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腕兒 拆劇系列
1980年的中國,一切尚未命名,一片嶄新。這一年,中國女排首次世界杯奪冠;這一年,大冰箱 、大彩電還是個稀罕物件;也在這一年,四川某城一棟家屬樓里有這么一家人,他們雖是重組家庭,但生活幸福而溫馨,聽花島出品的短劇《家里家外》,正是在講述這個美好的故事。
這是一部非常不一樣的短劇,足夠創新。
《家里家外》主打溫情基調,沒有很多狗血,沒有穿越,有的是家庭的溫暖和對生活的寫實,這一次,我們看到了短劇情懷。
如果要概括這一家人的性格,那就是:不內耗。
不內耗的妻子和情緒穩定的丈夫,聰明的孩子們,還有和睦相處的小姑子。
你可以以輕喜劇來認知這部劇,這一家子的生活瑣事平凡而有趣。也可以從感情的角度來理解它,你可能會被多次擊中淚點。高濃度的情懷價值背后,是無數個細節打磨而成的結果。
今天,《家里家外》在紅果上線了。上線六個小時左右,“川話短劇家里家外上線”的詞條登上抖音熱搜,排名25,740萬熱度。
通過《家里家外》,我們也能看到,一部年代劇 ,是如何在創新的基礎上,彰顯出短劇情懷的。
一個四川小家庭的故事,暖哭你我
“充滿變化的年代,不變的家人和愛。”
《家里家外》的情感色彩調和得很是醇厚,相較于市面上的年代劇,劇情更為稀缺,在帶領著觀眾一起懷念那個美好溫暖的時代,展現人性的美好。
故事從蔡曉艷被哥嫂趕出家門開始。蔡曉艷是地道的四川媳婦兒。可是,因為丈夫貪賭,她離婚了。
嫂子貪財勢力,想把蔡曉艷嫁出去,緊逼之下,蔡曉艷決定帶著兒子離開這里。
她艱辛的推著一輛三輪車上坡,上面高壘著她的所有家當。8歲的兒子邵一帆也在用力推著車,幫蔡曉艷減輕重量。上坡太難,一個瞬間,「高平區第一歪婆娘」蔡曉艷,還是委屈的哭了。
就在這時,蔡曉艷抬頭看到了陳海清。
陳海清是冷凍機廠副主任,即將升任副廠長。 他單身生活多年,獨自帶著女兒陳爽,而他其實對蔡曉艷早已心有所屬。
蔡曉艷要流落街頭的瞬間,「高富帥」陳海清求婚了。
蔡曉艷并沒有立刻答應。但她回頭看到了邵一帆,不忍再流落街頭,決定先答應求婚。
就這樣,陳海清父女,和蔡曉艷母子,一家四口住在了一起。
《家里家外》的特別之處在于,它在盡量避免用刻意的藝術手法烘托情感和氛圍,劇中的一切就是生活化的,是順理成章發生的。
重組家庭家庭關系復雜,問題會更多。
剛見到蔡曉艷時,陳爽接受不了繼母。但在后續的相處中,逐漸放下了戒備。被學校老師誣陷偷班費時,蔡曉艷堅信陳爽沒有偷班費,陳爽感動蔡曉艷這么相信 她。后來她才知道,陳爽悄悄存錢是為了在母親忌日時準備禮物。
劇中的淚點常常在無意間直擊人心。
在這場戲中,陳爽跟蔡曉艷的 性格得到了深度的呈現。
陳爽的母親去世11年了,其實蔡曉艷早就知道這件事。趕在陳爽母親忌日前,蔡曉艷在加班加點,日夜不休的準備著她的「禮物」。到了那天,蔡曉艷陪著陳爽去了陳爽母親的墓地,而陳爽則穿著蔡曉艷日夜趕制的毛衣。
那是件舊毛衣,外觀樸素。一個細節是,毛衣下方有一圈粉色邊,那是蔡曉艷親手織上去的。這是陳爽母親在世時為其手織的毛衣。多年過去,毛衣越來越小,蔡曉艷知道自己不可以替代其母親的位置,便在那件毛衣下面延續了一部分。
一般在這樣的劇情部分,導演會加入鏡頭技巧,鏡頭語言為情緒烘托。但在《家里家外》中,這部分鏡頭僅僅只是給到毛衣一個特寫,而情緒濃度在自然而言的情況下,拉到峰值。
