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市場全天震蕩走高,創業板指領漲,滬指重回3400點創年內新高。截至收盤,滬指漲1.81%,深成指漲2.26%,創業板指漲2.8%。
板塊方面,保險、白酒、嬰童、深海科技等板塊漲幅居前,軍工等少數板塊下跌。
全市場超4400只個股上漲。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1.79萬億元,較上個交易日放量1851億。
昨天下跌,今天反包——A股再次展現強大的修復能力。
截至收盤,主要股指紛紛創年內新高;滬指年內首次站上3400點,盤中最高漲至3421.23點,收盤點位也反包了去年12月31日的陰線。
不夸張地說,經過2個多月沉淀,(慢)牛的感覺全回來了。
與大盤上攻同步發生的,還有市場風格的進一步切換。今天大消費、大金融雙雙領銜上漲,滬指的亮眼表現也正得益于此。
但更難得的是,全市場成交額放量至1.84萬億元,弱化了板塊間“蹺蹺板”效應。人形機器人、DeepSeek概念等高位板塊,在“牛回速歸”氛圍下,同樣得到不錯修復。
有人說,漲起來了全都是利好。
確實,光是昨夜今晨就傳來三大利好:
一是,中國人民銀行網站消息,3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召開的擴大會議明確,實施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擇機降準降息。
二是,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金融機構發展消費金融,助力提振消費。金融支持提振消費的主要內容有四部分:
增加消費金融供給。金融機構要圍繞擴大商品消費、發展服務消費和培育新型消費,豐富完善金融產品和服務。針對數字、綠色、智能等新型消費場景,量身定制金融產品,更好滿足個性化、多樣化金融需求,不斷強化數字賦能,增強消費金融服務的適配性和便利度。加大對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文化旅游、教育培訓、健康養老等消費服務行業的信貸投放,支持消費供給主體健康發展。
優化消費金融管理。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加大個人消費貸款投放力度,合理設置消費貸款額度、期限、利率,優化資源配置。完善個人消費貸款盡職免責要求。在有效核實身份、風險可控前提下,探索開展線上開立和激活信用卡業務。
開展個人消費貸款紓困。銀行業金融機構可根據借款人信用記錄、還款保障,針對暫時遇到困難的借款人,合理商定貸款償還的期限、頻次。根據借款人申請,經審核合格后為符合條件的借款人提供續貸支持。
優化消費金融環境。銀行業金融機構要規范消費貸款合同條款,明示最終綜合融資成本。用好金融產品查詢平臺和金融消費者保護服務平臺,便利消費者查詢使用。推進消費場景支付便利化,滿足老年人、外籍來華人員等群體支付服務需求。完善金融消費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妥善解決消費金融糾紛。加大對擾亂市場秩序、侵害金融消費者權益等行為的聯合懲處和打擊力度。
三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將于2025年3月17日(下周一)下午3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和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提振消費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這則消息可理解為,給市場留下了“進一步提振消費政策有望出臺”的預期。
顯然,消費和金融正是上述利好的核心關鍵詞,今天爆發漲停潮的嬰童概念,其實也可視作消費的一個細分。
實際上,大消費、大金融也是今年以來漲幅偏低的兩個權重板塊。
如今天大漲的貴州茅臺,去年10月以來,多數時候都表現平平。
不過,當下肯定也有不少股民擔心消費題材的持續性:
“要是高低切突然不切了,咋辦?”
一方面,有觀點指出:“如果僅僅認為現在是高低切,可能低估了撲面而來的(基本面)復蘇。”
另一方面,我們還可以從場內ETF的表現,看出更多端倪。
Wind數據顯示,截至收盤,漲幅最居前的ETF(不含跨境型產品),大多為食品飲料、酒、消費、飲食等主題。今天大漲之前,它們的年內漲幅都還是負數。
但持有了部分港股消費股的ETF,如消費ETF滬港深,以及跨境型產品中的香港消費ETF等,年內漲幅明顯領先于僅掛鉤A股消費股的產品。
這說明,今天之前,港股的消費板塊已漲過一波。A股消費板塊有不小的補漲空間。
比如3月3日上市的蜜雪集團,迄今短短10個交易日,最大漲幅就接近翻倍。
招商證券認為,出口下行壓力已初步顯現,擴大內需的必要性愈發凸顯;近期有關消費的表述較為積極,2025年財政支出增速創近五年新高,后續提振消費的專項計劃有望出臺進一步提振需求,消費可能階段性接力科技表現占優。
華泰證券表示,受益于宏觀經濟與促消費等政策發力,市場預期有望由經濟、收入預期改善→信心修復→消費需求提振→基本面復蘇的路徑漸進,消費有望重新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核心驅動力。
大消費板塊迎來配置窗口期,看好四條主線:
1)國貨崛起,美護、家電、寵物等賽道國貨產品力提升。
2)情緒消費,悅己經濟加速擴容,持續撬動潮玩及IP消費等新興供給。
3)新性價比,供需雙向理性,質價比產品需求更具韌性。
4)消費出海,出海已成消費企業必選題,關注品牌、文化和服務出海。
此外對于“牛市旗手”,國金證券認為,為在市場交易活躍、券商業務改善以及并購預期增強等因素催化下,看好券商板塊估值和業績雙提升,券商2025年基本面預計將在低基數下實現反轉。分業務來看,經紀業務受益于交易量的放大,自營業務受益于股市上漲、權益市場反彈,投行業務IPO已處于相對底部,預計并購新政下并購重組有望貢獻增量,兩融余額持續修復。
投資有風險,獨立判斷很重要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買賣依據,入市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行情軟件截圖
每經記者 肖芮冬 每經編輯 彭水萍
歡迎轉發、分享、點贊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