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克拉運河一直是泰國多年以來的執(zhí)念,但克拉運河卻一直因種種原因未能成行,泰國總理塞塔訪華期間拿出的克拉地峽替代方案再一次讓泰國成了大熱門。
為什么泰國雄心勃勃的克拉運河計劃屢屢碰壁?中國的參與又能否讓這個百年夢想成真呢?
路橋能否替代運河?
泰國絕對算是東南亞的焦點國家,它夾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堪稱亞洲腰眼,地理位置那是相當?shù)锰飒毢瘛?/p>
可泰國卻一直眼熱坐擁馬六甲海峽的新加坡,在泰國人的心理,自己南部如此狹長,只要能將這段狹窄的半島打通,就能將安達曼海和泰國灣聯(lián)通起來,打造一條能繞開馬六甲海峽的海上捷徑。
這個計劃絕對算得上是野心勃勃,只要能夠成功實現(xiàn),不僅能大幅縮短海運距離,還能扼殺新加坡賴以發(fā)家的航運業(yè),泰國也將因此賺得盆滿缽滿,成為繼巴拿馬和新加坡以后又一個可以借助航運業(yè)發(fā)財?shù)膰摇?/p>
只不過這些年克拉運河的修建計劃一直四處碰壁,到現(xiàn)在也只能停留在圖紙上,不過泰國卻從來沒有放棄這條發(fā)家致富的道路,泰國總理訪華就向我們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方案:
不挖運河了,咱們來個公鐵聯(lián)運,您看香不香?
2023年泰國總理塞塔訪華期間,與我國交通巨頭的會晤過程中鄭重其事地從懷里掏出一個小本本,宣布泰國已敲定了一項新計劃在克拉地峽兩端的春蓬府和拉郎府各建一個深水碼頭的計劃。
為了增強這個計劃的吸引力,泰國決定在兩個港口中間再修一條90公里長的公路和鐵路,把兩個碼頭連接起來,這樣一來,貨物就能通過陸路繞過馬六甲海峽,直接從印度洋運到太平洋。
在講述這個方案時,塞塔顯得十分得意,我國似乎也對這一替代方案表示了興趣,相比開挖運河,這個方案的建設成本更低,風險更小,還不至于明面上得罪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看上去操作空間還是很大的。
不過泰國為什么放棄了一本萬利的克拉運河,轉而選擇這條看起來有點繞遠的陸路連接方案呢?
克拉運河:泰國的百年夢想
克拉運河的構想其實已經是老生常談了,17世紀時,泰國統(tǒng)治者就希望通過開挖克拉地峽來縮短航海距離,這一想法成了幾百年來泰國的執(zhí)念。
在隨后的幾個世紀里反復被提起,但始終停留在紙面上,直到19世紀末泰王拉瑪五世又一次提出運河計劃,算是近現(xiàn)代泰國又一次將計劃提上了日程。
可計劃和施工之間的距離還是很遠的,即便在今天看來這一工程也是難如登天,技術問題就是必須要突破的第一道關口,泰國的工程技術比之西方列強還是遠遠落后的,想憑借泰國自己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是天方夜譚。
而且泰國國內財政捉襟見肘,根本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運河的建設,于是這個計劃又一次被束之高閣。
隨著時間的推移,全球航運業(yè)越來越火爆,泰國就這么眼睜睜的看著坐擁馬六甲海峽的新加坡賺的盆滿缽滿,心里別提有多不是滋味兒了。
到20世紀初,泰國又一次想啟動克拉運河項目,這一次技術上似乎已經不是問題,畢竟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的成功開通已經證明人類完全有能力在狹窄的地峽上開鑿出新的航道。
但泰國面對的卻遠不止技術這一道難關,資金問題成了攔路虎,開鑿克拉運河預計需要300億美元的前期投入,這對當時經濟基礎薄弱的泰國來說就是個天文數(shù)字。
而且運河的運營成本也非常高,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在開鑿和建設時都有發(fā)達國家進行支持,可泰國當時的背后可沒站著這些隱性巨無霸,靠自己根本沒有足夠的資本和市場支撐運河的后期運營。
而且開鑿地峽還要考慮生態(tài)和環(huán)境因素,克拉地峽地區(qū)地勢起伏較大,河流徑流量小,為了保證通行效率必須設置多級船閘來調節(jié)水位。
這樣一來就會大大增加工程的復雜性,才有可能對當?shù)氐纳鷳B(tài)環(huán)境產生難以預料的影響,運河沿線的雨林密布,生態(tài)系統(tǒng)非常脆弱,一旦破壞恢復起來極為困難。
運河的開通還可能改變周邊海域的水質,對當?shù)氐臐O業(yè)和海洋生物造成深遠影響,雖然泰國十分希望能夠憑借這條運河打一個翻身仗,改變自身經濟薄弱的現(xiàn)實,但是這些客觀因素確讓整個計劃每到要進行的關鍵時刻都會卡殼。
而且克拉運河難產的背后還有政治和國際因素的限制,泰國南部是馬來族穆斯林的聚居區(qū),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泰國政府對這個地區(qū)的控制力非常弱,所以這里也是整個泰國政治局勢非常不穩(wěn)定的地方。
連泰國自己都沒有辦法確保運河開通過程中和營運過程中的安全問題,一旦運河開鑿完成,地理上的分割是否會導致地方分離主義勢力進一步壯大也是個未知數(shù)。
眾所周知泰國是一個佛教國家,與南部穆斯林地區(qū)的關系本來就非常微妙,如果為了推動運河項目卻引發(fā)連更大的政治危機,看上去就有一些得不償失了。
所以這么多年來,泰國對于這條運河的開通總體上來說是矛盾的,既想著開通運河早日賺錢,又害怕運河開通之后產生了一系列復雜后果自己承受不起。
運河開鑿計劃也就這樣拿起來又放下,遮遮掩掩的拖到了現(xiàn)在,所以泰國這次提出的方案不過是對百年來執(zhí)念的一個新交代而已,不過這個方案最后能夠落實嗎?我國是否能支持泰國進行這個項目呢?
