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生活、工作幾乎都離不開手機,不少人到了晚上睡覺前一刻,也還習慣刷會手機,而有關“手機輻射會致癌”的傳言也從未消停,其中“睡覺時把手機放枕頭底下會增加腦瘤風險”的說法十分常見。
那么,手機的輻射到底有多大?真的會導致腦瘤嗎?
“手機輻射致癌”的說法從未停歇
“手機輻射致癌”的說法來源于瑞典流行病學家L. Hardell領導的一項長達10年的流行病學研究,該研究指出,每日使用30分鐘手機的人罹患神經膠質瘤的風險增加了40%。
基于這一研究,世衛組織旗下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將手機在內的無線通訊設備所產生的“射頻電磁波”列為了可能致癌物,即2B類致癌物。
不過,2B類致癌物只是可能致癌物,IARC將其歸為可能致癌物的主要依據是有限的觀察性研究證據,不能說明兩者是確定的因果關系。
真正有致癌作用的其實是電離輻射,包括X射線、γ射線、紫外線等。我們日常使用的手機、微波爐、電腦等電器產生的輻射均為非電離輻射,這類輻射攜帶的能量很低,給健康帶來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至于長時間使用手機可能與腦膠質瘤發生風險增加相關,對于這個問題大家也不必過于恐慌。腦腫瘤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產生的結果,單一的因素無法起到決定性作用。
雖然沒有足夠的研究證明手機輻射會導致癌癥,但“手機輻射致癌”的說法卻從未停歇。
新研究確信
手機輻射與癌癥風險增加無關
好消息是,新的研究證明,手機輻射不會導致腦癌等癌癥風險增加。
2024年8月,一篇發表在《國際環境》雜志上的新的觀察性研究《工作人口暴露于射頻場對癌癥風險的影響:對人類觀察的系統回顧研究》,綜合審查了更龐大的數據集,涵蓋了日期更近、更全面的研究,讓我們可以更加確信,手機輻射與癌癥風險增加無關。
該研究是世界衛生組織委托進行的一系列綜合審查的一部分,旨在更深入地探究手機輻射的潛在健康影響。
這篇薈萃分析在相關研究中最全面,涵蓋了超過5000項研究,其中63項發表于1994年至2022年。它提供了迄今最強有力的證據,證明無線技術產生的電磁輻射對人類健康無害。
研究沒有發現使用手機與腦癌或任何其他頭頸癌之間的聯系。
如果一個人使用手機10年或更長時間,使用手機的頻率無論是基于通話次數還是基于通話時間,都與癌癥沒有關聯。
報告顯示,過去幾十年里,無線技術(如手機)的使用大幅增長,但與此同時,腦癌的發病率并沒有上升。
澳大利亞腦癌發病率保持相對穩定。圖片來源:The Conversation
這意味著,雖然無線電使用增加,但國家和國際安全規范有效地保護了我們免于輻射危害。手機輻射的強度其實很低,遠低于安全閾值,沒有證據表明這些輻射對健康有害。
此前,牛津大學聯合國際癌癥機構的研究人員發表在《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雜志》上的一項涉及百萬女性長達多年的研究也證實,每天使用手機甚至使用手機時間長達10年以上,都不會增加腦瘤的發病風險。
手機輻射并不可怕,不過睡前忍不住玩手機,確實會影響健康,這會直接影響你的視力、睡眠質量還有頸椎。所以,建議睡前不要將手機放枕邊或床頭柜上,以免影響睡眠質量。
來源: 上海網絡辟謠微信公眾號、“環球科學”微信公眾號、央視新聞、《國際環境》雜志
編輯:謝蘇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