方群!
歡迎關注JME學院視頻號~
尋覓合作伙伴
有一種合作叫做真誠,有一種發展可以無限,有一種伙伴可以互利共贏,愿我們合作起來流連忘返,發展起來前景可觀。關于論文推薦、團隊介紹、圖書出版、學術直播、招聘信息、會議推廣等,請與我們聯系。
感謝關注我們!《機械工程學報》編輯部將努力為您打造一個有態度、有深度、有溫度的學術媒體!
軋制技術與智能化
版權聲明:
本文為《機械工程學報》編輯部原創內容,歡迎轉載,請聯系授權!
在公眾號后臺留言需要轉載的文章題目及要轉載的公眾號ID以獲取授權!
聯系人:暖暖
電話:010-88379909
E-mail:jme@cmes.org
網 址:http://www.cjmenet.com.cn
官方微信號:jmewechat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