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要是聽說自己的車被召回了,不少車主心里準“咯噔”一下,第一反應就是車質量不行。但如今,隨著中國汽車質量管理體系的成熟,車企安全意識的增加,主動的汽車召回行為已經被視為企業的責任與擔當。只要車企在發起召回后執行得當,用戶無需過多地擔心汽車質量問題。
2024年是我國汽車產品召回制度施行20周年,這20年里,汽車召回的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隨著中國汽車產業的不斷發展,中國汽車市場不斷壯大,汽車召回的數量和頻次也不斷加大。
來看看2024年的汽車召回數據:2024年,中國汽車市場召回了1283.4萬輛車。要知道,2024年新車銷量是3143.6萬輛,差不多每賣出2.44輛車,就得召回1輛。當然,這樣算并不完全科學,但也從一個側面反應出汽車召回的普遍性。2025年1月到3月12日期間,汽車行業至少召回約389.7萬輛產品。
具體來看,2024年召回量排名前三的車企是寶馬、特斯拉和奔馳。寶馬召回了400萬輛,召回11次;特斯拉召回340萬輛,召回7次;奔馳召回137.7萬輛,召回26次。很多人就納悶了,這些品牌在大家心里質量和形象都很好啊,怎么召回這么多?
其實這背后原因不少。一方面,有些召回確實是因為安全隱患,像高田氣囊問題,寶馬和大眾就因為它召回了約300萬輛車。但另一方面,更多召回屬于企業主動監測發現的潛在問題。比如特斯拉,7次召回里有5次和軟件有關,通過OTA升級就能解決,很方便。這說明汽車召回已經成了行業慣例,是車企對用戶負責、保障企業信譽的必要操作。
不過,從數據來看,中國品牌在主動召回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2024年召回量前十的車企里,只有長安這一家自主品牌。新勢力企業甚至沒有一家發起召回。這可不是說自主品牌和新勢力的車質量就比合資、豪華品牌好。一輛汽車有上千個零件,工藝復雜,哪家企業都不敢保證車絕對沒問題。
合資品牌、豪華品牌召回多,恰恰說明它們在質量管控上更嚴格,愿意承擔企業責任。國家推行召回制度,就是為了消除安全隱患,保障消費者權益,推動企業提升產品質量。汽車召回,已經從企業的“敏感詞”變為用戶的“信任勛章”,這一轉變背后是行業的進步與消費者認知的升級。下一次收到召回通知時,不妨輕松一笑:這不是麻煩,而是一張車企送來的“安全補票”。畢竟,敢認錯、能擔當的品牌,才值得一路同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