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科技從來就不落后美國,僅英法德三國就出了344位諾獎獲得者,只是沒有美國軍工體系健全,歐洲這些年始終跟在美國屁股后面完全是自甘墮落。
歐洲在軍事科技領域同樣屬于世界第一梯隊:豹式坦克,陣風臺風鷹獅戰斗機,金牛座導彈,IRlS-T防空系統,弓箭手自行火炮……都屬于科技之星,此次法國向烏克蘭援助的“紫苑(MBDAster)”防空系統更是首秀就展示出讓人驚艷的戰斗效能。
法國總統馬克龍3月11日剛宣布加碼援助烏克蘭兩套"紫苑"防空導彈,第二天就傳出爆炸性消息——這套法國與意大利聯合研制的防空系統直接把俄羅斯戰斗機打成了空中煙花!歐洲的"紫苑"導彈瞬間成了全球焦點。
要知道,俄軍戰機很久不敢貼著烏克蘭陣地飛行了,這次被擊落的戰機是在90公里外被鎖定擊毀的,紫苑將烏克蘭防控區域擴大了3倍。法國媒體爆料,"紫苑"最大射程能達到150公里,相當于從上海發射導彈精準摧毀杭州的空中目標。
這種超遠距離精準打擊能力直接把現代防空戰拉進了新紀元,也讓美國愛國者黯然失色。
紫苑出道即王者的表現無疑讓美國坐立不安,這套系統從頭到腳都是歐洲血統,從生產到出口無需要看任何人臉色,其強悍的實戰表現則給歐洲武器打了全球免費廣告。
過去幾十年里美國靠著“愛國者”,“薩博”吃盡了天下,如今半路殺出了個紫苑,且價格比愛國者便宜兩成,還能夠兼容所有北約標準防空導彈,美國軍火商們怎能不急呢?據悉,目前已經有中東買家開始打聽歐洲武器報價,美國軍火市場的蛋糕眼看不保。
可這一切又怨誰呢?盟友們花高價購買美國武器,買到手后還要被迫接受技術勒索,若與白宮政見不合花高價購買的先進武器立即就會成為“展品”。
庫爾斯克戰斗最關鍵的時刻美國都能夠切斷了情報共享與數據鏈共享,導致烏軍損失慘重,血淋淋的教訓誰又不怕呢。
而且,美國的這種劣行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
2022年北約軍演中,意大利空軍的兩架F35在模擬對抗中同時出現了雷達失控。事后調查,指向系統中的特定地理坐標觸發了機制。
埃及空軍裝備的F16戰機在接近以色列空域時,顯示器就會自動模糊關鍵導航數據。這種技術捆綁使得任何美制武器實戰應用必須符合美國利益。
2023年3月,烏軍在冬季攻勢中計劃使用海馬斯火箭炮攻擊俄軍縱深目標,超過60%的發射單元火控系統突然被遠程鎖死。事后調查顯示,美國國防部通過衛星指令遠程關閉了系統作戰模塊。
2024年德國黑森號護衛艦防空導彈瞄準美軍MQ-9“死神”無人機時,火控系統突然觸發強制休眠程序。深入分析發現,導彈導引頭內被鑲嵌了|FFD自我識別模塊,該模塊能夠通過衛星鏈路與北美防空司令部內的數據庫進行實時比對,相當于美國構建了全球美制武器使用許可體系。
德國為何要取消83億美元的F35訂單?德國專家發現 F35的飛行控制系統完全要依賴美國軍方的數據鏈認證,這就意味著若美國切斷了衛星導航信號或拒絕提供飛行代碼,飛機立即會成為擺設。
美國利用外銷的軍工產品進行技術霸權和技術勒索,是要將盟友的國防自主權轉化為對美國數字依賴的質押物。
F35的源代碼爭議揭示了美國深層次的控制體系。雖然該飛機是由美、英、意大利等9個北約國家聯合出資40億美元研發的,但核心飛控系統的源代碼卻始終被封存在五角大樓的加密服務器中。德國飛控系統專家穆勒指出:這些代碼控制著從發動機推力分配、雷達頻率到武器接口等258個系統關鍵詞,戰機每次升空都需要通過美國防部安全網,使得華盛頓不僅能實時控制裝備狀態,更具備在系統更新中植入隱蔽指定的能力。
特朗普的親俄立場迫使歐洲包括美國所有盟友如今不得不正視這一嚴峻問題……在德國取消了F35訂單后,韓國3月10日也取消了對美88億美元的軍購大單,此外,還有一些西方國家也正在計劃取消美國訂單。
日益嚴峻的地緣安全需求下,歐洲的安全防務與軍工獨立迫在眉睫。而美國如此的操作必將導致美國軍工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這種衰落不是在技術與國家關系競爭中落敗,而是被道德與契約精神拋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