克拉運河的開通勢必會影響到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利益。新加坡作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其經濟高度依賴航運業(yè)。如果克拉運河開通,勢必會導致部分航運業(yè)務從新加坡轉移到泰國,這對新加坡來說是滅頂之災。而馬來西亞也會因為運河的開通而面臨地緣政治和經濟格局的改變。這種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國際關系,讓泰國在推動運河項目時更加舉棋不定。
泰國的百年夢想會流產嗎?
對于泰國來說我國的態(tài)度非常關鍵,因為這條運河開通的主要受眾群體就是我國的進出口行業(yè),雖然理論上運河開通之后也會對日本和韓國這些東亞國家產生積極影響,但我國依然是當之無愧的大頭。
如果要對這個項目進行評估,我國還是有很多顧慮的,至少我們要考慮整個東盟的國際形勢,從泰國的視角來看只要能夠保證自己的利益就可以了,但我們可是整個亞洲的領頭羊,我們需要做的是平衡整個亞洲國家的利益,如果為了完成泰國的心愿而傷害到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感情,對于我們來說有點得不償失。
泰國南部緊鄰馬來西亞,運河一旦開通勢必會影響到馬來西亞的海上航運利益,新加坡作為東南亞的航運中心,整個無價的經濟幾乎都在仰仗馬六甲海峽。
所以克拉運河項目的阻力最大來源就是新加坡,已經有相關的報告指明,一旦泰國完成了克拉運河的建造,新加坡將會失去大約30%的航運業(yè)務,幾乎等于砍掉其經濟命脈。
所以這條運河根本就不是單純的經濟賬,我國對克拉運河項目一直抱有一定興趣的原因不難理解。目前我國能源進口有85%依賴海運,其中大部分的油輪都要經過馬六甲海峽。
這條狹窄的海峽在和平時期當然沒什么問題,可一旦國際局勢緊張,美國海軍很有可能通過馬六甲海峽的控制力隨時掐斷我國能源運輸線。
這是我們能源安全中的一根刺,如果泰國能開通克拉運河我國就可以多一條繞開馬六甲海峽的能源通道,減輕對該海峽的依賴。
不過克拉運河對我國的吸引力也沒那么大,它只能縮短大約1000公里的航程,和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那種動輒縮短數(shù)千公里的效果相比實在是有些小巫見大巫。
運河帶來的航運時間節(jié)約也是有限的,運河中間地勢復雜,設置船閘的過程又非常耗時,這樣一來實際節(jié)省的時間可能并沒有想象中那多。
因此在泰國口中一直被炒作為戰(zhàn)略利器的克拉運河,對我國來說是否真的值得為此投入大量資源還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而且我國現(xiàn)在面臨的困境從根本上來說并不是因為馬六甲海峽導致的,讓我們產生不安全感的因素其實是美國的海軍優(yōu)勢,就算克拉運河能夠盡早完成,只要美國的海軍優(yōu)勢依然存在,美國仍然可以在印度洋設下封鎖。
這么看來克拉運河的作用又被削弱了不少,與其搞一個雞肋的克拉運河得罪原本的航道新加坡,不如低頭發(fā)展我國的海軍實力,只要能夠建設成具有遠洋威懾力的藍水海軍,套在我國脖子上的繩索自然就會迎刃而解。
結尾
就這樣克拉運河這個泰國百年夢想,雖歷經多次提議和討論,卻依然未能實現(xiàn)。從17世紀的構想到今天的陸路替代方案,克拉運河就像一顆懸而未決的棋子每次都被提起,卻始終未能落下。
對泰國來說,克拉運河代表著國家富強的夢想,但對國際社會而言,它卻是個牽動各方利益的敏感議題,看來泰國的克拉運河夢想還需要多做幾年。
泰國政府最新提出的陸路連接方案更像是一次務實的妥協(xié),相比開挖運河,這條連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公路鐵路組合似乎更加契合當下的實際需求。
至于我國能否同意泰國的新想法,還得看泰國能拿出怎樣的合作條件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