這是《家里家外》的一項特色,也是其情感色彩自然卻濃厚的一項關鍵。是家人之間的情感促成了一個幸福的家庭,而幸福的家庭下,溫暖的情感得以不斷發酵和延續。
《家里家外》將每個人心中理想家庭的模樣具象化。
在1980年,一家四口,兒女雙全,爸爸陳海清是工廠副廠長,后來下海經商。媽媽蔡曉艷是工廠女工,即便丈夫收入不錯,她也堅持努力工作。兒子邵一帆性格沉穩內斂,非常聰明,重情 義,而女兒陳爽以優質的身體條件被選進女排隊,最終奪冠。小姨子陳雪梅是自1977年開放高考后第一批大學生,在廣州讀書,為數不多見識過繁華大都市的人。
劇中,一家人在生活中互相溫暖著對方,呈現了一個充滿愛的世界。
回想起1978年,陳海清獨自帶著孩子返鄉,口袋里沒有錢,遇到街邊擺攤賣蛋烘糕的蔡曉艷。她沒有嫌棄他們沒有錢,一邊吐槽,一邊送給他們一個蛋烘糕。
那年的那個蛋烘糕,深深的感動了陳海清,以至于多年后,他義無反顧的娶了流落街頭的蔡曉艷,將自己的家庭和孩子都交給了她。婚姻能雙向奔赴很難,在陳海清體貼的照顧和疼愛下,蔡曉艷帶著所有人的羨慕,走進了1982年。
以「情懷」為核心,講述家的故事
《家里家外》是一個年代故事,輔以四川本土風情語言,讓這部短劇內容看起來別具一格。
這部劇最大的亮點,就是劇情人物的塑造了。劇中男女主,還有兒子邵一帆、女兒陳爽,包括小姑子陳雪梅,都是很討喜的角 色。劇中人物形象設定都很現代,主打「不內耗」,姑嫂互助也屬于女性之間的溫暖互助。
我們具體來看看幾個重點角色。
首先是蔡曉艷,被稱為「歪婆娘」的女人,自然不一般。
她性格潑辣,在被哥嫂逼著相親時,她一氣之下掀翻了桌子,帶走自己買的所有行李物品,攜娃出走,絲毫不內耗。
她也沒什么文化,常把《水滸傳》讀成“水xv傳”。即便如此,這并不妨礙她教育了一個聰明的兒子。
她大度,跟小姨子陳雪梅鬧別扭后,小姨子被丈夫背叛了,她主動站出來收留小姨子。
同時,蔡曉艷聰明。為了給小姨子安排宿舍,她跟單位領導的老婆打牌,借機幫其解決問題,成功給小姨子安排了宿舍。
最重要的是,蔡曉艷善良。她在多年前對陳海清父女倆的幫助,讓陳海清十分信任她,后來二人的結合,蔡曉艷對繼女的照顧和保護,促成了這個家庭的幸福。
再說說陳海清。他的角色塑造是偏理想化的。陳海清工作能力強的同時,在家也會保持「霸總」人設,只不過,這里的「霸總」并非大眾認知的那種。
只要他在家里,就主動包攬家務活:
「你以后做什么家務,也要跟我報備」、「我這人官癮大,以后吃什么告訴我」。
當蔡曉艷跟婆婆吵架時,陳海清找來說,「你錯在不吃飯就來吵架」。
他為人低調,也不懂太多花言巧語,只是默默的為妻子付出,讓蔡曉艷在80年代戴上海鷗牌手表,用上電視、冰箱,過上令周圍人羨慕的生活。
最難得的是,他情緒非常穩定。當得知自己被騙后,他沒有咆哮,沒有埋怨,而是沉默,休整一段時間后重振旗鼓。
拿得起,放得下。
蔡曉艷的兒子邵一帆,人物設定處理得很有層次感,貢獻了短劇里最出色的“兒子”形象,“萌娃”這也是該劇很大的看點。他不同于常規劇中看到的小男孩,只有活潑和可愛。邵一帆有著同齡人沒有的成熟和智慧,但這種成熟并未與他的年齡狀態產生違和感。
他很聰明,只有二年級就已經學會五年級的課程了。
邵一帆性格沉穩,他跟陳海清坐在沙發上,只字不言的看著電視,沒有其他調皮的動作。
在媽媽即將上臺表演,卻遲遲沒有上臺時,他前去了解情況,及時幫媽媽解決問題。
