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1151字
預計閱讀時間:3分鐘
無論是從事辦公室工作
長時間駕駛還是在學校學習
久坐不動都會使下肢血液循環減慢
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
02
久坐不動,這些部位最易被血栓“盯”上
血栓在靜脈和動脈里都可能出現,久坐不動會直接增加血栓風險。
靜脈血栓主要包括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
堵在下肢=深靜脈血栓
一般發生在下肢的靜脈血管,患肢可出現腫脹、疼痛、靜脈曲張、皮膚瘙癢,甚至形成潰瘍經久不愈。
堵在肺部=肺栓塞
下肢的深靜脈血栓一旦脫落,可能隨血流移動堵住肺動脈,形成肺栓塞,造成呼吸困難、劇烈胸痛、咯血等癥狀,嚴重者可致命。
動脈血栓是心梗和腦梗的元兇。
堵在心臟=心梗
心梗是指心臟血管被血栓阻塞,造成心臟缺血壞死。
堵在大腦=腦梗
腦梗則是頸動脈或顱內血管堵塞,導致腦缺血,即通常所說的中風現象。
03
血栓更容易找上哪些人?
人體血液中有凝血和抗凝兩套系統,二者在正常情況下可保持動態平衡,確保血液在血管中正常流通,一般情況下不會形成血栓。
只有在特殊情況下,如血流變緩、凝血因子病變、血管損傷等,導致凝血功能亢進或抗凝功能削弱時,才會打破這種平衡,使人體處于“高凝狀態”。
7類“易栓體質”人群尤其要注意:
確診冠心病、心房顫動、頸動脈狹窄的患者;
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基礎病患者;
老年人、孕產婦、肥胖人群;
長期吸煙者;
經常久坐不動,缺乏鍛煉或常出差需長時間乘坐交通工具者;
特定家族病史人群(如某些遺傳性血液疾病等);
外傷、手術后臥床,使用特定藥物或治療手段人群(如長期服用雌激素、避孕藥或化療患者等)。
04
血栓“堵路”時,身體這樣提醒你
四肢麻木
當人體血液中存在血栓,四肢會因供血不足而出現麻木、疼痛的感覺。日常生活中若突然感到腿疼、有壓迫感或下肢麻木,一定要警惕。
出現跛行
如果血管堵塞加重,會出現間歇性跛行,行走數百米后腿部酸痛,需休息緩解。
小腿腫脹
表現為單側腿腫,常見于膝蓋以下部位。
出現暈眩
平時休息時,如果突然感到一陣眩暈,失去平衡和協調能力,甚至出現昏厥,應警惕這是腦血栓最為常見的先兆。
05
如何預防被“栓”住?
要想保護血管、防止血栓形成,可從以下幾點著手:
定期活動
建議每坐一小時,起身活動5至10分鐘,如簡單的伸展運動或走動。
踝泵運動
一種簡單有效的促進下肢血液循環的方法。平躺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雙腿伸直放松,然后緩緩將腳尖向上勾起,使小腿肌肉緊張,保持幾秒鐘后,再慢慢放下腳尖,讓小腿肌肉放松。
深呼吸與咳嗽
深呼吸可擴大胸腔容積,增強胸腔負壓,有利于血液回流心臟;輕輕咳嗽幾下,也能對胸腔和腹腔施加壓力,幫助血液更好流動。
適度喝水
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減少血栓形成的風險。
均衡飲食
多吃富含纖維素的蔬果和粗糧,減少高脂肪、高糖分食物攝入,有助于控制血脂水平,保護血管健康。
來源:央視新聞
告訴小伙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