看到親生父親邵志剛出獄后,給自己買了很多禮物,想帶走他時,他選擇跟陳海清生活在一起,還提出要求更改了自己的姓氏。他清楚誰才是對自己真正好,即便跟親生父親出去,也想著給姐姐買禮物。
相對于邵一帆,姐姐陳爽性格更加活潑。陳爽雖然學習成績沒有邵一帆那么亮眼,但她運動天賦很高,進了女排隊,最終為國爭光。
劇中的一句話點名了他們的溫情關系:
「成為家人,有兩種情況。出生,讓我們成為有血緣關系的親人。而一起經歷的事情,讓我們成為真正的家人。」
角色的成功跟每個人物線之間的交織和關聯,是分不開的。為了保證角色的鮮活性,《家里家外》的導演鼓勵演員們創作。例如蔡曉艷和陳海清倆人在房間里正要親熱時,孩子突然進來了,到這段時,導演可以沒有喊“卡”,就是想看看演員下一步的表現,而他倆立刻站起來說正在運動,這段也就被保留下來。
我們無論是討論劇情,人物,還是整部劇的制作,其本質都是以生活流為核心的。正是生活流的手法,才讓這部年代劇的一切看起來如此溫情、舒適、坦然,卻又緊湊和夯實。
這就是生活的本質。
情懷藏在每一處細節里,還原80年代的四川真實感
《家里家外》將「用心」細致到每一幀、每一秒、每個鏡頭。
作為一部四川方言的短劇,《家里家外》將四川特色貫穿始終,方言俚語、特色美食、麻將社交、茶館文化,處處洋溢著川渝煙火氣,開辟了文旅短劇新類型。
一個值得強調的是,這部劇所有的演員和道具,都來源于四川本地。包括主演王道鐵和女主,都是四川人。甚至劇中的所有群眾演員,均為四川本地居民,保證了所有演員純正的川味口音。
新腕兒跟聽花島交流時了解到一個有趣的事情。在拍攝蔡曉艷登臺演唱的那場戲時,他們原本要在本地找四十位本地群演,結果街坊鄰居都來了,當天到場的四川本地群演60多人。
不僅如此,為了還原那場戲的年代感和真實度,連那場戲中的椅子,都是真實80年代的產物。一般像這類椅子不會留到現在,團隊到處尋找,終于在青龍老電影院找到了。
還有男女主住的家屬院,那是真實的軍工廠家屬區,紅色磚墻上還散布著苔蘚,復古年代感、氣候的潮濕,都表現出來了。
細節不僅是演員、口音、場地上,還有服化道的配置。劇中多次出現寶藍色服飾,例如男主做飯時戴的寶藍色圍裙,老師穿著寶藍色的內搭,還有工廠里穿著寶藍色工服的女工們,這些細節都在呼應著80年代。
小姨子陳雪梅作為1977年第一批恢復高考就讀大學的大學生,畢業后分配工作做了老師,包括下海的陳海清,還有其他家庭成員,他們都是吃到時代紅利的人。
《家里家外》全劇使用四川話。其實四川話在《哪吒2》中,已經經過市場檢驗,證明觀 眾們對四川方言的接受度很高。而對于劇中一些經典四川語句,例如“歪婆娘”,幕后團隊會在字幕處用普通話表達。
如果說《小巷人家》、《大江大河》、《人世間》用宏觀視角講述了一個時代交替的故事,那么《家里家外》則是對80年代初期情感的表達。年代劇不少,年代短劇稀缺,地方性短劇更稀缺。以小切口折射大主題,做大時代中一個小家庭的故事,以小家庭的變化又顯著的反映了時代特色。《家里家外》從制作到主題,都充滿了情懷,探索了短劇行業新的天花板。
新腕兒也了解到,該 劇的制作團隊聽花島,一直很喜歡做關于溫暖和愛的內容,《家里家外》也正是該團隊擅長和喜歡的內容類型。 用短劇語言來講述一個溫暖樸實的家人間的故事,何嘗不是一種情懷?
了解短劇,請關注新腕兒。
加入新腕兒社群請掃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